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赵福昌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51例在我院接受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治的患者,共计73处骨折,所有患者首先接受X线平片检查,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将扫描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处理,依据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三维成像以及表面阴影显示等重建技术获取多方位病变区图像.结果:51例患者中骨折部位共计73处,X线平片检出53处,检出率为72.60%,VRT检出73处骨折,检出率为100%,SSD检出71处骨折,检出率为97.26%,MPR检出69处骨折,检出率为94.52%,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摄影平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移动换药车的制作和应用

    目的:报道一款新型移动换药车的制作和应用.方法:新型换药车在换药车下方同时安装了四个小垃圾桶,分别放置污染器械,污染包布、治疗巾,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在换药车的底部对应每一个垃圾桶设置了脚踏.结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更多便利;换药操作者可避免在换药过程中为扔垃圾而触碰垃圾桶盖,造成手污染,同时能保证在换药过程中垃圾桶盖持续盖好达到院感要求.结论:在使用中,新型移动换药车,提高了换药时的工作效率.

    作者:蒋雯雯;温娟;李维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观察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疗效

    目的:观察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划分为全髋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组(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各39例;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全髋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与半髋组对比(P<0.05),但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比(P>0.05);随访3月、6月、12月后,全髋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半髋组(P<0.05),全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半髋组(P<0.05).结论: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较为确切.

    作者:蒋波;李弈;何军慧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强化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强化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处方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2017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n=40)、观察者(n=4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强化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处方,持续6个月.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FM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处方可以提升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杜艳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CT与MRI应用于脑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对比脑梗死早期诊断中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接收的60例脑梗死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I诊断准确率为96.67%;CT诊断准确率为81.67%;MRI诊断准确率较CT诊断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早期诊断期间,胍I诊断价值较CT诊断更高,其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将病变具体位置清楚地显示出来,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作者:尹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中医“和法”治疗常见胃肠病的临床实践

    目的:消化内科疾病的类型大多是慢性功能性肠胃紊乱疾病,目前临床西医治疗以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为主,但临床应用发现,西医的治疗方法的不能彻底治愈胃肠疾病.《金匮要略》之中的“和法”治疗方法,创立了许多有效的“和法”方剂,用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在胃肠病治疗中临床疗效理想,本研究为研究“和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总结中医“和法”的临床经验,和西医治疗进行对比,现研究报告如下: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随机抽取176例,观察组(n=88例)对照组(n=88)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分布两组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胃肠病的治愈率稍低于对照组的.讨论:中医治疗,是对气机的调理,不同于西药的治疗是致力于主要病症.调和了脏腑气机在治疗胃肠疾病时能从根本上对疾病有一个治疗作用.且通过临床疗效可以看出,与西医的治疗效果是差不多甚至更好一些,且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中医“和法”治疗胃肠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更进一步的的研究运用在临床治疗.

    作者:刘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和胃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一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4例患者为距离末次出血24h内接受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为末次出血24h以上接受的胃镜检查和常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胃镜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确诊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急诊胃镜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良好的效果,且急诊胃镜下止血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志坚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接受相同的护理疗程1个月.在此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护理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2% (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65.62%).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 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方琼;夏翠云;张洋铭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2017年9月我院骨科治疗的90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假体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肘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疼痛评分、稳定性评分、力量评分、功能评分及活动幅度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与观察组2.22%相比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实行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陈亮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上颌窦病变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经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进路治疗,治疗组患者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作者:丁建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手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手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联合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 0.05.(2)观察组血脂肪酶恢复时间(4.0±0.5)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4.1±0.4)d、白细胞恢复时间(3.6±0.8)d、尿胰蛋白酶恢复时间(4.4±0.9)d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非常满意30例,满意4例,较满意4例,总体满意率95.0%,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4例,较满意10例,总体满意率80.0%,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手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姜乾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温针灸华佗夹脊穴治疗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讨论对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使用温针灸华佗夹脊穴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5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穴位温针治疗;两组为观察组,使用温针灸华佗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42%和67.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使用温针灸华佗夹脊穴治疗整体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伍中荣;刘玉筠;黎杰;杨泽林;黎明;曹颖宇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超薄感应器检测炎症较抽血快30倍/单细胞水平肺癌T细胞免疫图谱绘就/科学家发现肝癌核心激酶群及相应干预策略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26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悬吊的手术疗效,分析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26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一期或者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12月.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后发现,所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且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在对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人工晶体位置偏移的情况.结论:对于无法常规进行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作者:赵学凡;王勇懿;王九三;雷蕾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医院选取了2017年-2018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进行手术分析探讨.结果:在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6.67%,且对比结果明显,P< 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要密切观察术后的注意事项,以防发生感染.

    作者:李臣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SHS(肩-手综合征)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8年7月,于我院针灸康复医学科门诊的脑卒中后SHS患者中选取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7%,两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x2=18.7714,P<0.05.结论:脑卒中后SHS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夏兆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是一种多聚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不仅催化琥珀酸盐氧化为延胡索酸,也参与呼吸链中电子转运.本文综述了SDH缺陷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继明;张亚娟;成元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措施分析

    分级诊疗是临床根据疾病的轻重缓解与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措施,逐步实现由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分级诊疗制度包涵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等,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群众自愿、创新机体等,以此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解决医患矛盾,实现新医改目的.本文针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分级诊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作者:马忱;苏杨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药房2017年期间2200份用药咨询记录进行研究,对其咨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期间,我院门诊药房药物咨询人员多以女性为主,且以老年患者为常见,所占比率为42.0%;且患者的咨询人数多于医护人员;咨询内容多就用法用量,占38.1%,其次为用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分别占21.8%、20.9%;咨询药物种类多以心脑血管药物为主,占24.2%,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及抗菌药物用药,分别占20.5%、19.9%.结论:随着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临床药师需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更好的适应药物咨询工作.

    作者:周芳;顾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本科贯彻执行早期下床活动的23名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与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终家属放弃出院外,5名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并终康复出院,其余16名患者均顺利转出ICU在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终顺利出院.所有患者下床活动期间未发生脱管事件,未发生因下床活动导致需要紧急抢救.结论: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理机能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林珠;邓亚雯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84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是(6.05±1.15)次/d、对照组(14.63±2.78)次/d;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2.15±0.41)min、对照组(4.92±1.38)min;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6.43±2.87)分、对照组(79.54±3.56)分;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2±0.13)d、对照组(4.53±1.31)d(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采用.

    作者:谭晶晶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