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翟见喜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 盐酸氨溴索雾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祛痰、抗感染、氧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H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PaO2(78.40±3.22)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52.68±6.52)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以及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限制性心肌病1例报告

    淀粉样变心肌病是淀粉样蛋白质沉积在心肌组织内所致的心肌功能紊乱,使心脏僵硬,可造成明显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本病在临床表现及体征上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故易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或限制性心肌病等。一旦发展为心力衰竭,提示心脏病变较重。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作者:刘晨;李兴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1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TME术联合结肠造瘘治疗,观察组采用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6~30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TME的治疗原则,能与造瘘取得一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作者:古明锋;袁兰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寿光地区胚胎停育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寿光地区环境因素对患者胚胎停育的影响。方法150例胚胎停育患者及102例正常妊娠至晚孕的孕妇为对照组做比较,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胚胎停育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比率高,接触化工、农药、电磁产品等危险因素胚胎停育的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接受优生知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工、农药、电磁等有害环境接触是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专业人员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侯雪凤;张晶;姚海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剖宫产率及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及对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探讨间苯三酚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设立3个试验组(甲组、乙组、丙组),1个对照组(丁组)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对产妇剖宫产率和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显著降低了产妇的疼痛程度。结论在不增加使用剂量的情况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能减轻产程中的疼痛,但对降低剖宫产率、促成自然分娩的有效率有待研究。

    作者:王云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经常规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术中行胆道镜常规探查;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通气时间、下床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俊生;程平;刘安成;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培养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1例报道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容易感染羊、牛、猪等家畜,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病畜肉、奶及奶制品而被感染[1],主要经过三种传播方式传染:通过很细小的伤口侵入;在解剖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的牲畜时,病菌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可以通过口腔、眼结膜感染其他人;口腔感染,比如在手沾染了感染布鲁氏杆菌的牲畜尸体后,再吃东西也会感染。现报道我院1例因发热从血培养中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的病例。

    作者:史艳玲;张翠花;赵红九;潘广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行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8周,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薛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术前不同用药方案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术前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孟津县公疗医院实施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的绝经期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宫颈软化情况、取环效果、类人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5.017,4.892,P<0.05);研究组宫颈软化情况、取环效果优于对照组,类人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6,10.854,8.622,P<0.05)。结论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加戊酸雌二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软化宫颈,方便取环,减少类人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苏鲁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见并发症。随访1~6年,失访12例,全程随访56例。术后妊娠34例,其中早孕自然流产18例(分娩22例(39.29%),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路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可靠方法,为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92例,随机分成常规呼吸机组和高频呼吸机组,每组46例,分别实施传统常频通气治疗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值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结果高频呼吸机组治疗后24 h和48 h氧全指数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544,5.7208,P均<0.05);高频呼吸机组治疗后24 h和48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显著优于常规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553,6.3803,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频通气治疗方法比较,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王洪宇;唐昌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9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9例,结合文献分析其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男女患者比例7;2,平均起病年龄59.55岁。8例患者均有脊髓后索受累体征。7例合并贫血,2例血清VitB12升高。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给予甲钴胺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Vit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老年患者多见,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早期诊断、及时给予VitB12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秦红玲;汪庭龙;胡跃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肩锁关节手术颈丛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肩锁关节手术颈丛阻滞麻醉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8例肩锁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在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氟芬合剂;观察组于颈丛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颈丛阻滞成功后即开始静脉右美托咪定0.2~0.5μg/( kg·h)持续泵入,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时、切皮时、复位及固定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警觉/镇静( OAA/S )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的MAP、HR及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MAP、HR、OAA/S水平在神经阻滞时、复位及固定时、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联合颈丛阻滞在肩锁关节手术中,整体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的氟芬合剂联合颈丛阻滞。

    作者:张伟;李晓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芩漱口液对完全脱位恒前牙牙周指数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黄芩漱口液和氯化钠注射液在对完全脱位恒前牙固定治疗过程中牙周指数的变化。方法搜集46例恒前牙完全脱位患者(共50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黄芩漱口液组和氯化钠注射液组。行结扎固定后分别用黄芩漱口液和氯化钠注射液漱口对比观察外伤牙牙周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黄芩漱口液组与氯化钠注射液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漱口液组明显优于氯化钠注射液组。结论黄芩漱口液是一种牙周刺激性小、易于牙周清洁的方法。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西妥昔单抗不同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比较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不同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西妥昔单抗双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妥昔单抗单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部分缓解率(PR)为6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均为90.00%,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痤疮样皮疹,多数较为轻微,不良反应分级以0~Ⅱ级为主,Ⅲ~Ⅳ级很少见。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改善,不影响接下来的治疗。两组毒副反应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单周方案与双周方案分别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相近,且不良反应均能耐受,而双周方案更为方便,能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田睿;杨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1~4年随访,行X线检查检测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恢复患者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华斌;苏光辉;汪向东;陈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提出术中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术后假体周围的骨折23例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研究分析术后疗效,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全部23例患者均为Vancouver分型B 型,均行LCP再次固定,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12~24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5~20(17.3±4.9)个月,少数患者因骨质情况差,愈合进程缓慢。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8~92(80.6±6.1)分。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LCP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要在精确的Vancouver分型基础上进行,也是手术的关键所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部位的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有效的骨性愈合。

    作者:殷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内口环扎术与间苯三酚用于宫颈机能不全中对妊娠时间及新生儿分娩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内口环扎术与间苯三酚用于宫颈机能不全中对妊娠时间及新生儿分娩率的影响。方法从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随机选择21例进行研究,均实施宫颈内口环扎术,并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记录21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和术后治疗,入组的21例患者中18例(85.7%)足月产,2例(9.5%)早产,1例(4.8%)流产,20例(95.2%)新生儿存活。结论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实施宫颈内口环扎术,并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可以有效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新生儿分娩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8例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和米力农,疗程10 d。观察各组症状、体征、心功能、肺动脉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肺动脉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 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遂甫;陈晓平;尚艳;张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前来就诊的序号将9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研究组(45例),双号为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记录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个月后所得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黎展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观察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因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因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原阳县红十字医院收治的62例感染后咳嗽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7.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结论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因感染而引起的小儿咳嗽效果显著,且该种药物组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儿受益。

    作者:银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