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V-DNA检测、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桑红斌;岳保芳;朱秀萍;杨小燕

关键词:HPV-DNA检测, 醋酸/碘染色内眼观察, 宫颈癌
摘要:目的:对HPV-DNA(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不同检查方式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地区2013年至2017年接受宫颈癌筛查的35562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HPV-DNA检测、醋酸/碘染色内眼观察对所有人员实施宫颈癌筛查,根据其筛查结果,对阳性标本进行阴道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检,以对不同检查方式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35562名妇女,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显示阳性率为78/2.60%;HPV-DNA检测阳性率为71/2.37%;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CIN I的检测,HPV-DNA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78.4%)与特异度(88.5%)明显高于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x2=7.9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DNA检测进行宫颈癌病因学筛查临床价值与作用显著,醋酸/碘染色内眼观察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技术要求低且成本较低,进行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更为适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本院内分泌科62名护理人员,统计分析其糖尿病护理胜任力情况.结果:内分泌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评分为(4.3±0.4)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无带教、职业兴趣、职称、聘用关系.结论:内分泌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护理具有一定的胜任力,但还需进一步提升.

    作者:刘真;罗富琼;舒宏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无锡地区不同性别的青年脑出血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无锡地区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个体化一、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无锡地区青年脑出血病例,对引起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与女性相比,与男性青年脑出血相关更密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饮酒、吸烟、肥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仅肥胖、高甘油三酯与女性青年脑出血有更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对于无锡地区来说,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张晶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以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为69例;对照组患者以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以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DAS28评分下降更明显,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该病症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晋英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在广西百色开展壮族八段锦宣传推广的实践研究

    本实践研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课题的一部分.在经历了一年的壮族八段锦的学习后,笔者同项目组成员前往广西百色市西林县进行为期7天约14小时的宣传推广和实地教学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1)学习壮族八段锦的以社区退休老人为主;(2)社区应引入专业人士,适时纠正动作调节呼吸;(3)壮族八段锦在社区可借助一些大众媒介来宣传推广.

    作者:詹银鑫;韦昱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以1例继发性高血压病例的确诊谈谈分级诊疗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慢病分级诊疗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分级诊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中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1例,通过社区医师转诊至上级医院,明确诊断,血压达标后再次转诊至社区医生处管理.结果:通过分级诊疗后患者诊断明确,高血压病得到治愈.结论:社区医师对于可能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予以针对性干预可治愈.

    作者:郑淑萍;胡哲;陈歆;初少莉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重症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责任重容错率低的一种护理内容,在重症护理过程中应用超声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病情管控.现阶段超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患者病情的评估的准确性,为重症护理患者的穿刺护理和置管护理等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重症护理中应用超声技术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现简要对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沈静丽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养心安神汤配合刮痧疗法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养心安神汤配合刮痧疗法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的效果,为神经衰弱失眠症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12例神经衰弱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艾司唑仑片治疗以及养心安神汤配合刮痧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神经衰弱失眠症患者的治疗1个月后效果以及治疗期间深睡眠时间、浅睡眠时间、睡眠总时间.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失眠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深睡眠、浅睡眠、睡眠总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艾司唑仑片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养心安神汤配合刮痧疗法治疗整体优势更为突出,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蒙繁华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运用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胸腔镜(A方案)以及开胸手术(B方案)的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时间在2016年和2017年中在我院积极治疗的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为本次应用对象,按照在我院入院治疗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即:胸腔镜组(n=50)和开胸手术组(n=50).对胸腔镜组病患给予A方案治疗,而开胸手术组给予B方案治疗,对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阐述.结果: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各项指标远远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结论:胸腔镜对病患的尽早恢复健康意义重大,故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王晖;吕占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嘉兴二院眼科就诊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女性患者占73.3%,患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分别为瘙痒感和结膜充血,且以重度为主.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女性发病率高,但也可能因为女性就诊率高而出现一定的统计偏差.瘙痒感、结膜充血是过敏性结膜炎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掌握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阻止疾病的潜在发展.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共200例,随机分组,各组10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前提,采取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并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谢光云;薛新敏;刘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针灸康复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针刺结合常康复治疗组(实验组)与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协调收缩率变化,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前、后,嘱患者膝关节静态屈曲45°大等长收缩检测并记录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股直肌协同收缩率.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屈曲时,治疗前,两组间的股直肌协同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p=0.933>0.05);治疗后实验组股直肌协同收缩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19<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协调收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

    作者:葛苹苹;夏清;袁海;曹晓光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肿瘤放射科实习的84名临床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L组(n=42,传统教学方法)和对照组(n=42,PBL教学法).于实习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教学质量及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PBL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优秀率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PBL教学法可改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彭强;徐惠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接受泪道探通手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42例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措施;实验组泪道探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潘婧;张兆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观察袋鼠式护理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我院行足跟采血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血前10s两组新生儿心率级血氧饱和度未见显著差异(P>0.05),采血中及采血后10s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新生儿痛苦表情及啼哭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DAN评分明显更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显示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胡娇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针对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目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本校2016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教改组,以本校2014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以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为内容,传统教学组按五门独立课程教学,教改组以自行开发的疾病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并采用教师团队的方式教学.以教学课时量和考试成绩来比较评价效果.结果:(1)相同的知识内容,教改组所需要的课时量比传统教学组减少30%;(2)两组学生的考试总分、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教改组均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使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作者:潘晓明;郭方明;李春燕;周爱君;陈浩浩;林益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麻醉药品管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麻醉药品管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麻醉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未开展规范化麻醉药品管理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开展规范化麻醉药品管理作为实验组,两组均抽查300份麻醉药品处方,50份病历,对比两组麻醉处方不合格率.结果:实验组采取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处方随意涂改率(0.7%)、药物无规格率(0.7%)、药物名称不全率(0.3%)、药物无剂型率(0.3%)、药物用法用量未注明率(0.7%)、审核人未签名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7.3%、5%、4.7%、4.7%、1.7%.结论:麻醉科对麻醉药品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麻醉药品处方合格率,提高麻醉药物服务质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进隆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对于患有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施行连续性的血液净化产生的治疗效果与护理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容诊治的40名患有重症胰腺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对这40名患有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施行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然后应用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以及电解质等生命体征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以及电解质等生命体征状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等相关不良症状显著减少或是消失,通过CT检测,患者的重症胰腺炎的有关炎症反应消失,本次研究中的40名重症胰腺炎患者都病愈出院,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相关并发症状况.结论:对于患有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手段,获得了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综合的优质护理干预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恢复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何秀英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胃溃疡病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患有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者都是2016年9月一2017年4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并被临床医生确诊为患有慢性胃溃疡的42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56例患者采用普通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6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上继续实施中药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专业比较.结果:当经过一段治疗后,观察组5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患有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作者:孙林桥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63例患者)与实验组(6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管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精细化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健康宣教评分、物品管理评分、护理记录评分及无菌评分、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楼森杰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旭凌;张洁;陈建杰;李季 刊期: 2018年第3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