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吴永忠;黄永辉;盛学梅

关键词:手足口病, 高危因素, 重症, 神经系统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52例重症患儿和113例普通型患儿48 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年龄、热程、发病48 h内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V71阳性、脑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哆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早期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阳性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高危因素.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等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对照组给予雷尼替汀,连服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结论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李肇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分析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活素组(A组)、环磷腺苷葡胺组(B组)及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组(C组),A组仅给予药物新活素首负荷剂量2 μg/kg静脉冲击,以0.0085 μg/(kg·min)维持剂量静脉滴注治疗.B组使用环磷腺苷葡胺60 mg+ 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3h.C组采用新活素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的方法,其使用剂量与A组和B组的剂量一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分析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C组的治愈率为90.41%,与A组(63.01%)、B组(6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4.11%和2.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冠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进展

    后交叉韧带(PCL)下止点撕脱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一种类型,较少见.PCL损伤后不仅造成关节直向不稳,还可以导致膝关节旋转不稳.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功能丧失程度从几乎不影响生活方式到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均可发生.长时间的这种活动还会导致膝关节次要稳定因素的松驰,致局部疼痛、肿胀和不稳,终导致骨关节炎,故应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1].目前对其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意见,主要有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等几种治疗方法.

    作者:陈管雄;韦庆军;韦积华;刘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提上睑肌腱膜眶筋膜瓣与额肌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腱膜眶筋膜瓣与额肌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中切开眶隔,制做带蒂“舌形”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腱膜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眉区分离隧道,制作一宽15 mm片状肌瓣,将眶隔膜瓣向上,额肌瓣向下,提上睑肌腱膜辩向上牵引,三者重叠缝合,上睑缘重度以位于上角膜缘1~2mm为度.结果 对23例27只眼采用此法治疗,随访2周~5年.其中24只眼良好,3只眼满意,重睑弧度自然美观,无一例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 该手术结合了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瓣悬吊两者功能并加以优化,上睑悬吊固定牢固,不易复发,同时保留并加强提上睑肌的部分功能及运动方向,保持了提上睑肌原有附着结构和完整性,使得上睑弧度自然,外观美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

    作者:司义湘;曾诏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典型的临床表现,76例中10例表现为晕厥;36例表现为头晕并伴有恶心、呕吐;10例气喘,呼吸困难;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仅11例;9例表现为上腹部憋胀.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不典型,因此,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尹广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52例重症患儿和113例普通型患儿48 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年龄、热程、发病48 h内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V71阳性、脑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哆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早期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阳性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高危因素.

    作者:吴永忠;黄永辉;盛学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组在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参考组采用传统腺样体刮匙切除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参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彻底的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臧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至2012上半年收治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产程中采用胎心监护,其中出现异常胎心宫缩图形100例、胎心率各类减速32例、基线率异常45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12例、中度窒息11例.结果 在产妇产程中出现可变减、晚减以及频发早减和基线率异常的情况,都是胎儿缺氧的表现.结论 对产妇在产前进行常规的胎心监护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的胎心变化异常,还可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提高医院产科的质量.

    作者:肖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郑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新郑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了解新郑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新郑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郑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患者6698例,报告发病率为105.9/10万,病死12例.1~6月份致病病毒主要为人类肠道病毒71型,8月份致病病毒主要为柯萨奇A组,HEV71构成比与重症病例呈正比例关系.结论 新郑市手足口病疫情具有连续性,手足口病病原谱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要加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作者:闫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方法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观察性别、癌变部位、年龄、肿瘤大小、炎性水肿、局部粘连及大便燥结与急性肠梗阻发病关系,同时观察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癌变部位、年龄、肿瘤大小、炎性水肿、局部粘连、大便燥结与肠梗阻发病具有相关性(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发病因素众多,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登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和动力踝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股骨远端骨折处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3%,较对照组82.9%的优良率高.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膝关节疼痛,1例发生骨折端延迟愈合,1例发生膝关节僵硬;对照组患者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延迟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骨折愈合快,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冯利君;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和尼福达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应用尼福达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90例各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24h内和对照组取静脉血,进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并观察各组BNP浓度差异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与对照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NP浓度高于对照组、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和S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U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浓度时心肌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且可反映病变严重程度,对临床综合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杏芳;涂端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状旁腺血供保护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加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血供的保护,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方法 运用囊内操作和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精细被膜化解剖,紧贴腺体分支结扎甲状腺血管,尽量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活血药物.结果 有效保护了甲状旁腺功能,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5例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中,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1例,仅有的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在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病例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主要是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7%.结论 施行精细甲状腺手术,严格个体化原则,大限度地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是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单确切的方法.

    作者:唐宗富;赖万强;杨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16例,其中细菌性感染55例(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61例(病毒感染组),另选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治疗前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作为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段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22例为LC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21例为OC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4个月,OC组发生并发症1例,OC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肠蠕动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廖长朝;韦永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育水平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儿童的发育水平,为儿保门诊ASDs的早期识别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明确诊断为ASDs的儿童23例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水平评估.结果 ASDs儿童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语言、社会行为和精细动作.结论 针对发育商低下的儿童一定要考虑ASDs的可能性.

    作者:姬志清;李文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QT离散度(QTd)对冠心病预测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QTd[体表心电图12导联中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n)之间的差值]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不均一性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关系.QT离散度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从而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对评估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林华;曹晶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不完全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

    1 病例报道患者,男性,16岁,以“间断腹痛1周,加重伴便血、呕吐3d”为主诉收入当地医院.入院1周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痛,疼痛剧烈,夜间熟睡能痛醒,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黏液血便或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B超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阑尾炎,应用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3d,症状无缓解,遂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未见手术报告单及术后病理).术后第2大无诱因出现左下腹及脐周隐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与体位、进食无关,同时出现双下肢红色皮疹,伴血便,为糊状黑便与褐色血混合,约500 ml,便后腹痛无缓解.此后出现呕吐,恶心感不明显,呕吐物为浓茶水样,偶伴食物残渣,l~3次/d,量约20~100 ml不等,呕吐与进食无关.

    作者:张振宇;姜宇宙;刘宪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3个月患者有效率约为95.8%,1年有效率为89.6%.结论 给予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