学术投稿

来氟米特加激素治疗对狼疮性肾炎SLEDAI积分的影响

韦建新;周淑华;李学港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氟米特, 狼疮性肾炎
摘要: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加激素治疗对狼疮性肾炎SLEDAI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来氟米特组15例和激素组15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SLEDAI积分、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24 h尿蛋白下降,补体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来氟米特组较激素组SLEDAI积分低,补体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米特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重要选择。因本组例数少,观察时间短,对来氟米特的确切疗效和不良反应仍需做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19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的各种高危因素(如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全部选择再次剖宫产术,低危组瘢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分为再次剖宫产术( RCS)和阴道分娩( VBAC),对低危组瘢痕妊娠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分娩结局、医疗费用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高危组58例,低危组134例,其中29例阴道试产,2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2.41%;RCS 113例,再次手术产率为84.33%。VBAC组的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及产褥病率均低于RCS组( P<0.05),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非阴道分娩的绝对禁忌证,对再次妊娠者进行仔细产前评估,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作者:杨红伟;李晓娟;党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颌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57例,根据病发时间分为陈旧性损伤24例(陈旧组)和急性损伤33例(急性组),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急性组术后疮面均Ⅰ期愈合,面部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未见明显并发症。陈旧组术后I期愈合22例,面部神经功能正常21例。结论颌面部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应避免因治疗贻误或不当导致陈旧性损伤。

    作者:郭学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部加压法在经直肠超声前列腺弹性成像中的改良试验

    目的:探讨腹部加压法对于提高经直肠前列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常规和腹部加压两种情况下,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77个前列腺结节进行评分,得出弹性变化率比值SR和SR1,结合病理结果,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腹部加压情况下所得特异度(92.4%)、准确度(87.4%)高于常规方法(88.5%、84.4%)。结论腹部加压方式时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所得参数结果更为稳定客观。

    作者:王晓静;王岩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提出术中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术后假体周围的骨折23例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研究分析术后疗效,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全部23例患者均为Vancouver分型B 型,均行LCP再次固定,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12~24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5~20(17.3±4.9)个月,少数患者因骨质情况差,愈合进程缓慢。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8~92(80.6±6.1)分。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LCP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要在精确的Vancouver分型基础上进行,也是手术的关键所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部位的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有效的骨性愈合。

    作者:殷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羟考酮与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年龄20~3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 A组)和曲马多组( B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毕立即接静脉输注镇痛泵,药物配方为A组:羟考酮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计100 ml,2 ml/h泵入;B组:曲马多10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计100 ml,2 ml/h泵入。于术后6、12、24、48 h行静态 VAS 评分、动态 VAS 评分和宫缩 VAS 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宫缩痛VAS评分:6、12、24、48 h时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羟考酮与曲马多均可降低剖宫产术后静息痛和运动痛,羟考酮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效果更好,患者更满意。

    作者:魏晓永;王涛;董正华;吴艳玲;王丽娟;姜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采用TVT-O手术治疗38例中、重度FSUI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患者1个月、6个月大尿流率及B超残余尿测定,采用ICI-Q-SF评分评价TVT-O手术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6±4)min,术中出血(10±3)ml,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5 d,平均2.9 d,住院时间3~6 d,平均4.2 d。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尿流率及B超残余尿测定,大尿流率无下降趋势(P>0.05),残余尿无增加(P>0.05),ICI-Q-SF评分明显改善(P<0.01)。术后仅1例患者拔出导尿管1周后出现排尿困难,经膀胱训练、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其余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尿控效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切口渗血,无膀胱、尿道、直肠损伤,无耻骨后血肿形成,无植入物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VT-O治疗FSUI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尤其对重度FSUI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作者:张炯;褚健;曹建伟;储传敏;陈元贵;黄钢;庄剑秋;章益峰;郎根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四肢手术的高龄(年龄≥80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三组:舒芬太尼0.15μg/kg 组( S1组)、舒芬太尼0.25μg/kg组(S2组)及芬太尼2μg/kg组(F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和插管后5 min(T3)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并计算各时间点 SP 与 HR 的乘积( RPP);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三组T1时间点BP和T3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SP和F组T3时间点D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均<0.01),F组T2时间点DP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0.05)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S1组和S2组T1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BP均显著低于F组同时间点( P<0.01或0.05)。S1组和F组T2时间点HR均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均<0.01)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三组T1、T3时间点RPP均显著小于同组T0时间点( P<0.01或0.05)。F组T2时间点RPP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0.05)和S2组同时间点(P<0.05)。S2组声带活动发生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率小于S1组,罗库溴铵、新福林使用率均显著小于S1组和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0.25μg/kg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不仅能抑制插管反应,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能保持插管前后心血管功能稳定和心肌氧供需平稳,安全可行。

