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监测肿瘤化疗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意义

崔秀琴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肿瘤, 化疗, 肾功能损害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肾功能损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观察组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胱抑素C阳性率[51.67%(62/120)]及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率[53.33%(64/120)]均高于肌酐阳性率(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肾功能损害监测敏感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与单纯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与单纯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预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颅内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硬膜下积液,两组患者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但要考虑硬膜下腔积液的发生.

    作者:王东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评价不同营养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两种应用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龙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在常规对症支持处理的同时采取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开始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开始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血清白蛋白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CRP和血清白蛋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与TPN相比,EN应用于SAP患者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作者:闭朝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32例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比较血液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透析前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9.58±10.63) μmol/L,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33±10.81)μmol/L,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透析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的参考值为(13.54±4.49) μmol/L,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都要较正常同型半胱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明显清除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不能使其达到正常.

    作者:沈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枸橼酸、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长期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28例,自身对照,分别先后行RCA方法(A组)、无肝素方法(B组)、低分子肝素方法(C组)抗凝透析.观察三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 A组透析28例,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B组透析28例,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其中3例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C组透析23例,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3例.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3-显著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A应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抗凝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作者:朱文芳;何建强;巢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丙肝抗-HCV检测与荧光定量PCR HCV-RN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和荧光定量PCR HCV-RNA检测血清中抗-HCV与HCV-RNA的结果.方法 采集13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 HCV-RNA法进行检测.结果 130例慢性丙肝患者分别为抗-HCV(+)组92例检出率为70.8%(92/130),抗-HCV(-)组38例检出率为29.2% (38/130),HCV-RNA检测分别为92例中有69例病毒含量≥104 IU/ml,检出率为75% (69/92)和38例中有5例病毒含量≥104 IU/ml,检出率为13.2% (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HCV与HCV-RNA可提高丙肝患者的检出率,通过测定结果的对比,抗-HCV诊断丙肝患者有漏诊现象,荧光定量PCR HCV-RNA的特异性高,敏感度强,是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IFN-γ及IL-4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潢川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青霉素静脉滴注,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IFN-γ、IL-4水平,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IFN-γ、IL-4水平变化.结果 经过连续3周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水平明显提升,IL-4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IFN-γ 、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所以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及癌前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68例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行ALA光动力照射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68例面部皮肤癌及癌前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其中完全缓解52例,部分12例,无效4例.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疣状癌和日光性角化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6.2%、87.5%、90.0%、100%和100%.68例患者在光动力治疗期间均可见病灶周围有局部性水肿、红斑,有瘙瘁感、烧灼感和轻微疼痛感,其中52例出现轻度糜烂.总复发率为14.7%.结论 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及癌前变有效且具有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

    作者:曾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羟考酮缓释片单用或配合化疗对晚期肺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单用或配合化疗对晚期肺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分析90例晚期肺癌患者,入院后根据疼痛(NRS)评分,予羟考酮缓释片口服,中度疼痛10 mg,每12小时1次;重度疼痛20 mg,每12小时1次,24 h后重新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情况调整剂量,直到疼痛控制满意.再根据有无病理诊断,有病理诊断者采取静脉化疗,无病理诊断、临床诊断明确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配合化疗的患者疼痛评分下降,没有化疗者疼痛评分增加,且需增加镇痛药物剂量.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配合化疗在控制疼痛方面较单纯口服镇痛治疗,在维持期控制疼痛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张定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发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造成相关血管完全闭塞,导致相应区域心肌组织坏死.其病理基础多是由易损斑块的破裂、斑块糜烂和钙化结节糜烂导致;其后果是增加了介入治疗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及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从而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形成机制及处理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重点之一.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通过文献复习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魏国清;钱仁怡;孟照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吐鲁番地区肝包虫病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适应证及疗效评价.方法 对40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失血以及术后并发症、囊肿复发情况等综合评估.结果 肝包虫患者共40例,手术为复发病例者13例.手术方式:行内囊摘除术28例,外囊切除术11例,内囊摘除结合外囊切除者1例(双侧多发病例).内囊摘除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5 h,外囊切除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75 h,内囊摘除者无输血(1例术中意外损伤门静脉者除外),外囊摘除者失血100~2000 ml.术中发现囊肿合并胆漏者2例(内囊摘除组),肝中静脉损伤出血2例(外囊切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4例;囊肿残腔感染2例;胆漏2例,经持续引流1~2个月后胆漏停止.结论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对于减压、减小瘤体占位等方面疗效可靠的优点,但该方法术后复发率高、残腔并发症多;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具有并发症少、治疗彻底的优点,所以应在提高肝脏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外囊完整剥除术.

