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刚
目的 探讨连续多次腰穿及腰大池引流对脑出血、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预防价值.方法 对南阳市中心医院5年来收治的67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内死亡者未录入)术后给予连续多次腰穿或腰大池引流.结果 本组48例患者随访复查头颅CT,未见脑积水征象,6例因颅高压影响正常生活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余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但均能正常进食,生活自理.结论 颅脑术后行连续多次腰穿或腰大池引流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脑积水的作用.
作者:董孟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妊娠期妇女8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达克宁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碳酸氢钠溶液擦洗阴道.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 (P <0.05),治疗后30 d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4.7%和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病,采用迭克宁栓联合碳酸氢钠溶液擦洗阴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安全,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中术后皮下积液13例,发生率为16.3%,通过注射器抽液或重新放置引流管的方法,皮下积液均获痊愈.结论 加强围术期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自然引流是治疗乳腺癌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武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病种、年龄分布、用药情况等,更好地指导今后工作.方法 对江苏连云港解放军149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的755例患者从疾病诊断、年龄分布、药物使用、住院次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疾病诊断频次前六位是高血压、脑梗死、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前庭周围性眩晕,而且女性发病率明显大于男性,脑肿瘤及肌病等诊断少,功能性疾病占一定比例,药物方面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中成药、调脂药物等使用居多.结论 我院神经内科以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老年患者居多,学习掌握老年疾病特点、合理使用相关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廖日洪;仲崇翔;姜川;袁春星;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和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结果.方法 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科门诊确诊的239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采用TB-PPD试剂和BCG-PPD试剂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90例)进行参照分析.结果 实验A组PPD皮试强阳性79例(65.8%),高于实验B组的60例(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3,P<0.05);实验A组PPD皮试阳性率为98.3%,实验B组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健康对照组中,A组PPD皮试阳性率为77.8%(35/45),B组阳性率为95.6%(4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 TB-PPD和BCG-PPD既有区别,又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量,合理选择.
作者:辛朝雄;陈美淑;郑伟娇;陈惠芬;谢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液内科176例初治AL住院患者完成2次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 例次感染率为47.7%;感染部位:肺部感染例数较多(33.0%);病原菌构成:167例感染中分离出5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52.9%),革兰阳性菌13株(25.5%),真菌11株(21.6%).结论 A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居多,革兰阴性菌较多,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
作者:谭明珠;尹松梅;谢双峰;聂大年;李益清;马丽萍;王秀菊;吴裕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吕梁市12岁儿童的龋病患病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为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WHO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标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034名12岁的儿童,在自然光下用口镜、探针检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患龋率、龋均为统计指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吕梁市12岁儿童患龋率为36.46%,龋均为0.67,患龋率及龋均城郊高于城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吕梁市12岁儿童患龋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城郊及女性仍是考虑的重点,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儿童和家长充分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早产儿概念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发生早产的原因有很多不明确,主要原因多与母体因素有关,常见如母亲在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急性感染,妊娠后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多胎,子宫、胎盘、脐带异常,羊水过多,多胎及胎儿畸形等,多种因素影响都可影响胎儿宫内发育导致早产.早产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脏造血系统等发育不良,导致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死亡,临床常见并发症有围生期窒息、呼吸暂停、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肺出血、低血糖、硬肿症、畸形、感染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 ~ 20.8%,胎龄愈小,体质量越低,发生并发症死亡率越高.因此要加强早产儿监护,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NICU已普遍建立,医护质量亦在逐步提高,早产儿生后的观察、监护、治疗措施越来越完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降低.
作者:郑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患者口服复方氨肽素片,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对照组35例患者口服复方氨肽素片,外用2%酮康唑洗剂外洗头皮.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71.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复方氨肽素片联合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韩婷梅;王来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QT离散度(QTd)对冠心病预测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QTd[体表心电图12导联中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n)之间的差值]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不均一性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关系.QT离散度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从而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对评估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林华;曹晶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血供的保护,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方法 运用囊内操作和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精细被膜化解剖,紧贴腺体分支结扎甲状腺血管,尽量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活血药物.结果 有效保护了甲状旁腺功能,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5例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中,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1例,仅有的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在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病例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主要是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7%.结论 施行精细甲状腺手术,严格个体化原则,大限度地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是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单确切的方法.
作者:唐宗富;赖万强;杨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病例报道患者,男性,16岁,以“间断腹痛1周,加重伴便血、呕吐3d”为主诉收入当地医院.入院1周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痛,疼痛剧烈,夜间熟睡能痛醒,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黏液血便或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B超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阑尾炎,应用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3d,症状无缓解,遂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未见手术报告单及术后病理).术后第2大无诱因出现左下腹及脐周隐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与体位、进食无关,同时出现双下肢红色皮疹,伴血便,为糊状黑便与褐色血混合,约500 ml,便后腹痛无缓解.此后出现呕吐,恶心感不明显,呕吐物为浓茶水样,偶伴食物残渣,l~3次/d,量约20~100 ml不等,呕吐与进食无关.
作者:张振宇;姜宇宙;刘宪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焦煤集团中央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司帕沙星组)与参考组(氧氟沙星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3、6个月痰菌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者痰转阴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司帕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腱膜眶筋膜瓣与额肌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中切开眶隔,制做带蒂“舌形”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腱膜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眉区分离隧道,制作一宽15 mm片状肌瓣,将眶隔膜瓣向上,额肌瓣向下,提上睑肌腱膜辩向上牵引,三者重叠缝合,上睑缘重度以位于上角膜缘1~2mm为度.结果 对23例27只眼采用此法治疗,随访2周~5年.其中24只眼良好,3只眼满意,重睑弧度自然美观,无一例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 该手术结合了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瓣悬吊两者功能并加以优化,上睑悬吊固定牢固,不易复发,同时保留并加强提上睑肌的部分功能及运动方向,保持了提上睑肌原有附着结构和完整性,使得上睑弧度自然,外观美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
作者:司义湘;曾诏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肿瘤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B组22例接受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所有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均不超过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相似,A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低于B组,B组手足综合征发病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在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治疗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围.
作者:孙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障碍的有效药物.方法 将122例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研究组接受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接受舍曲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MOSPM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HAMD评分在在治疗结束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OSPM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采用HAMD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OSP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治疗并发症躯体疼痛障碍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经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8例.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给予环孢菌素治疗,有效率为61.54%;常规保守治疗13例,有效率为30.77%.结论 环孢菌素治疗妇女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现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和动力踝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股骨远端骨折处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3%,较对照组82.9%的优良率高.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膝关节疼痛,1例发生骨折端延迟愈合,1例发生膝关节僵硬;对照组患者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延迟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骨折愈合快,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冯利君;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后交叉韧带(PCL)下止点撕脱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一种类型,较少见.PCL损伤后不仅造成关节直向不稳,还可以导致膝关节旋转不稳.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功能丧失程度从几乎不影响生活方式到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均可发生.长时间的这种活动还会导致膝关节次要稳定因素的松驰,致局部疼痛、肿胀和不稳,终导致骨关节炎,故应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1].目前对其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意见,主要有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等几种治疗方法.
作者:陈管雄;韦庆军;韦积华;刘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安阳市中医院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经钛夹止血、电凝止血后出血现象停止,止血率达88.5%,其余6例患者止血失败转开腹手术,出血现象停止.结论 胆囊动脉出血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重要原因.掌握手术出血常见原因,进行有效预防,出血现象发生后,给予患者不同的处理办法能够有效止血.出血现象严重时,需立即转开腹手术,避免进一步胆道及血管损伤.
作者:王永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