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王晋英

关键词: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以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为69例;对照组患者以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以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DAS28评分下降更明显,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该病症的临床治疗中.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63例患者)与实验组(6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管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精细化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健康宣教评分、物品管理评分、护理记录评分及无菌评分、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楼森杰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扁桃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扁桃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象均为扁桃体患者,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共选取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性护理干预,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VAS评分差异性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其评分差异则相对较大,观察组的评分较低,表现为P<0.05,其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相对较短,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 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扁桃体炎患者中,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的VAS评分,值得推广.

    作者:朱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策略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四肢骨科手术患者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策略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设置压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通市5家三级医院的122名骨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进行自填问卷式调查.结果:多数医生和护士均认为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固定压力值(54/122)或根据固定压力结合患者收缩压确定压力值(67/122),并均未选择参考患肢肢体周径.45.08%的医生和护士根据专科工作经验选择止血带压力,34.43%的医生和护士选择采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仅20.49%的医生和护士选择查阅文献资料.结论:加强对国内外期刊文献的利用,及时了解气压止血带使用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更新知识,指导临床实践,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钱小红;丁磊;黄玲;金小云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无痛人流麻醉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配伍分析

    目的:分析无痛人流麻醉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配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健康早孕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丙泊酚与小剂量瑞芬太尼配伍麻醉,分析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明显更少(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6%,观察组为3.92%,两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开始5min后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使用丙泊酚配伍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苏醒时间快,且不会影响患者呼吸频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燕;张殷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刘丽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中选取64例.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口服十三味通络止痛胶囊(加减宣痹汤:防己、黄柏、连翘、半夏、生薏苡仁、滑石、苦杏仁、通草、豨茜革、苦参、甘草、百部)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析6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证属湿热痹阻证)患者,观察其关节症状及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实验室检查项目(ESR、RF、CRP)等,并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评分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证明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结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性高.

    作者:齐晓红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接受泪道探通手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42例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措施;实验组泪道探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潘婧;张兆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观察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效果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使用地高辛治疗,B组患者采取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7%,B组为94.7%,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后B组改善效果优于A组.结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采取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肾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吴建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安瓿掰折器的制作和应用

    目的:报道一款安瓿掰折器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安瓿掰折器,上方有一把手,后侧固定一砂轮,用于掰折安瓿前摩擦安瓿蓝点掰折处,下方有针对不同大小安瓿配套设计的孔洞,用于放入安瓿,作为支点.结果:前端有一滑盖,用于将掰断收集入掰折器的玻璃碎屑开盖后倒入锐器盒.结论:安瓿掰折器简便易操作,砂轮可更换.同时在掰折安瓿和丢弃玻璃碎屑时均避免了玻璃碎屑导致手损伤,减少职业暴露的几率,安全、便捷.

    作者:蒋雯雯;温娟;李维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大承气汤加减对ARDS机械通气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其机械通气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7天,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13±0.54)天短于对照组(6.88±0.85)天,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氧合指数(283.65±18.56)高于对照组(265.65±18.12),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姚让勇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综合医院护士职业生涯与工作投入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影响因素,为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士的满意度,使护士能更好地投入护理工作,降低离职率,积极有效地规划职业生涯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三家在职临床基层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以上研究找到影响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解决护士的工作负荷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工作环境、负性情绪等问题,以提高临床基层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结论:医院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鼓励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加强医院与护士的沟通平台,有效抵抗压力,提高专业思想素质的稳定性,促进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

    作者:曹霆蔚;陈鸣明;金丽萍;刘艳红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空勤人员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空勤人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诊断手段,来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的重要客观依据,以保障空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方法:以38名男性飞行机组人员为调查对象,按40岁分成二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透、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全套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数据上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作者:李彦峰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思维导图在ICU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ICU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ICU护士46名,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3名,分别采取思维导图护理教学和传统护理教学,对比两组护理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护士满意率为97.67%,与对照组的76.74%相比优势明显;教学后,对照组考核成绩低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护理教学应用于ICU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高护士的成绩,值得推广.

    作者:李梅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ICU睡眠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现状

    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项生理活动,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花在睡眠上.适当的睡眠能够让机体充分休息,是保持健康的基础,也是维持正常生活状态的基本前提[1].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各种障碍.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由于病情及环境影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2],其身体处于危机状态,心理层面上也面临着较大压力[3].长此以往,其睡眠问题更为突出.鉴于此,本文对影响ICU患者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作为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参考依据.

    作者:徐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处方点评干预对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影响趋势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及其干预措施,重点评估梳理处方点评干预下对处方病例的影响变化.方法:本次回顾性统计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300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以及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300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对两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系统统计对比两组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结果:干预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急诊处方合格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在门急诊注射剂处方比例、门急诊联用处方比例方面,点评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对抗菌药物处方实施点评干预,并不断规范和优化处方点评方法、标准,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可强化有效监督,大限度保证临床各科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

    作者:王玉紫;陈丹纯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锡林浩特市2017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锡林浩特市法定传染病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开究方法对2017年锡林浩特市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锡林浩特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484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为593.79/10万,病死率为0.40/十万.结论:我市在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应加强对性传播疾病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把提高性传播疾病重点人群的健康素质和自身防护行为和能力,作为控制性传播疾病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60例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1例无效、15例改善、14例基本痊愈,总有效率96.7%;常规组30例患者中7例无效、13例改善、10例基本痊愈,总有效率76.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蒋宁;安娜;宋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筛选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并鉴定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梯度稀释海绵匀浆液,涂布海水培养基,分离纯化典型特征菌落;采用纸片法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16S rDNA法鉴定菌株.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7株典型菌株,其中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论:筛选并鉴定出一株强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短小芽孢杆菌.

    作者:曾臻;谭强来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早期胃癌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早期胃癌诊断的相关因素,了解各因素对诊断早期胃癌的贡献及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病例的血清学指标(PG Ⅰ、PG Ⅱ、PG Ⅰ/Ⅱ、G-17)及蓝激光放大内镜下特点(病灶处是否存在边界线、是否存在微血管异常、是否存在腺管消失),并与同时期存在胃内病灶并进行内镜检查的98例非癌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指标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清PG Ⅰ、内镜下病灶处存在边界线、内镜下病灶处微血管紊乱、内镜下病灶处腺管消失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G Ⅱ、G-17较对照组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G Ⅰ水平、放大内镜下边界线有无和腺管是否消失为早期胃癌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边界线的有无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高.PG Ⅰ<66.62ng/L是诊断早期胃癌的佳诊断临界值.结论:PG Ⅰ、放大内镜下边界线有无和腺管是否消失为早期胃癌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提示意义.

    作者:戴彦苗;徐宏伟;徐倩菲;吴坚芳;徐进康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HPV-DNA检测、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对HPV-DNA(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不同检查方式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地区2013年至2017年接受宫颈癌筛查的35562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HPV-DNA检测、醋酸/碘染色内眼观察对所有人员实施宫颈癌筛查,根据其筛查结果,对阳性标本进行阴道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检,以对不同检查方式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35562名妇女,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显示阳性率为78/2.60%;HPV-DNA检测阳性率为71/2.37%;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CIN I的检测,HPV-DNA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78.4%)与特异度(88.5%)明显高于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x2=7.9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DNA检测进行宫颈癌病因学筛查临床价值与作用显著,醋酸/碘染色内眼观察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技术要求低且成本较低,进行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更为适用.

    作者:桑红斌;岳保芳;朱秀萍;杨小燕 刊期: 2018年第3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