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分析

刘银霞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术,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准确性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2年4月-2018年3月,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 8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在手术切除后,取没有固定的新鲜甲状腺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180例患者中,确诊为25例,检出率为13.89%,在手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的为18例,准确率为72.00%,剩余7例出现误诊的为2例,误诊率为8.0%,延迟诊断的为4例,延迟诊断率为16.00%,剩余1例为漏诊,漏诊率为4.00%.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也可明确甲状腺病变的性质,可以有效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移动换药车的制作和应用

    目的:报道一款新型移动换药车的制作和应用.方法:新型换药车在换药车下方同时安装了四个小垃圾桶,分别放置污染器械,污染包布、治疗巾,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在换药车的底部对应每一个垃圾桶设置了脚踏.结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更多便利;换药操作者可避免在换药过程中为扔垃圾而触碰垃圾桶盖,造成手污染,同时能保证在换药过程中垃圾桶盖持续盖好达到院感要求.结论:在使用中,新型移动换药车,提高了换药时的工作效率.

    作者:蒋雯雯;温娟;李维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PDCA循环在我院儿科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我院儿科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51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惠儿作为对照组,未实施PDCA循环;选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0例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比较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使用合理性.结果:观察组的糖皮质激素使月合格率94.71% (483/510)明显高于对照组85.88% (438/51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2,P=0.012<0.05).结论:将PDCA循环用于儿科糖皮质激素使用中,可提高糖皮质激素使用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怡茹;任文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人脑中有独立区域控制音调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额叶中有一个独立的区域来控制喉咙,调节说话和唱歌的音调.喉咙的两个主要功能是发出声音和调节音调.人类是唯一能通过有意识地控制音调来表达相应情绪和意义的灵长类动物.此前人们认为,这种能力是由喉咙的解剖学构造决定的.但新研究表明,神经活动对喉部肌肉控制的进化可能在语言行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人类语言发展的推动力.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分析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参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而研讨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研讨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 0.05.同时,研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相近,组间比较不明显,P> 0.05.结论:通过两种治疗方式比较后,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促进患儿的病情快速恢复,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龙瑞银;谭晓坤;柏顺竹;王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盐酸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舍曲林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治疗前后予以HAMD、UPDRS和ADL量表进行评估,并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HAMD、UPDR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UPDRS、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的评分下降,干预组治疗后HAMD、UPDR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舍曲林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同时可以协同帕金森药物缓解帕金森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豪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26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悬吊的手术疗效,分析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26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一期或者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12月.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后发现,所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且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在对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人工晶体位置偏移的情况.结论:对于无法常规进行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作者:赵学凡;王勇懿;王九三;雷蕾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 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作者:肖龙;陆志平;黄国进;王斌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每组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Cys-C,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AP组的血清Hcy、Cys-C水平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一致,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李临端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你若够老便不“再老”

    你可以不用节制饮食或使用昂贵的药物就能延缓衰老,前提是要等自己活到105岁.一项新研究表明,死亡的可能性在极老的老年人中将不再上升,这也表明人们尚未达到寿命的极限.荷兰海牙跨学科人口研究所人口统计学家Joop de Beer说,这项研究“用高质量数据展示了一种非常合理的模式”.但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的传记作者Leonid Gavrilov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表示怀疑.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高职护理教学中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构建与实施

    目的:构建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核心的翻转课堂,运用于高职护理《感觉器官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程中,并评价效果.方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感觉器官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程教学中,试验组采用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考试、自主学习能力评定及教学满意度测评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79.13±7.15)高于对照组(74.16±7.25);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t=2.416,P<0.05),同时也较课程开始前有所提高(t=3.210,P<0.01);81.3%的试验组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结论: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课中、课后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胡苏珍;常秀春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SHS(肩-手综合征)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8年7月,于我院针灸康复医学科门诊的脑卒中后SHS患者中选取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7%,两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x2=18.7714,P<0.05.结论:脑卒中后SHS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夏兆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1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43份(占23.2%),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溶媒选择不当、剂量过大、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临床中存在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现象,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嘉陵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呼吸道疾病的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对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及相关的护理,进行护理体会分析.方法:选取70例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经雾化治疗与护理后,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常规组为80.00%,对比可知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雾化治疗的老年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体验.

    作者:伍俊洁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予以透明质酸治疗,Ⅱ组予以多西环素治疗,Ⅲ组予以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均分别治疗4周.采用WOMAC及Lyshlom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Ⅰ、Ⅱ组;各组治疗后的WOMAC及Lyshlom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 0.05,P<0.01).结论: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蒋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厌食症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异功散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 (25/26),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6% (22/26)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更优(P<0.05).结论: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较单独使用中成药效果较好.

    作者:杨菁华;杨淑娟;孙健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的临床方法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在创伤骨科中对骨折病惠使用不同骨折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创伤骨科接收的144例骨折病患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48例为接受髓内针骨折固定的A组,48例为接受钢板内骨折固定的B组,48例为接受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的C组,分析比较三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 (44/48),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较A、B组显著要少,为(168.23±22.31)mL,少,而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4±30.23)d要显著少于B、C组(P<0.05);A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8.33%(4/48),显著少于B、C组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方能使治疗效果佳.

    作者:鲁小康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孕初期饮食不良可能影响胎儿脑部发育/睡多睡少都不好/一些常用药物可增加抑郁风险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84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是(6.05±1.15)次/d、对照组(14.63±2.78)次/d;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2.15±0.41)min、对照组(4.92±1.38)min;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6.43±2.87)分、对照组(79.54±3.56)分;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2±0.13)d、对照组(4.53±1.31)d(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采用.

    作者:谭晶晶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测量训练模式对跟腱生物力学特性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测量跟腱组织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为跟腱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1只,雄性,体重1.5+0.1kg,5月龄;随机均分成三组(n=7,A组:中等训练强度组,B组:高强度训练组,C组:对照组).结果:根据ARFI成像结果对ABC三组跟腱数据定量分析:经过ARFI成像可得出经过8周训练后B组的弹性模量显著降低,A组较对照组C组弹性模量略有降低.结论:ARFI能够直观、清楚的反映兔跟腱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实际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杰;周凌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2月行心肺复苏术抢救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2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成功率为12.50%.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50岁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年龄≥50岁的;非心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脏骤停时间≤ 4min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脏骤停时间>4min;心脏骤停时间≤5min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脏骤停时间> 5min除颤或未除颤患者;心脏骤停时间>15min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非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较多,患者年龄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骤停开始复苏时间、除颤时间等均是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切实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常云仙;丁岳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