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分析

苟建华

关键词:桂枝茯苓汤, 慢性盆腔炎, 加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平行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平行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方加减进行治疗,将两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的疗效和细胞学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平行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平行组(82.50%),数据分析在统计学上有对比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应用桂枝茯苓汤方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且不明显增加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的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弧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弧(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需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TG、TC、HDL-c、LDL-c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够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该种治疗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黄显元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2分)为中型颅脑损伤,选取8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症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认知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行为能力.

    作者:罗贵聪;邝仰东;徐云森;张喜;张亮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平行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平行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方加减进行治疗,将两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的疗效和细胞学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平行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平行组(82.50%),数据分析在统计学上有对比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应用桂枝茯苓汤方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且不明显增加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苟建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文主要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以及与基因组学等交叉学科的融合等方面阐述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免疫法和质谱联用具有准确、快速、经济等特点,是目前临床药物监测的重要方法,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和融入为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也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加详尽合理的指导.

    作者:周芮萱;马松涛;蒋刚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心内科2017年1月-2018年收治的老年(> 60岁)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SF-36(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玉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了11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将其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即常规组与分析组,各5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分析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而护理后分析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较常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王大宇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预见性护理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80例病惠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开展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深静脉的血栓实际形成及下肢的疼痛感发生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存在着差异性,有着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髋部骨折临床手术治疗的病患,在手术治疗后期开展开展预见性的护理模式,能抑制接受于髋部骨折临床手术治疗的病患在术后深静脉的血栓实际形成几率,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胡婧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七叶一枝花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荧光光度法测定七叶一枝花地上茎、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用超声法提取样品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和Al3+形成稳定荧光络合物的性质,选择激发波长430nm、发射波长483nm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对所建立的荧光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液PH等对荧光测定的影响.结果:以90%乙醇为溶剂,25mL体系中加入10%A1 (NO3)3溶液1.6mL及PH=3.6HAC-Nac缓冲溶液0.8mL,室温测定时,芦丁浓度在0.004~0.03g·L-1的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33573X-13.715,相关系数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6.5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七叶一枝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张玉霖;余海峰;周亮;张又枝;陈锦红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骨髓涂片配合血小板参数对血液疾病检验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在血液病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与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血液疾病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评估2组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不同血液疾病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结果: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灵敏度、特异性更高(95.45%vs.72.73)、(90.91vs.63.64%) (P<0.05);不同血液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临床检测中,进行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检测,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能够为不同血液病检测者,提供有力的临床诊断依据,对后期的治疗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临床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作者:丁培琴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7月-2018年6月分层级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变化,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及急救药品和器械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护理纠纷事件、护理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Gitelman综合征病例报道

    Gitelm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2.5/10万,而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更高,有研究发现日本的发病率可达到10.3/10万[1],以低钾血症、碱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常伴有低血钙、低血镁,结合病史和治疗经过可诊为Gitelman综合征,明确诊断GS需要氮离子清除试胎和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王玉华;张德佳;王保才;陈艳;崔永志;陈贝贝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微量尿蛋白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与评价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及其所致微量尿蛋白方面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因高血压伴微量尿蛋白入院的6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305例,女性为295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52.3±11.7)岁.用系统抽样及简单随机抽样法将病患分为三组,两组对照组(单独服用卡托普利或缬沙坦),一组实验组(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每组为200例.分别检测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尿微量蛋白、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及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数值,进而根据结果评价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差异.结果:实验组血压血压下降幅度及微量尿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微量尿蛋白疗效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孔庆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社区心理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效果分析

    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直接影响到固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围绝经期焦虑症妇女采用社区心理治疗各项措施,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绝经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可进行妇科常规治疗,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心理治疗管理.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评定患者焦虑程度.结果:其他各因子干预后干预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有效.结论: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能有效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对焦虑症的预防控制水平,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状,保障其心理健康,增强其社会功能.

    作者:王彩霞;蒋海弦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浅析游泳场所卫生监督开放日活动

    卫生安全防范我们不仅要在意识上重视,更要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卫生监督机构在加大检查力度的同时,通过游泳场所卫生监督开放日活动进行卫生安全教育,让民众更多的参与、了解相关卫生安全知识,全民动员起来提升自我安全意识.

    作者:赵福胜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以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1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2组各9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观察组联合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观察期12个月,对2组总有效率、Child-Pugh评分和肝脏硬度指标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后Chi ld-Pugh评分、肝脏硬度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协同作用明显,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肝脏硬度,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维佳;王乐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三种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甲胎蛋白(AFP)作为早提出及应用的肝癌肿瘤标志物,经过不断的探究证明其在HCC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其对早期的HCC仍有较高假阴性率.为弥补AFP的实验室诊断的不足,提高早期HCC的检出率,GP-73、PIVKA-Ⅱ有着更高灵敏度及特异性肝癌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逐渐被开展及应用.

    作者:罗德荣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特殊条件下的幕上颅内血肿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特殊条件下幕上颅内血肿(GCS≥13分,血肿量在30 ~ 40ml,老年在30 ~ 50ml;颞底部血肿量在20~30ml)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总结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治疗的30例符合特殊条件的幕上颅内血肿患者,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如治疗过程中,病情有进一步加重趋势者,立即中转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出院后,都对其进行随访两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经过非手术治疗成功并恢复良好患者26例(86.7%),4例(13.3%)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进一步加重,而中转开颅手术获得治疗成功并恢复良好.结论:对于符合特殊条件下的幕上颅内血肿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安全可靠.

    作者:许如东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创伤骨科所收治的病患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50例病患.仅观察组接受外固定架疗法,常规组则为常规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各项临床指标、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疗效评分极高,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接受临床治疗的病患,实施外固定架疗法,能提升临床疗效,促进病患疾病转归.

    作者:尉俊民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护理安全管理对外科老年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外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外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的保障外科老年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朱晓莉;迟星云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1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肝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以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间在我院行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的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护理后,该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住院18d后出院.结论:在行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轧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实施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进行,效果可观.

    作者:张阿利;黄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