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
目的:探究和分析左肝外叶切除联合术中经残端胆管行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行单一左肝外叶切除术的20例对照组和行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治疗的20例观察组两组;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两项手术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残石率为5%,比对照组20%的残石率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比对照组75%的优良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比单一行左肝外叶切除术的残石率低,优良率高,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延长手术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屈岳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益气温经方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实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PNA)内固定术,治疗组患者术后予中药益气温经方及钙尔奇D口服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骨折愈合率及骨密度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温经方能提高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刘杰;陈银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CPCR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是临床医学难的课题,对CPCR药物和治疗方法及机制方面进行大量临床研究和探讨.本文复习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彭启强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该院134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均为67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及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1%、80.60%,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荨麻疹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不良症状及体征,提升护理水平,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钟敏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对儿童矮小身材病因及其骨龄发育情况进行探析.方法:搜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就诊的288例矮身材儿童作为本次研究中对象,观察及分析所有儿童矮身材的病因以及骨龄发育特点.结果我院288例矮身材儿童中,出现特发性矮小症占百分率的83 (28.81)%、青春发育延迟占总百分率的75 (26.04)%、家族性矮小占总百分率的65 (22.56)%、生长激素缺乏症占总百分率的50 (17.36)%,性早熟及甲状腺功能减低分别占总百分比的9(3.12)%、6(2.08)%;则早熟型的构成比为69 (23.95)%,正常性的构成比占85(29.51)%、晚熟型构成比占134 (46.52)%;则骨龄提前早熟型年龄为(2.24±1.15)岁;骨龄落后正常型年龄(-0.24±0.56)岁、骨龄落后晚熟型年龄为(-2.34±1.39)岁.结论:骨龄发育情况对儿童矮身材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冯佩佩;谢海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辛开苦降法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成效明显.临床研究及实验机理验证其机制多为双向调节作用.依据史亚祥教授多年临床总结其针对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于晓雯;史亚祥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麻醉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VAS评分和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洁萍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产科护理新模式为观察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两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5.0%,对照组为50.0%,剖宫产率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5.0%,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产科分娩患者,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曾海燕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应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平行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平行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方加减进行治疗,将两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的疗效和细胞学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平行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平行组(82.50%),数据分析在统计学上有对比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应用桂枝茯苓汤方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且不明显增加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苟建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对将布托诺菲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麻醉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中心进行无痛人流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87例)与对照组(20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麻醉.对两组术前、扩宫、吸宫及术毕时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麻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扩宫及吸宫时的无创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的麻醉中联合应用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患者清醒质量好,镇痛作用明显,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英干;熊智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感染控制路径应用于非层流手术室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空气消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6例神经外科于非层流手术室择期进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采用常规紫外线及感染控制路径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室各时间点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室在手术前10min、手术后30min和手术完毕后的菌落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感染控制路径有利于改善非层流手术室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空气消毒的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张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建立荧光光度法测定七叶一枝花地上茎、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用超声法提取样品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和Al3+形成稳定荧光络合物的性质,选择激发波长430nm、发射波长483nm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对所建立的荧光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液PH等对荧光测定的影响.结果:以90%乙醇为溶剂,25mL体系中加入10%A1 (NO3)3溶液1.6mL及PH=3.6HAC-Nac缓冲溶液0.8mL,室温测定时,芦丁浓度在0.004~0.03g·L-1的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33573X-13.715,相关系数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6.5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七叶一枝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张玉霖;余海峰;周亮;张又枝;陈锦红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比较CBCT指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与传统凿劈拔牙术拔除完全骨埋伏多生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完全骨埋伏多生牙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完全骨埋伏多生牙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行CBCT指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对照组行CBCT指导下传统凿劈拔牙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BCT指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拔除完全骨埋伏多生牙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传统凿劈拔牙术优势明显.
作者:王永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7月-2018年6月分层级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变化,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及急救药品和器械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护理纠纷事件、护理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之前采用之前的人工管理,2015年之后采用计算机管理.对照组为计算机管理前,研究组为计算机管理后.结果:研究组中取药等待时间、盘点时间少于于对照组,账目符合率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药品管理过程当中,使用计算机管理的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云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示教法在糖尿病患者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教育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模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首次自我注射时的注射时间、成功率、掌握操作所需时间等.结果:模拟组与传统组比较,患者首次自我注射时间、成功率、掌握操作的时间等各项指标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创模拟示教法能增强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信心,缩短培训时间,教育方法简单、省时省力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黄中莹;卜贤翠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用于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88例急性肾绞痛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甲组44例应用间苯三酚治疗,乙组44例应用氟比洛芬治疗,对比分析不同药物疗效.结果:乙组见效时间少于甲组,乙组用药后10min、用药后20min、用药后40min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少于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间苯三酚,氟比洛芬酯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且应用安全.
作者:顾奕;周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本文通过对学历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我校现行的教学制度与现在的学生实际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并提出网络学分制这一教学制度,从选课、成绩考核及可行性和效果预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学历继续教育中实行网络学分制教学制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能让学生灵活、认真的学习而真正学到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实行网络学分制教学制度,能极大地解决学生工学矛盾,达到使学生学到知识的目的.
作者:李云川;杨敏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文主要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以及与基因组学等交叉学科的融合等方面阐述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免疫法和质谱联用具有准确、快速、经济等特点,是目前临床药物监测的重要方法,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和融入为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也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加详尽合理的指导.
作者:周芮萱;马松涛;蒋刚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通过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武建芳 刊期: 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