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杨嘉陵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病历, 分析
摘要: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1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43份(占23.2%),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溶媒选择不当、剂量过大、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临床中存在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现象,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从脾胃论治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以胸闷、心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手段尚无很好的认识,中医基于顾护脾胃功能,正如“脾胃内伤,百病内生”,心肌桥的治疗从脾胃论治,虚实结合,包括健脾养胃和运脾醒胃,在改善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症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肖颖;周忠焱;汤诺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8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各患者不同的入院时间分组,住院时间在3d ~ 5d内为A组,住院时间为超过5d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变化及危险因素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心率、APACHEⅡ、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DIC发生率显著(2.94%)低于B组(29.41%).结果显示,APACHEⅡ、乳酸水平、平均动脉压、DIC发生率可作为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APACHEⅡ、乳酸水平、DIC发生率与其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与其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缩短ICU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田威威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每组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Cys-C,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AP组的血清Hcy、Cys-C水平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一致,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李临端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中医从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在老年人中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就是骨质疏松症.

    作者:曾四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医用大麻不一定能减轻慢性非癌性疼痛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英国《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报告称,医用大麻不一定能减轻慢性非癌性疼痛.阿片类药物包括可卡因、美沙酮、吗啡等,主要用于治疗疼痛,但反复使用易使人成瘾.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使用医用大麻来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但医用大麻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只是一种猜测,医学界一直缺乏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是一种多聚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不仅催化琥珀酸盐氧化为延胡索酸,也参与呼吸链中电子转运.本文综述了SDH缺陷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继明;张亚娟;成元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的临床方法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在创伤骨科中对骨折病惠使用不同骨折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创伤骨科接收的144例骨折病患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48例为接受髓内针骨折固定的A组,48例为接受钢板内骨折固定的B组,48例为接受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的C组,分析比较三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 (44/48),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较A、B组显著要少,为(168.23±22.31)mL,少,而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4±30.23)d要显著少于B、C组(P<0.05);A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8.33%(4/48),显著少于B、C组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方能使治疗效果佳.

    作者:鲁小康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应用研究——以《健康评估》课程为例

    目的:评价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10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53人和对照组52人,试验组采用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常金兰;董燕艳;宁香香;张前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人脑中有独立区域控制音调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额叶中有一个独立的区域来控制喉咙,调节说话和唱歌的音调.喉咙的两个主要功能是发出声音和调节音调.人类是唯一能通过有意识地控制音调来表达相应情绪和意义的灵长类动物.此前人们认为,这种能力是由喉咙的解剖学构造决定的.但新研究表明,神经活动对喉部肌肉控制的进化可能在语言行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人类语言发展的推动力.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科学家解析疱疹病毒与老年痴呆关系

    由于阿尔茨海默氏症进展缓慢,以及收集脑组织样本存在困难,人们对其病因了解仍不透彻.但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报告称,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3个不同的大脑数据库,发现人类疱疹病毒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脑中更丰富,可能影响遗传网络协调,这些网络被认为与该疾病有关.这项研究支持了一种有争议的假设,即疱疹病毒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关,并为相关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途径.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反应及其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医治病人心理反应及其护理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1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组病人的心理反应并回顾分析其护理情况.结果:本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在独居层流病房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通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心理暗示、放松练习等心理干预,以及一系列生活上的护理干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在独居层流病房期间十分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临床护理中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以及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作者:韩燕琦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你若够老便不“再老”

    你可以不用节制饮食或使用昂贵的药物就能延缓衰老,前提是要等自己活到105岁.一项新研究表明,死亡的可能性在极老的老年人中将不再上升,这也表明人们尚未达到寿命的极限.荷兰海牙跨学科人口研究所人口统计学家Joop de Beer说,这项研究“用高质量数据展示了一种非常合理的模式”.但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的传记作者Leonid Gavrilov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表示怀疑.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与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与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皮瓣类型分为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34例)和B组(掌背动脉岛状皮瓣,26例).两组患者均在创面处理后设计皮瓣,切取相应位置的皮瓣并移植缝合,术后常规固定和抗凝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外观、感觉功能状况.结果:A组患者对皮瓣外观的满意度和优良率优于B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移植的皮瓣均成活,B组皮瓣远端坏死者3例(11.54%),两组皮瓣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皮瓣辨别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外观更佳,成活率高,适应症广泛,可有效地修复手部小面积的缺损.

    作者:蒋守念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走罐在高血压性眩晕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走罐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内科治疗的80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通过对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药物和对症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走罐游走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每天观察记录治疗后血压及眩晕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率81.5%,两组差异明显P< 0.05,具有可比性,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走罐合并药物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走罐游走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有平肝潜阳、疏通经络气血、活血改善循环之功效,使患者气血调和、症状改善,并能缩短病程,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会萍;高亚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多元化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6例: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后CAT评分同一时间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生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测量训练模式对跟腱生物力学特性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测量跟腱组织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为跟腱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1只,雄性,体重1.5+0.1kg,5月龄;随机均分成三组(n=7,A组:中等训练强度组,B组:高强度训练组,C组:对照组).结果:根据ARFI成像结果对ABC三组跟腱数据定量分析:经过ARFI成像可得出经过8周训练后B组的弹性模量显著降低,A组较对照组C组弹性模量略有降低.结论:ARFI能够直观、清楚的反映兔跟腱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实际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杰;周凌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51例在我院接受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治的患者,共计73处骨折,所有患者首先接受X线平片检查,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将扫描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处理,依据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三维成像以及表面阴影显示等重建技术获取多方位病变区图像.结果:51例患者中骨折部位共计73处,X线平片检出53处,检出率为72.60%,VRT检出73处骨折,检出率为100%,SSD检出71处骨折,检出率为97.26%,MPR检出69处骨折,检出率为94.52%,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摄影平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福昌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2年4月-2018年3月,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 8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在手术切除后,取没有固定的新鲜甲状腺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180例患者中,确诊为25例,检出率为13.89%,在手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的为18例,准确率为72.00%,剩余7例出现误诊的为2例,误诊率为8.0%,延迟诊断的为4例,延迟诊断率为16.00%,剩余1例为漏诊,漏诊率为4.00%.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也可明确甲状腺病变的性质,可以有效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刘银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初步探讨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学生分2~3人一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教材和教学小组提供资料准备相应内容,在理论和实验课中进行参与式教学.结果: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此外,参与式教学是了解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曾令雯;敖劲;李彦蓉;候达;张国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依匹斯汀片治疗(A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B组),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C组),疗程均为4周,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69.5%、B组为73.7%、C组为94.7%;治疗期间A组169例、B组173例、C组102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头晕症状,均可耐受;治愈者停药后15天内复发A组67例、B组72例、C组0例.结论: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晶晶;李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