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寿光地区胚胎停育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侯雪凤;张晶;姚海凤

关键词:胚胎停育, 环境危险因素, 优生知识
摘要:目的:研究寿光地区环境因素对患者胚胎停育的影响。方法150例胚胎停育患者及102例正常妊娠至晚孕的孕妇为对照组做比较,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胚胎停育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比率高,接触化工、农药、电磁产品等危险因素胚胎停育的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接受优生知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工、农药、电磁等有害环境接触是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专业人员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的预防作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封丘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且证实其胆囊内存在息肉样病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83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0.8±5.1)cm,手术时间为(110±33)min,术中出血量为(160±26)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0.7)d,术后疼痛评分为(7.6±1.8)分,住院时间为(9.1±2.9)d;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3.7±2.2)cm,手术时间为(74±41)min,术中出血量为(67±11)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0.5)d,术后疼痛评分为(2.4±0.7)分,住院时间为(4.8±1.4)d;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相比,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相对安全、创伤性小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骁涛;齐竞鸿;杨修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行子宫全切术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综合干预后阴道洁净度、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均未发生阴道残端感染。结论术前超声波臭氧雾化结合碘氧灌洗可以改善阴道洁净度,有效降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0例,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础治疗上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41例,好转30例,无效5例,4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8.8%。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注意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在改善心功能治疗时配合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李跃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30例应用诺和灵30R 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5%]改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观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尿微量白蛋白( MA)及尿肌酐( UCr)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诺和锐30治疗后,BMI、FBG、TC和TG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bA1c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 h PG、hs-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均明显下降(P均<0.05),APN明显升高(P<0.05);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 MODD )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APN与2 h PG、HbA1c、hs-CRP、ACR、MAGE及PPGE呈负相关。结论诺和锐30治疗能减轻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增加糖尿病肾病APN水平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舒毅;陈幼萍;刘大川;曾春平;梁蕴谊;刘帅;叶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部加压法在经直肠超声前列腺弹性成像中的改良试验

    目的:探讨腹部加压法对于提高经直肠前列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常规和腹部加压两种情况下,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77个前列腺结节进行评分,得出弹性变化率比值SR和SR1,结合病理结果,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腹部加压情况下所得特异度(92.4%)、准确度(87.4%)高于常规方法(88.5%、84.4%)。结论腹部加压方式时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所得参数结果更为稳定客观。

    作者:王晓静;王岩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封丘县人民医院骨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时间先后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到封丘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9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安栋;陈秀民;孟庆民;赵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分析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按随机抽签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 NBNA)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 d和10 d的NBNA评分比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够进一步阻止HIE患儿发生脑缺血缺氧,保护神经细胞,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杜登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寿光地区胚胎停育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寿光地区环境因素对患者胚胎停育的影响。方法150例胚胎停育患者及102例正常妊娠至晚孕的孕妇为对照组做比较,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胚胎停育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比率高,接触化工、农药、电磁产品等危险因素胚胎停育的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接受优生知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工、农药、电磁等有害环境接触是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专业人员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侯雪凤;张晶;姚海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限制性心肌病1例报告

    淀粉样变心肌病是淀粉样蛋白质沉积在心肌组织内所致的心肌功能紊乱,使心脏僵硬,可造成明显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本病在临床表现及体征上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故易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或限制性心肌病等。一旦发展为心力衰竭,提示心脏病变较重。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作者:刘晨;李兴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6例做化疗的肿瘤复发患者,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CRP 值,比较其在化疗前后血清中 CRP 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36例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的CRP 检测发现,30例呈阳性,6例呈阴性,并且有19例化疗有效,17例化疗终无效。化疗有效者的CRP与化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化疗无效者血清中的CRP比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复发患者进行化疗的疗效与血清中的CRP变化呈负相关,化疗后CRP升高预示着预后效果不好。CRP 可作为肿瘤复发患者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一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进行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2.00%),对照组14例(15.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可靠方法,为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92例,随机分成常规呼吸机组和高频呼吸机组,每组46例,分别实施传统常频通气治疗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值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结果高频呼吸机组治疗后24 h和48 h氧全指数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544,5.7208,P均<0.05);高频呼吸机组治疗后24 h和48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显著优于常规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553,6.3803,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频通气治疗方法比较,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王洪宇;唐昌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观察舒血宁添加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中添加舒血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6例确诊为早期帕金森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5 d,每天1次。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PDRS)进行评定,计算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检查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好转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16/18),明显高于对照的38.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在治疗早期帕金森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蔡松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提出术中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术后假体周围的骨折23例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研究分析术后疗效,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全部23例患者均为Vancouver分型B 型,均行LCP再次固定,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12~24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5~20(17.3±4.9)个月,少数患者因骨质情况差,愈合进程缓慢。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8~92(80.6±6.1)分。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LCP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要在精确的Vancouver分型基础上进行,也是手术的关键所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部位的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有效的骨性愈合。

    作者:殷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针对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预后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年在禹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治疗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新生儿低血糖无脑损伤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低血糖程度、低血糖持续时间、母亲高危妊娠、糖尿病母亲、患儿体质量、患儿性别、患儿胎龄、5 min Apgar评分、患儿开奶时间、患儿惊厥、剖宫产、神经系统后遗症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低血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亲高危妊娠、患儿性别、患儿体质量、患儿胎龄、剖宫产、糖尿病母亲等因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5 min Apgar评分低于5分的患儿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者的惊厥发生率分别为40.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OR值增加,低血糖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性就增高,严重的感染、宫内窘迫、长时间持续性的低血糖可增加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概率。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低血糖程度越严重、低血糖持续越久、开奶时间越晚、惊厥发生率越高,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且低血糖性脑损伤的预后质量越差,造成低血糖性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为了降低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发生率,需要针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发生率,促进患儿脑损伤细胞功能的恢复,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闫红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25例和芬太尼组25例。观察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T3(插管后)、T4(拔管时)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观察两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流动力学较麻醉前波动大;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压波动幅度小于芬太尼组;在麻醉拔管期,芬太尼组的心率升高大于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两组在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恢复迅速、循环抑制小、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特点。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急诊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血肿体积的比较,以及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脑血肿,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彭;刘少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8例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和米力农,疗程10 d。观察各组症状、体征、心功能、肺动脉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肺动脉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 COPD并发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遂甫;陈晓平;尚艳;张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下腹部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意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下腹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手术意外及后遗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下腹部手术史行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对67例下腹部手术史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手术意外、后遗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处理。结论严格把握有下腹手术史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开展术前心理咨询和指导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凤群;杨晓凌;吴间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四肢手术的高龄(年龄≥80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三组:舒芬太尼0.15μg/kg 组( S1组)、舒芬太尼0.25μg/kg组(S2组)及芬太尼2μg/kg组(F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和插管后5 min(T3)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并计算各时间点 SP 与 HR 的乘积( RPP);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三组T1时间点BP和T3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SP和F组T3时间点D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均<0.01),F组T2时间点DP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0.05)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S1组和S2组T1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BP均显著低于F组同时间点( P<0.01或0.05)。S1组和F组T2时间点HR均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均<0.01)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三组T1、T3时间点RPP均显著小于同组T0时间点( P<0.01或0.05)。F组T2时间点RPP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0.05)和S2组同时间点(P<0.05)。S2组声带活动发生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率小于S1组,罗库溴铵、新福林使用率均显著小于S1组和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0.25μg/kg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不仅能抑制插管反应,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能保持插管前后心血管功能稳定和心肌氧供需平稳,安全可行。

    作者:王建珍;薄志华;祁喆;李尉波;李国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