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王杏芳;涂端雄

关键词:老年, 冠心病, 血浆脑钠肽, 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90例各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24h内和对照组取静脉血,进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并观察各组BNP浓度差异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与对照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NP浓度高于对照组、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和S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U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浓度时心肌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且可反映病变严重程度,对临床综合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旁腺血供保护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加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血供的保护,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方法 运用囊内操作和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精细被膜化解剖,紧贴腺体分支结扎甲状腺血管,尽量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活血药物.结果 有效保护了甲状旁腺功能,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5例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中,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1例,仅有的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在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病例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主要是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7%.结论 施行精细甲状腺手术,严格个体化原则,大限度地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是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单确切的方法.

    作者:唐宗富;赖万强;杨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方法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观察性别、癌变部位、年龄、肿瘤大小、炎性水肿、局部粘连及大便燥结与急性肠梗阻发病关系,同时观察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癌变部位、年龄、肿瘤大小、炎性水肿、局部粘连、大便燥结与肠梗阻发病具有相关性(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发病因素众多,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登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10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性腹腔穿刺吸液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 探讨诊断性腹腔穿刺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4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共行诊断性腹腔穿刺136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88例首次穿刺结果阳性,一次穿刺阳性占75%,12例首次穿刺阴性,4例穿刺假阴性,二次腹腔穿刺后为阳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6.15%.结论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术式的选择确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俊;吴振恭;熊乃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障碍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治疗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障碍的有效药物.方法 将122例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研究组接受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接受舍曲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MOSPM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HAMD评分在在治疗结束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OSPM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采用HAMD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OSP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治疗并发症躯体疼痛障碍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应用.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45例异位妊娠(异位妊娠组)和55例正常宫内妊娠(正常妊娠组)妇女血清中孕酮和β-HCG的水平,比较两组妊娠4~6周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变化.结果 异位妊娠组第4周β-HCG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第5、6周血清孕酮和-HCG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测定β-HCG,且可显著缩短确诊时间(P<0.05).结论 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可早期快速诊断异位妊娠,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120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其中有33例患者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院内感染,将其分为A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的33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为B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治疗应对措施.结果 33例院内感染患者,其中16例下呼吸道感染,占48.5%;泌尿感染7例,占21.2%;肠道感染5例,占15.2%;血液系统感染2例,占6.1%;其他系统感染3例,占9.0%.A组患者在合并症、心脏功能障碍、侵袭性操作及使用抗生素方面均较B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要合理分析感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规范医疗操作、合理用药等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探析

    为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们对收治的68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解放军第91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26~82岁,平均58.9岁;住院时间3d~3个月,平均32.5 d.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综述

    早产儿概念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发生早产的原因有很多不明确,主要原因多与母体因素有关,常见如母亲在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急性感染,妊娠后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多胎,子宫、胎盘、脐带异常,羊水过多,多胎及胎儿畸形等,多种因素影响都可影响胎儿宫内发育导致早产.早产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脏造血系统等发育不良,导致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死亡,临床常见并发症有围生期窒息、呼吸暂停、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肺出血、低血糖、硬肿症、畸形、感染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 ~ 20.8%,胎龄愈小,体质量越低,发生并发症死亡率越高.因此要加强早产儿监护,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NICU已普遍建立,医护质量亦在逐步提高,早产儿生后的观察、监护、治疗措施越来越完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降低.

