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王岩青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提出术中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术后假体周围的骨折23例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研究分析术后疗效,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全部23例患者均为Vancouver分型B 型,均行LCP再次固定,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12~24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5~20(17.3±4.9)个月,少数患者因骨质情况差,愈合进程缓慢。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8~92(80.6±6.1)分。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LCP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要在精确的Vancouver分型基础上进行,也是手术的关键所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部位的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有效的骨性愈合。
作者:殷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内口环扎术与间苯三酚用于宫颈机能不全中对妊娠时间及新生儿分娩率的影响。方法从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随机选择21例进行研究,均实施宫颈内口环扎术,并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记录21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和术后治疗,入组的21例患者中18例(85.7%)足月产,2例(9.5%)早产,1例(4.8%)流产,20例(95.2%)新生儿存活。结论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实施宫颈内口环扎术,并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可以有效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新生儿分娩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8例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和米力农,疗程10 d。观察各组症状、体征、心功能、肺动脉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肺动脉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 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遂甫;陈晓平;尚艳;张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1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TME术联合结肠造瘘治疗,观察组采用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6~30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TME的治疗原则,能与造瘘取得一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作者:古明锋;袁兰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三者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于永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者药物联合诊治,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适现象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78.00%(39/50)、优良率达到98.00%(4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80.00%(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联合使用对胃溃疡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庄贵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19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的各种高危因素(如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全部选择再次剖宫产术,低危组瘢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分为再次剖宫产术( RCS)和阴道分娩( VBAC),对低危组瘢痕妊娠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分娩结局、医疗费用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高危组58例,低危组134例,其中29例阴道试产,2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2.41%;RCS 113例,再次手术产率为84.33%。VBAC组的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及产褥病率均低于RCS组( P<0.05),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非阴道分娩的绝对禁忌证,对再次妊娠者进行仔细产前评估,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作者:杨红伟;李晓娟;党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寿光地区环境因素对患者胚胎停育的影响。方法150例胚胎停育患者及102例正常妊娠至晚孕的孕妇为对照组做比较,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胚胎停育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比率高,接触化工、农药、电磁产品等危险因素胚胎停育的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接受优生知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工、农药、电磁等有害环境接触是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专业人员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侯雪凤;张晶;姚海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黄芩漱口液和氯化钠注射液在对完全脱位恒前牙固定治疗过程中牙周指数的变化。方法搜集46例恒前牙完全脱位患者(共50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黄芩漱口液组和氯化钠注射液组。行结扎固定后分别用黄芩漱口液和氯化钠注射液漱口对比观察外伤牙牙周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黄芩漱口液组与氯化钠注射液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漱口液组明显优于氯化钠注射液组。结论黄芩漱口液是一种牙周刺激性小、易于牙周清洁的方法。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祛痰、抗感染、氧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H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PaO2(78.40±3.22)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52.68±6.52)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见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52例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拔除胸管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第1天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其术中出血量及第1天胸腔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张国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行子宫全切术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综合干预后阴道洁净度、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均未发生阴道残端感染。结论术前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可以改善阴道洁净度,有效降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容易感染羊、牛、猪等家畜,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病畜肉、奶及奶制品而被感染[1],主要经过三种传播方式传染:通过很细小的伤口侵入;在解剖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的牲畜时,病菌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可以通过口腔、眼结膜感染其他人;口腔感染,比如在手沾染了感染布鲁氏杆菌的牲畜尸体后,再吃东西也会感染。现报道我院1例因发热从血培养中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的病例。