    作者:王建珍;薄志华;祁喆;李尉波;李国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封丘县人民医院骨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时间先后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到封丘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9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安栋;陈秀民;孟庆民;赵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剖宫产率及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及对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探讨间苯三酚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设立3个试验组(甲组、乙组、丙组),1个对照组(丁组)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产妇剖宫产率和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显著降低了产妇的疼痛程度。结论在不增加使用剂量的情况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能减轻产程中的疼痛,但对降低剖宫产率、促成自然分娩的有效率有待研究。

    作者:王云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90例口腔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正畸治疗。9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影测量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头影测量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亚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9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9例,结合文献分析其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男女患者比例7;2,平均起病年龄59.55岁。8例患者均有脊髓后索受累体征。7例合并贫血,2例血清VitB12升高。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给予甲钴胺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Vit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老年患者多见,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早期诊断、及时给予VitB12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秦红玲;汪庭龙;胡跃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6例做化疗的肿瘤复发患者,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CRP 值,比较其在化疗前后血清中 CRP 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36例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的CRP 检测发现,30例呈阳性,6例呈阴性,并且有19例化疗有效,17例化疗终无效。化疗有效者的CRP与化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化疗无效者血清中的CRP比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复发患者进行化疗的疗效与血清中的CRP变化呈负相关,化疗后CRP升高预示着预后效果不好。CRP 可作为肿瘤复发患者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一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急诊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血肿体积的比较,以及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脑血肿,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彭;刘少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芩漱口液对完全脱位恒前牙牙周指数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黄芩漱口液和氯化钠注射液在对完全脱位恒前牙固定治疗过程中牙周指数的变化。方法搜集46例恒前牙完全脱位患者(共50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黄芩漱口液组和氯化钠注射液组。行结扎固定后分别用黄芩漱口液和氯化钠注射液漱口对比观察外伤牙牙周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黄芩漱口液组与氯化钠注射液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漱口液组明显优于氯化钠注射液组。结论黄芩漱口液是一种牙周刺激性小、易于牙周清洁的方法。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封丘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且证实其胆囊内存在息肉样病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83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0.8±5.1)cm,手术时间为(110±33)min,术中出血量为(160±26)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0.7)d,术后疼痛评分为(7.6±1.8)分,住院时间为(9.1±2.9)d;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3.7±2.2)cm,手术时间为(74±41)min,术中出血量为(67±11)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0.5)d,术后疼痛评分为(2.4±0.7)分,住院时间为(4.8±1.4)d;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相比,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相对安全、创伤性小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骁涛;齐竞鸿;杨修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行子宫全切术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综合干预后阴道洁净度、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均未发生阴道残端感染。结论术前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可以改善阴道洁净度,有效降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 SU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兴宁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AIS患者463例。测量其入院SUA水平,分析SUA与在随访期30 d,3、6、12个月时使用改良 Rankin量表( mRS)所评价的预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mRS 评分为0~1时视为预后良好。结果研究共纳入463例患者,52%为男性,平均年龄68岁。入院时SUA平均水平为(6.1±3.7)mg/dl。与高SUA水平患者相比,SUA≤4.5 mg/dl患者的30 d良好预后的比例更高( P=0.004)。尚不能认为SUA与30 d病死率或功能不良相关。同时,尚不能认为与卒中后3、6、12个月不良预后相关。然而,在校正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NIHSS <9)、卒中发作后时间、血清肌酐、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后,SUA 水平≤4.5 mg/dl与短期良好预后呈正相关(比值比=1.76,95%可信区间为1.05~2.95,阴性预测值=81.1%),而尚不能认为与随访3、6或12个月的预后相关。与高水平SUA患者相比,SUA≤4.5 mg/dl患者往往年龄<55岁、多为女性、轻度中风、血清肌酐水平正常、很少患高血压。尚不能认为从卒中发作到入院的时间与AIS 严重程度或SUA水平相关。结论低SUA水平与短期良好预后相关, SUA是脑梗死程度的指标,而不是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健;李文礼;黄志煌;罗伟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下腹部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意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下腹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手术意外及后遗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下腹部手术史行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对67例下腹部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处理。结论严格把握有下腹手术史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开展术前心理咨询和指导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凤群;杨晓凌;吴间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前来就诊的序号将9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研究组(45例),双号为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记录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个月后所得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黎展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联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三者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于永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者药物联合诊治,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适现象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78.00%(39/50)、优良率达到98.00%(4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80.00%(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联合使用对胃溃疡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庄贵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