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元化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赵生菊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COPD患者, 自我管理
摘要: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6例: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后CAT评分同一时间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医院-社区联动机制下护理发展的现状

    介绍了目前国内医院社区联动的政策支持、医院社区联动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医院社区联动机制下护理发展的现状,指出医院社区联动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探讨的地方:健康教育同质化管理,参与联动机制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信息化过程中与护理专业匹配的研发,发展护理专科门诊等,以期更好地促进联动机制下护理的发展.

    作者:曹爱丽;马建映;叶丽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糖尿病发病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究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正常孕检的326例妊娠早期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妊娠中后期按照是否患妊娠糖尿病分为两组,其中正常组224人,患病组102人.在妊娠早期正常体检时记录两组人员生产次数、妊娠前BMI指数以及妊娠中后期重量增长、年龄以及其近亲有无糖尿病,收集其日常膳食数据计算总能量,并在抽血检验时记录TC、chE、TG、HDL-C、LDL-C等指标.于妊娠中后期测量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后采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病组孕妇除孕次外,平均年龄、近亲有无糖尿病史、妊娠前BMI指数、妊娠中后期重量增长以及日常膳食总能量均大于正常组,且以上数据的差异除孕次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妊娠早期TC、chE、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比较发现,除HDL-C以外,其余指标均为患病组数值大于正常组,表明患病组的妊娠早期血脂水平高于正常组,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空腹血糖4.14±1.13mol/L,糖化血红蛋白4.58±2.35%;患病组空腹血糖4.86±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6±1.98%.患病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C、chE、TG、HDL-C、LDL-C等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相关性,并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孕妇妊娠早期应密切关注其血脂水平以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针对性护理对产科分娩期并发症的应用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产科分娩期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择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娩期并发症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对象,共计94例,对入选患者随机编号,遵照均等原则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2%,与对照组23.43%相比较低,P< 0.05;护理前1周,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个月两组评分提升,且观察组较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1.5%,与对照组70.2%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产科分娩期并发症患者护理干预中,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荐探索性推广.

    作者:魏琳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中药方辩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目的:查阅近年来有关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从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辩证分型及中药方的辩证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及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晓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1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43份(占23.2%),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溶媒选择不当、剂量过大、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临床中存在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现象,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嘉陵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与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与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皮瓣类型分为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34例)和B组(掌背动脉岛状皮瓣,26例).两组患者均在创面处理后设计皮瓣,切取相应位置的皮瓣并移植缝合,术后常规固定和抗凝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外观、感觉功能状况.结果:A组患者对皮瓣外观的满意度和优良率优于B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移植的皮瓣均成活,B组皮瓣远端坏死者3例(11.54%),两组皮瓣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皮瓣辨别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外观更佳,成活率高,适应症广泛,可有效地修复手部小面积的缺损.

    作者:蒋守念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分析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参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而研讨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研讨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 0.05.同时,研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相近,组间比较不明显,P> 0.05.结论:通过两种治疗方式比较后,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促进患儿的病情快速恢复,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龙瑞银;谭晓坤;柏顺竹;王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心脏外科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危险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危险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期间的心脏外科ICU中失禁相关性皮炎高风险患者共8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患者临床特征和失禁相关性皮炎关系展开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分析80例心外科术后失禁相关性皮炎高风险患者资料发现,其中50例患者发生了失禁相关性皮炎,独立危险因素为昏迷、组织缺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发热.结论:心脏外科ICU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组织缺氧、发热与昏迷与失禁相关性皮炎存在紧密联系,因此要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就必须正确认知其危险因素以及采取对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作者:曾春兰;李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叶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20例,随机抽样:分两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压.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选择叶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武建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 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作者:肖龙;陆志平;黄国进;王斌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老年人易受此病困扰,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时间会并发器质性疾病.结合中医理论,对病人进行中医辩证施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归纳出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原因,指出中医护理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作者:蒲晓伟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为慢阻肺组(n=99)、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22),分析临床特点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CAT评分及上一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高于慢阻肺组(P<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稳定期日常咳黄脓痰比例及抗菌药物治疗比例明显高于慢阻肺组(P<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FEV1% pred、FEV1/FVC较慢阻肺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具有易出现细菌感染及反复加重的特点,肺功能下降明显,并呈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作者:蔡连存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予以透明质酸治疗,Ⅱ组予以多西环素治疗,Ⅲ组予以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均分别治疗4周.采用WOMAC及Lyshlom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Ⅰ、Ⅱ组;各组治疗后的WOMAC及Lyshlom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 0.05,P<0.01).结论:透明质酸联合多西环素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蒋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践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践带教中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的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8年5于我院检验科进行实践学习的70名实习生,随机将所选实习生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名实习生采用传统方法带教,研究组35名实习生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带教,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的带教总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实习生的带教总满意度为71.43%,研究组实习生的带教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践带教中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可以使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还可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实习生也更加认可和满意此种实践带教方式,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米永华;黎洋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陈明岭教授基于寒温互透法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银屑病经验举隅

    探讨陈明岭教授从寒温互透法论治湿热挟血热型白疕的思路,认为本病病机以湿热内生,郁而发热,入于血分,湿热与血热胶着而外发于肌表.治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以寒温互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作者:兰艳;余倩颖;陈明岭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手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手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联合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 0.05.(2)观察组血脂肪酶恢复时间(4.0±0.5)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4.1±0.4)d、白细胞恢复时间(3.6±0.8)d、尿胰蛋白酶恢复时间(4.4±0.9)d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非常满意30例,满意4例,较满意4例,总体满意率95.0%,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4例,较满意10例,总体满意率80.0%,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手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姜乾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多元化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6例: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后CAT评分同一时间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生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CT与MRI应用于脑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对比脑梗死早期诊断中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接收的60例脑梗死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I诊断准确率为96.67%;CT诊断准确率为81.67%;MRI诊断准确率较CT诊断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早期诊断期间,胍I诊断价值较CT诊断更高,其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将病变具体位置清楚地显示出来,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作者:尹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本科贯彻执行早期下床活动的23名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与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终家属放弃出院外,5名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并终康复出院,其余16名患者均顺利转出ICU在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终顺利出院.所有患者下床活动期间未发生脱管事件,未发生因下床活动导致需要紧急抢救.结论: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理机能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林珠;邓亚雯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消瘦患者急性阑尾炎小切口开腹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通过对比消瘦患者小切口开腹阑尾切除术(0A)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临床效果,总结消瘦患者小切口(0A)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4月-2018年4月1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相关资料,其中70例消瘦患者行OA,62例患者行LA,比较急性阑尾炎患者OA与LA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OA组医疗费用LA组较低(P<0.05).两组间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普通患者LA比较,消瘦患者小切口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急性阑尾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曾涛;钟敏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