作者:史艳玲;张翠花;赵红九;潘广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封丘县人民医院骨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时间先后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到封丘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9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安栋;陈秀民;孟庆民;赵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肩锁关节手术颈丛阻滞麻醉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8例肩锁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在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氟芬合剂;观察组于颈丛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颈丛阻滞成功后即开始静脉右美托咪定0.2~0.5μg/( kg·h)持续泵入,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时、切皮时、复位及固定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警觉/镇静( OAA/S )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的MAP、HR及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MAP、HR、OAA/S水平在神经阻滞时、复位及固定时、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联合颈丛阻滞在肩锁关节手术中,整体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的氟芬合剂联合颈丛阻滞。
作者:张伟;李晓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及对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探讨间苯三酚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设立3个试验组(甲组、乙组、丙组),1个对照组(丁组)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产妇剖宫产率和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显著降低了产妇的疼痛程度。结论在不增加使用剂量的情况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能减轻产程中的疼痛,但对降低剖宫产率、促成自然分娩的有效率有待研究。
作者:王云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经阴道分娩母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大范围开展分娩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非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及产科合并症、拟经阴道分娩足月临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 EA)组和非镇痛( NA)组,每组30例。入待产室常规监测两组孕妇无创测量血压( NB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胎儿娩出即刻采集脐静脉血作血气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行Apgar评分;记录各产程时间,是否使用缩宫素,宫口扩张至6~7 cm时VAS评分及Bromage评分,产后24 h内出血量,初乳始动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EA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较NA组延长( P均<0.001),缩宫素使用率高于NA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NA组(P<0.001);产后出血率、Bromage评分、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EA组新生儿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为9.2±0.7/9.2±0.6,低于NA组(9.6±0.5/9.6±0.5,P<0.01),10 min两组Apgar评分均达到10分;脐静脉血气分析:EA组除pH值低于NA组(7.241±0.077 vs 7.282±0.058,P<0.05)外,其余各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效果确切,不影响产后泌乳过程,不增加产后出血,不影响产妇下肢活动,对经阴道分娩产妇无不良影响,未见有实际临床意义的新生儿不良影响,对新生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杨絮;杨泳;吕国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 SU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兴宁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AIS患者463例。测量其入院SUA水平,分析SUA与在随访期30 d,3、6、12个月时使用改良 Rankin量表( mRS)所评价的预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mRS 评分为0~1时视为预后良好。结果研究共纳入463例患者,52%为男性,平均年龄68岁。入院时SUA平均水平为(6.1±3.7)mg/dl。与高SUA水平患者相比,SUA≤4.5 mg/dl患者的30 d良好预后的比例更高( P=0.004)。尚不能认为SUA与30 d病死率或功能不良相关。同时,尚不能认为与卒中后3、6、12个月不良预后相关。然而,在校正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NIHSS <9)、卒中发作后时间、血清肌酐、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后,SUA 水平≤4.5 mg/dl与短期良好预后呈正相关(比值比=1.76,95%可信区间为1.05~2.95,阴性预测值=81.1%),而尚不能认为与随访3、6或12个月的预后相关。与高水平SUA患者相比,SUA≤4.5 mg/dl患者往往年龄<55岁、多为女性、轻度中风、血清肌酐水平正常、很少患高血压。尚不能认为从卒中发作到入院的时间与AIS 严重程度或SUA水平相关。结论低SUA水平与短期良好预后相关, SUA是脑梗死程度的指标,而不是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健;李文礼;黄志煌;罗伟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30例应用诺和灵30R 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5%]改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观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尿微量白蛋白( MA)及尿肌酐( UCr)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诺和锐30治疗后,BMI、FBG、TC和TG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bA1c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 h PG、hs-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均明显下降(P均<0.05),APN明显升高(P<0.05);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 MODD )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APN与2 h PG、HbA1c、hs-CRP、ACR、MAGE及PPGE呈负相关。结论诺和锐30治疗能减轻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增加糖尿病肾病APN水平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舒毅;陈幼萍;刘大川;曾春平;梁蕴谊;刘帅;叶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25例和芬太尼组25例。观察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T3(插管后)、T4(拔管时)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观察两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流动力学较麻醉前波动大;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压波动幅度小于芬太尼组;在麻醉拔管期,芬太尼组的心率升高大于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两组在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恢复迅速、循环抑制小、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特点。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开腹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内镜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内镜组手术耗时、失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52%。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损伤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舒先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