    作者:郑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液内科176例初治AL住院患者完成2次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 例次感染率为47.7%;感染部位:肺部感染例数较多(33.0%);病原菌构成:167例感染中分离出5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52.9%),革兰阳性菌13株(25.5%),真菌11株(21.6%).结论 A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居多,革兰阴性菌较多,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

    作者:谭明珠;尹松梅;谢双峰;聂大年;李益清;马丽萍;王秀菊;吴裕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介入治疗前后及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查.根据介入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观察A组(≥3.0 mg/L)和观察B组(<3.0 mg/L).结果 观察组7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2 ±0.41)mg/L,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41±0.37)mg/L;对照组5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29±0.12) mg/L,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30±0.14) mg/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查前(P<0.05);对照组检查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检查后(P<0.05).观察A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B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发生明显增高,3.0 mg/L可以作为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预后的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勇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中术后皮下积液13例,发生率为16.3%,通过注射器抽液或重新放置引流管的方法,皮下积液均获痊愈.结论 加强围术期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自然引流是治疗乳腺癌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武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两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枸橼酸铋钾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6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消失时间为(37.2±14.2)d,与对照组的(48.4±1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枸橼酸铋钾胶,可以有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提高小儿患者消化性溃疡愈合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向辉;李小芹;于静;高若飞;杨辉;周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

    目的 探讨胃镜下氩气刀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IE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胃镜下氩气刀(APC)治疗,术后1、3、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及胃镜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能一次性给予病灶灼除,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27例,9例出现恶心、返酸症状,给予抑酸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氢气刀可用于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

    作者:罗红来;仇学明;樊荣;厉琴;王莹;陶亮亮;高小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社旗县卫校附属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氧氯普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牛五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16例,其中细菌性感染55例(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61例(病毒感染组),另选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治疗前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可作为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段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中风预测中的作用

    目的 对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中风预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安钢集团永通公司医院于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诊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1级颈动脉粥样硬化42例,占87.50%;2级6例,占12.50%,其中不稳定斑块2例,稳定斑块4例,6例斑块患者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变化,颈动脉均表现为轻度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斑块处有局部血流缺损现象.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超声检查可做为有效诊断手段,同时可对血流情况、斑块位置、大小与形态进行检查,为脑中风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李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出血12例

    目的 观察内镜下使用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确诊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并出血患者,使用APC联合黏膜下注射0.001%肾上腺素盐水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出院,半年后1例肠出血复发,1年后3例肠出血复发,复发患者重复使用APC联合黏膜下注射治疗,均成功止血,治疗中无肠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联合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出血,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

    作者:张周欢;胡志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QT离散度(QTd)对冠心病预测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QTd[体表心电图12导联中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n)之间的差值]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不均一性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关系.QT离散度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从而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对评估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林华;曹晶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预测及前瞻性个体化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用疼痛刺激的方法预测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椎管内麻醉下经腹子宫切除的患者,手术开始后即开通持续输注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20μg/kg,稀释至100 ml.术毕时,静脉滴注1μg/kg的芬太尼作为负荷剂量,以针刺皮肤并在感到明显疼痛的患者中任意选择4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将实验组的泵中芬太尼剂量增加到30 μg/kg,对照组剂量不变.观察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h内实验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48h时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清醒患者提早开通镇痛泵,在适当时机直接用疼痛刺激,有助于预测泵内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作者:朱学芳;毛晶晶;程媛媛;肖计文;张其龙;徐中东;赵卫兵;姚盛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视可尼喉镜不同入路方法气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比较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正中入路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 ~75岁,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左侧磨牙入路组(A组,20例)、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B组,20例)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辅助下Shikani气管插管组(C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和气管插管完成后1 min(T3)、3min(T4)、5 min(T5)内的血压(BP)、心率(HR)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有无并发症.结果 与To相比,三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及RPP在不同时点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SBP、MAP、DBP在T2时显著增加(P<0.05),B组的HR、RPP在T2~T5时显著增加(P<0.05).与To相比,B组的LF、LF/HF在不同时点显著增加(P<0.05或P<0.01),A组HF显著增加,但LF/HF显著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的LF、LF/HF在T2~T5时增加显著(P<0.05或P<0.01).三组患者插管均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使用SOS硬光纤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时,左侧磨牙入路的方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小;但对体质量较大颈部粗短的患者宜使用直接喉镜辅助的方式.

    作者:钱锐锋;陈永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