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urviv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孙敏

关键词:乳腺癌, 凋亡抑制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邛崃医疗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收治的50例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病变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和VEGF,通过对照分析乳腺癌患者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特点.结果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0%、10.0%和1.6%,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3%、48.0%和4.0%,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并且乳腺癌组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检查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治,值得临床关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urviv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邛崃医疗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收治的50例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病变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和VEGF,通过对照分析乳腺癌患者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特点.结果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0%、10.0%和1.6%,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3%、48.0%和4.0%,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并且乳腺癌组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检查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治,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有效临床输血方法.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输血治疗后,临床指标相较于输血前均有一定的变化,而B组变化大,符合标准指标;B组总有效率为100%,远高于A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中,其临床效果优于行悬浮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能提高输血安全性,大幅度地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余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低钠血症患者261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因低钠血症住院的老年患者2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1例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轻度低钠血症97例,占37.17%;中度低钠血症164例,占62.84%;重度低钠血症33例,占12.65%.其病因构成为: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患者77例,占29.51%;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的脑卒中患者56例,占21.46%;颅脑外伤患者34例,占13.03%;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3例,占8.82%;以肝硬化为主的肝脏疾病患者19例,占7.28%;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主的肾脏疾病患者16例,占6.13%;急慢性胃肠炎患者12例,占4.60%;以甲状腺机能减低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11例,占4.22%;以肺癌为主的肿瘤患者8例,占3.01%;其他疾病患者5例,占1.92%.结论 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以饮食结构不合理为主要病因,合并脑卒中、颅脑外伤、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占绝大多数;高盐饮食及静脉补钠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观明;王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孤立综合征1例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系指由单次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事件而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多数CI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脊髓、脑干和视神经受累,但在疾病时间的演变和空间进展方面尚不能达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标准.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无力、尿便障碍等,病变表现为时间上的孤立,并且临床症状持续24 h以上[1].首发且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者少见.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周丽;丛艳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发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造成相关血管完全闭塞,导致相应区域心肌组织坏死.其病理基础多是由易损斑块的破裂、斑块糜烂和钙化结节糜烂导致;其后果是增加了介入治疗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及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从而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形成机制及处理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重点之一.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通过文献复习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魏国清;钱仁怡;孟照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类型检测

    目的 分析鼻咽拭子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结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初诊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60例,收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感染病毒类型.结果 1260例中324例鼻咽拭子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25.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率高,占11.4%,其次依次是副流感病毒3型(P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IA)、乙型流感(IB)、副流感病毒1型(P1)、副流感病毒2型(P2),感染率分别为5.2%、4.3%、2.4%、1.2%、0.7%和0.5%.结论 鼻咽拭子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SV、P3和ADV则是目前感染率较高的主要病毒类型.

    作者:杨青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12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治疗,试验组采用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近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早期在保证远视力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近视力,对照组术后往往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较好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对白内障患者的远近视觉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何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治疗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2.0%、86.6%,高于对照组的16.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能显著提高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常规治疗结合效果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分析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效果进行评估的具体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新辅助化疗,在化疗周期前后均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将成像效果评价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与病理学评价结果一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超声评价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36.36%,准确率为82.64%,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70.00%、23.64%、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对疗效进行评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灵敏性,其费用更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敏;张步林;何冰玲;石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用LNG-IUS与联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腺肌病比较

    目的 分析对比单用LNG-IUS与联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2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LNG-IUS联合屈螺酮炔雌醇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LNG-IUS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痛经、月经量及出血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3个月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第1、3、6个月的子宫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点滴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LNG-IUS联合屈螺酮炔雌醇对于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痛经、月经量及点滴出血时间,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白丽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测量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的患者93例,非冠心病患者27例;冠心病组中,又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8例、35例和30例.对四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弹性进行超声测量,并分析颈总动脉血管的弹性指标与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外膜脂肪层厚度随着病情的加剧呈增大的趋势;冠心病组患者的各项弹性参数除膨大指数外,其余各项与非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部血管的顺应性随着病情的加剧逐渐降低,僵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结论 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随着国人平均寿命的持续增加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流行,心力衰竭患病率节节攀升,造成我国巨额的医疗负担,虽然抗心力衰竭起搏器、心室机械辅助装置等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药物治疗仍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针对目前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及降低总病死亡,但这些药物往往因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近20年来,对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药物,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敏;孟照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32例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比较血液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透析前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9.58±10.63) μmol/L,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33±10.81)μmol/L,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透析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的参考值为(13.54±4.49) μmol/L,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都要较正常同型半胱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明显清除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不能使其达到正常.

    作者:沈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床边血滤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床边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3年本科收治的26例SAP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床旁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治疗3~7d,监测床边血滤前后患者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行床边血滤治疗SAP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延蕊;邵南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锁骨下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肝癌57例探讨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动脉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锁骨下动脉穿刺行肝癌栓塞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57例手术者锁骨下动脉穿刺成功者57例,肝动脉栓塞成功者57例,术后疼痛者57例,其中轻度不需要处理13例,疼痛稍重者29例,给予双氯灭痛栓治疗;疼痛较重者15例,给予强痛定或杜冷丁治疗.发热49例,其中<38.4℃15例,未予药物治疗;>38.5 ℃者34例,给予药物退热或物理降温;术后未发生严重感染、气胸、消化道出血、穿孔.患者术后随访48个月,1年生存率为78.9% (45/57);2年累计生存率为47.4% (27/57);3年累计生存率为28.1%(16/57);4年累计生存率为15.8(9/57).57例患者未严格要求下肢制动及平卧.结论 经锁骨下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肝癌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轻、效果好.

    作者:张建民;郑爱花;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前后鼻分泌物嗜酸细胞检测

    目的 研究过敏性鼻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对43例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采集鼻分泌物,经涂片染色后计数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治疗后4周与8周,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与8周相比,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4周,鼻黏膜局部免疫状态开始发生改变.

    作者:王磊;孟庆翔;谢景华;苏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早期应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米力农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米力农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病情进展、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9例进展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其中3例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观察组4例进展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其中1例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尚未进入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及早应用米力农能有效阻止患儿病情向危重型发展.

    作者:高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联合5%咪喹莫特预防激光术后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5%咪喹莫特预防激光术后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1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三组,A组术后局部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抹,隔日1次.B组局部采用中药熏洗,每日1次,C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5%咪喹莫特.随访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 A组复发率为36.7%,B组为35%,C组为15%.A组与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A组与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锐湿疣激光治疗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和5%咪喹莫特外涂可以有效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梁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丙肝抗-HCV检测与荧光定量PCR HCV-RN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和荧光定量PCR HCV-RNA检测血清中抗-HCV与HCV-RNA的结果.方法 采集13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 HCV-RNA法进行检测.结果 130例慢性丙肝患者分别为抗-HCV(+)组92例检出率为70.8%(92/130),抗-HCV(-)组38例检出率为29.2% (38/130),HCV-RNA检测分别为92例中有69例病毒含量≥104 IU/ml,检出率为75% (69/92)和38例中有5例病毒含量≥104 IU/ml,检出率为13.2% (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HCV与HCV-RNA可提高丙肝患者的检出率,通过测定结果的对比,抗-HCV诊断丙肝患者有漏诊现象,荧光定量PCR HCV-RNA的特异性高,敏感度强,是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治疗的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6例患者中4例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5例进展,总有效率为66.7%.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