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腹部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意外的临床分析

凤群;杨晓凌;吴间冰

关键词:下腹手术史, 输卵管结扎,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下腹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手术意外及后遗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下腹部手术史行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对67例下腹部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处理。结论严格把握有下腹手术史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开展术前心理咨询和指导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有效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颞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切除颞叶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4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颞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低级别胶质瘤10例,高级别胶质瘤2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28例(占82.3%),大部或次全切除6例(占17.7%);术后复查磁共振证实肿瘤全切除26例,大部或次全切除8例。结论颞叶胶质瘤为颅内常见的胶质瘤,其中高级别胶质瘤为常见类型,在保留患者重要神经功能前提下,术中尽可能整块切除肿瘤,为术后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的目的。

    作者:牛志强;高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开腹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内镜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内镜组手术耗时、失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52%。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损伤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舒先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血清匹多莫德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许昌市中医院儿科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住院平均时间和住院平均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能够快速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通过给予匹多莫德来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四肢手术的高龄(年龄≥80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三组:舒芬太尼0.15μg/kg 组( S1组)、舒芬太尼0.25μg/kg组(S2组)及芬太尼2μg/kg组(F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和插管后5 min(T3)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并计算各时间点 SP 与 HR 的乘积( RPP);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三组T1时间点BP和T3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SP和F组T3时间点D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均<0.01),F组T2时间点DP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0.05)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S1组和S2组T1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BP均显著低于F组同时间点( P<0.01或0.05)。S1组和F组T2时间点HR均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均<0.01)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三组T1、T3时间点RPP均显著小于同组T0时间点( P<0.01或0.05)。F组T2时间点RPP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0.05)和S2组同时间点(P<0.05)。S2组声带活动发生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率小于S1组,罗库溴铵、新福林使用率均显著小于S1组和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0.25μg/kg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不仅能抑制插管反应,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能保持插管前后心血管功能稳定和心肌氧供需平稳,安全可行。

    作者:王建珍;薄志华;祁喆;李尉波;李国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对其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 A组)、间歇性血液透析( B组)、腹膜透析( C组)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尿素氮得到有效清除,三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的透析次数、心力衰竭次数、住院时间、生存率等数据要优于B组和C组,但A组的日透析费用要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三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但该种治疗方法治疗费用较高,对患者经济负担较大。

    作者:余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52例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拔除胸管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第1天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其术中出血量及第1天胸腔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张国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62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由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门诊收治的62例儿童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弱视程度、注视性质、临床效果以及屈光参差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62例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03%,中心注视与旁中心注视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95,P=0.0005),不同屈光参差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19,P=0.0086),不同弱视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轻度弱视与中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390、13.7879,P<0.05);中度弱视与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对儿童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其治疗效果受到弱视程度、注视性质以及屈光参差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行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8周,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薛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颌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57例,根据病发时间分为陈旧性损伤24例(陈旧组)和急性损伤33例(急性组),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急性组术后疮面均Ⅰ期愈合,面部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未见明显并发症。陈旧组术后I期愈合22例,面部神经功能正常21例。结论颌面部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应避免因治疗贻误或不当导致陈旧性损伤。

    作者:郭学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封丘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且证实其胆囊内存在息肉样病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83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0.8±5.1)cm,手术时间为(110±33)min,术中出血量为(160±26)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0.7)d,术后疼痛评分为(7.6±1.8)分,住院时间为(9.1±2.9)d;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3.7±2.2)cm,手术时间为(74±41)min,术中出血量为(67±11)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0.5)d,术后疼痛评分为(2.4±0.7)分,住院时间为(4.8±1.4)d;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相比,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相对安全、创伤性小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骁涛;齐竞鸿;杨修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踝退行性骨关节病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对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安乡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5例踝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18例行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χ2=21.7936,术后Mazur评分及VAS评分比较t=2.1720、2.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踝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高健;陈德超;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1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TME术联合结肠造瘘治疗,观察组采用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6~30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TME的治疗原则,能与造瘘取得一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作者:古明锋;袁兰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行子宫全切术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综合干预后阴道洁净度、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均未发生阴道残端感染。结论术前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可以改善阴道洁净度,有效降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加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后,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魏秀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提出术中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术后假体周围的骨折23例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研究分析术后疗效,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全部23例患者均为Vancouver分型B 型,均行LCP再次固定,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12~24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5~20(17.3±4.9)个月,少数患者因骨质情况差,愈合进程缓慢。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8~92(80.6±6.1)分。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LCP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要在精确的Vancouver分型基础上进行,也是手术的关键所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部位的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有效的骨性愈合。

    作者:殷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培养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1例报道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容易感染羊、牛、猪等家畜,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病畜肉、奶及奶制品而被感染[1],主要经过三种传播方式传染:通过很细小的伤口侵入;在解剖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的牲畜时,病菌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可以通过口腔、眼结膜感染其他人;口腔感染,比如在手沾染了感染布鲁氏杆菌的牲畜尸体后,再吃东西也会感染。现报道我院1例因发热从血培养中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的病例。

    作者:史艳玲;张翠花;赵红九;潘广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观察舒血宁添加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中添加舒血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6例确诊为早期帕金森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5 d,每天1次。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PDRS)进行评定,计算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检查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好转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16/18),明显高于对照的38.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在治疗早期帕金森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蔡松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见并发症。随访1~6年,失访12例,全程随访56例。术后妊娠34例,其中早孕自然流产18例(分娩22例(39.29%),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路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同时配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飞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择三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是糖尿病确诊组(未治疗)、空腹血糖受损组、正常对照组,三组均进行空腹血糖( FP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测定,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确诊组与正常对照组 FP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 HbA1c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bA1c检测水平对诊断糖尿病有价值,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无诊断价值,故不宜用此法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育锋;黄东平;汪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