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厄贝沙坦和尼福达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王志刚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厄贝沙坦, 尼福达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应用尼福达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吕梁市12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吕梁市12岁儿童的龋病患病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为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WHO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标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034名12岁的儿童,在自然光下用口镜、探针检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患龋率、龋均为统计指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吕梁市12岁儿童患龋率为36.46%,龋均为0.67,患龋率及龋均城郊高于城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吕梁市12岁儿童患龋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城郊及女性仍是考虑的重点,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儿童和家长充分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郑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新郑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了解新郑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新郑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郑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患者6698例,报告发病率为105.9/10万,病死12例.1~6月份致病病毒主要为人类肠道病毒71型,8月份致病病毒主要为柯萨奇A组,HEV71构成比与重症病例呈正比例关系.结论 新郑市手足口病疫情具有连续性,手足口病病原谱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要加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作者:闫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黄芪联合川芎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粉针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川芎嗪粉针8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连用15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联合川芎嗪粉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吕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52例重症患儿和113例普通型患儿48 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年龄、热程、发病48 h内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V71阳性、脑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哆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早期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阳性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高危因素.

    作者:吴永忠;黄永辉;盛学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两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枸橼酸铋钾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6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消失时间为(37.2±14.2)d,与对照组的(48.4±1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枸橼酸铋钾胶,可以有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提高小儿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向辉;李小芹;于静;高若飞;杨辉;周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葛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5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乳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方式,其治疗效果和根治手术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患者乳房外形良好.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外形良好的特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刚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预测及前瞻性个体化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用疼痛刺激的方法预测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椎管内麻醉下经腹子宫切除的患者,手术开始后即开通持续输注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20μg/kg,稀释至100 ml.术毕时,静脉滴注1μg/kg的芬太尼作为负荷剂量,以针刺皮肤并在感到明显疼痛的患者中任意选择4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将实验组的泵中芬太尼剂量增加到30 μg/kg,对照组剂量不变.观察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h内实验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48h时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清醒患者提早开通镇痛泵,在适当时机直接用疼痛刺激,有助于预测泵内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作者:朱学芳;毛晶晶;程媛媛;肖计文;张其龙;徐中东;赵卫兵;姚盛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80例

    目的 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180例应用ESW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碎石排尽成功130例,2~3次复震后结石排尽成功23例,无效17例,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愈.结论 ESWL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的方法,可作为首选,但术前应完善有关检查,严格掌握适应证,才能提高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秦红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组在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参考组采用传统腺样体刮匙切除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参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彻底的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臧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视可尼喉镜不同入路方法气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比较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正中入路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 ~75岁,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组(A组,20例)、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B组,20例)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辅助下Shikani气管插管组(C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和气管插管完成后1 min(T3)、3min(T4)、5 min(T5)内的血压(BP)、心率(HR)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有无并发症.结果 与To相比,三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及RPP在不同时点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SBP、MAP、DBP在T2时显著增加(P<0.05),B组的HR、RPP在T2~T5时显著增加(P<0.05).与To相比,B组的LF、LF/HF在不同时点显著增加(P<0.05或P<0.01),A组HF显著增加,但LF/HF显著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的LF、LF/HF在T2~T5时增加显著(P<0.05或P<0.01).三组患者插管均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使用SOS硬光纤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时,左侧磨牙入路的方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小;但对体质量较大颈部粗短的患者宜使用直接喉镜辅助的方式.

    作者:钱锐锋;陈永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成功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8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慢性肾脏病组46例与非慢性肾脏病组79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肾脏病组年龄、男性比例、合并症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慢性肾脏病组(P<0.05),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非慢性肾脏病组(P<0.05),延迟通气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慢性肾脏病组(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诸多合并症,行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手术风险较大.

    作者:程军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肠套叠CT平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肠套叠的不同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CT平扫对肠套叠的诊断水平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小儿及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学表现及形成原因.结果 76例中小肠型肠套叠18例,回结肠型22例,结肠型36例.其中小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包括胃肠道间质瘤、错构瘤、脂肪瘤、肠道腺瘤样息肉、肠憩室等.结论 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对小儿及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万书友;侯明杰;张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3个月患者有效率约为95.8%,1年有效率为89.6%.结论 给予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16例,其中细菌性感染55例(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61例(病毒感染组),另选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治疗前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作为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段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介入治疗前后及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查.根据介入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观察A组(≥3.0 mg/L)和观察B组(<3.0 mg/L).结果 观察组7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2 ±0.41)mg/L,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41±0.37)mg/L;对照组5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29±0.12) mg/L,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30±0.14) mg/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查前(P<0.05);对照组检查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检查后(P<0.05).观察A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B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发生明显增高,3.0 mg/L可以作为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预后的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勇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段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段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实施药物治疗,研究组结合分段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随访24个月.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简明精神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功能活动调查表(FAQ)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经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24个月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MRSS、BPRS及其自知力因子分、SDSS、FAQ等各评价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分段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作者:方政华;周剑;杨栋;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分期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分期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著改善26例,改善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著改善18例,改善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兵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至2012上半年收治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产程中采用胎心监护,其中出现异常胎心宫缩图形100例、胎心率各类减速32例、基线率异常45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12例、中度窒息11例.结果 在产妇产程中出现可变减、晚减以及频发早减和基线率异常的情况,都是胎儿缺氧的表现.结论 对产妇在产前进行常规的胎心监护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的胎心变化异常,还可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提高医院产科的质量.

    作者:肖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社旗县卫校附属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氧氯普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牛五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2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选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血糖、Hcy和CRP.所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的Hcy和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血清Hcy与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可能有相关性,可作为监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任小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