    作者:杨平洲;易为民;彭创;周力学;徐奎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硬化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囊液引流后注射无水酒精硬化单纯性肾囊肿(囊肿长径均>100 mm)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对21例较大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猪尾巴管并接引流袋,囊液引流干净后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观察术后对囊肿的治疗情况.结果 21例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硬化肾囊肿的治疗中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 12个月,治愈率达95%,有效率达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硬化较大肾囊肿疗效明显,比以往单纯用穿刺针抽液及硬化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常志扬;张连仲;常琼;白萍萍;曹兴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羊水栓塞临床抢救9例

    目的 总结羊水栓塞早期抢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羊水栓塞产妇9例,年龄21~39岁,初产4例,二胎3例,三胎2例.分析其抢救效果.结果 8例因抢救及时母予平安,1例因宫内缺氧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后胎儿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4.44%,胎儿死亡率为11.11%.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必需的抢救措施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吴新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功能亢进所导致低水平炎症持续状态的关系,并利用阿奇霉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解决该问题,从而得出一种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的治疗小儿RRTI的方法.方法 将RRTI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5 mg/kg,每周2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开始2周0.4g/次,每天2次,随后减为0.4g/次,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CD4、CD8和CD4/CD8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试验组服用阿奇霉素后血清中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CD4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则明显增高.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低水平炎症导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在儿科推广使用.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低钠血症患者261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因低钠血症住院的老年患者2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1例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轻度低钠血症97例,占37.17%;中度低钠血症164例,占62.84%;重度低钠血症33例,占12.65%.其病因构成为: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患者77例,占29.51%;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的脑卒中患者56例,占21.46%;颅脑外伤患者34例,占13.03%;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3例,占8.82%;以肝硬化为主的肝脏疾病患者19例,占7.28%;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主的肾脏疾病患者16例,占6.13%;急慢性胃肠炎患者12例,占4.60%;以甲状腺机能减低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11例,占4.22%;以肺癌为主的肿瘤患者8例,占3.01%;其他疾病患者5例,占1.92%.结论 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以饮食结构不合理为主要病因,合并脑卒中、颅脑外伤、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占绝大多数;高盐饮食及静脉补钠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观明;王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介入栓塞术后急性脑积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8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及保护因素.方法 以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为观察组,随机纳入同期入院术后未出现急性脑积水患者98例为对照组.统计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脑室积血、早期腰池引流情况.行Pearson单因素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急性脑积水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指出: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早期腰池引流与急性脑积水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指出:Hunt-Hess分级为术后急性脑积水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2.677,OR=14.542,95% CI=1.208~41.31)、早期腰池引流为术后急性脑积水独立保护因素(偏回归系数-3.201,OR =0.041,95% CI=0.003 ~ 0.412).结论 Hunt-Hess分级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结束栓塞术后急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行早期腰池引流则有助于预防急性脑积水.

    作者:蒋世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病女性维生素E口服对血脂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女性维生素E口服对血脂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范县中医院近期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病女性80例,其中40例给予维生素E(50 mg/d,2次/d)口服至分娩当天,设为C组,40例不给予任何干预,设为D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女性80例,其中40例给予维生素E口服50 mg/d至分娩当天,设为B组,40例不给予任何干预,设为A组;比较四组女性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 B组女性血清TG、TC、LDL及HDL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女性血清TG、TC、LDL及HDL水平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女性血清TG和LDL水平显著高于A、B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女性血清TC和HDL水平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病女性维生素E口服可有效降低血清TG、TC、LDL水平,提高血清HDL水平,在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作用确切.

    作者:张玉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物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发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遂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4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80例体检人群做健康对照,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比较二者之间的阳性率.结果 本研究患者的总阳性率为78.96% (349/442);而29例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较低,为36.25%,仅有29例检测到1~3种IgG抗体呈阳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855,P<0.01).其中慢性荨麻疹组中有2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种类达8种,对1种食物不耐受121例(27.38%).病例组鸡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58.37%),其他依次为虾(44.80%)、牛奶(39.14%)、螃蟹(36.43%)、大豆(30.32%)、鳕鱼(21.49%)、小麦(18.55%)、牛肉(8.37%)、西红柿(7.47%)、蘑菇(4.52%)、猪肉(2.94%)、鸡肉(2.71%)、玉米(2.49%)、大米(2.04%).进一步的组间比较显示,两组鸡蛋、大豆、鳕鱼、虾、螃蟹、小麦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密切相关,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Surviv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邛崃医疗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收治的50例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病变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和VEGF,通过对照分析乳腺癌患者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特点.结果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0%、10.0%和1.6%,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3%、48.0%和4.0%,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并且乳腺癌组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检查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治,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颈动脉彩超与TCD联合检查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查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颈动脉彩超联合TCD检查的方法了解颅内外动脉有无斑块及狭窄,对照组仅用颈动脉彩超.实验组有22例发现颅内外动脉有斑块及狭窄,对照组发现18例颅外动脉有斑块及狭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治疗效果及6个月后随访发生脑卒中的情况.结果 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1例发生脑卒中,对照组8例发生脑卒中.结论 对脑卒中高危患者使用颈动脉彩超与TCD联合检查能更准确全面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的详细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更客观依据,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作者:袁靖;陈喜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孤立综合征1例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系指由单次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事件而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多数CI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脊髓、脑干和视神经受累,但在疾病时间的演变和空间进展方面尚不能达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标准.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无力、尿便障碍等,病变表现为时间上的孤立,并且临床症状持续24 h以上[1].首发且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者少见.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周丽;丛艳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