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陈方;徐卯升;耿红全;刘国华;李衷初
目的观察并比较阿加曲班注射液不同给药方法对慢性动脉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例)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次(10 mg/支),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2次/d,总疗程为4周.B组(15例)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20 mg/次,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2次/d;给药5 d后改为1次/d,再连用5 d,总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用药后患肢冷感、麻木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8/11例),B组为80.0%(12/15例).两组均无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两种给药方法对中、重度慢性动脉闭塞症均有效;B组前5天的冲击治疗对重症溃疡患者的疗效更佳、见效更快且更经济;两种给药方法的安全性相同.
作者:庄舜玖;景在平;李黎;戚韶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由于影像学诊断的进步,肾上腺肿瘤患者数量增多,随之高危肾上腺肿瘤的发生率也增加,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处理是非常规的,应引起重视.所谓高危肾上腺肿瘤,即肿瘤的高分泌出现的病理变化、肿瘤的解剖因素引起手术高风险及肿瘤的潜在危险造成的处理困难.
作者:吴瑜璇;祝宇;周文龙;孙福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葡甘聚糖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测定糖尿病大鼠α-葡萄糖苷酶(α-糖苷酶)水平,初步探讨葡甘聚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阴性组:分别给予蔗糖、葡萄糖;阳性组:分别给予蔗糖、葡萄糖和伏格列波糖0.043mg·ml-1·100 g体重-1;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蔗糖、葡萄糖和葡甘聚糖0.05 g·ml-1·100 g体重-1;中剂量组:分别给予蔗糖、葡萄糖和葡甘聚糖0.1 g·ml-1·100 g体重-1;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蔗糖、葡萄糖和葡甘聚糖0.5 g·ml-1·100 g体重-1.②雄性SD大鼠禁食24 h后,腹腔注射20 mg·ml-1·100 g体重-1的四氧嘧啶水溶液,72 h后从尾静脉取血,挑选出血糖浓度>10 mmol/L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组、阳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上述剂量的伏格列波糖,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上述剂量的葡甘聚糖.③采用体内、体外实验测定大鼠的α-糖苷酶活性.结果①对正常大鼠蔗糖耐量作用:阳性组与正常组血糖升高面积(△糖面积)的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的△糖面积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分别为阳性组的3.3、3.0和2.7倍,但仍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对正常大鼠葡萄糖耐量作用:与正常组相比,给予葡萄糖后阴性组、阳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值均大幅度上升,且5组间的△糖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葡甘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试验:正常组血糖值基本保持不变,给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下降幅度分别约为阴性组的2.8、2.3、2.4和2.6倍.阳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间空腹血糖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葡甘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蔗糖耐量试验:阳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的△糖面积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的△糖面积均较阳性组略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葡甘聚糖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阳性对照组的α-糖苷酶吸光度值与空白组相当,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⑥葡甘聚糖体内给药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吸收值水平相当,均略低于低剂量组,但3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葡甘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超高血糖值特别是平抑其餐后血糖的上升有一定的效果.葡甘聚糖还具有较明显的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作用.
作者:王小燕;顾耀;闵旸;盛雨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史摘要患者男,50岁.咳嗽伴低热2周,痰血4d,于2004年10月8日入院.无胸痛、腰痛,大小便正常.无慢性咳嗽史及肺结核病史,无其他慢性疾病史.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能磷酸钛氧钾晶体(KTP)激光膀胱颈汽化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2至12月对17例有梗阻症状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应用功率为80 W的KTP激光行女性膀胱颈部汽化术治疗.患者年龄24~82岁.术前留置导尿管5例,余12例患者平均大尿流率为8.3ml/s.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20 min,平均13 min.术后1 d拔除导尿管,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4.8个月;出院时大尿流率平均为18.7 ml/s,随访时为23.4 ml/s.结论 KTP激光膀胱颈部汽化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微侵袭性方法.
作者:徐月敏;张炯;撒应龙;谷宝军;金重睿;冯超;刘章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半环状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要点,总结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3年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375例,其中321例采用半环状膀胱黏膜与尿道板行Ⅱ期尿道成形术.结果 321例患者中309例获得随访,尿瘘发生率仅9.03%,尿道狭窄发生率仅3.12%.结论本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志康;姚德鸿;董国勤;蒋跃庆;应俊;王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rec/MPCNL)治疗鹿角状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32例鹿角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通道取石28例,二通道3例,三通道1例;一期取石18例,二期14例.无结石率为90.6%.平均手术时间2.3h.一期取净者住院时间为4~6 d,平均4.6 d.仅1例于术后第6天肾严重出血,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MPCNL治疗鹿角状结石的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鲁军;夏术阶;陈辉熔;刘建和;孙晓文;唐孝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造血重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例自体和18例异体PBSCT患者移植后的血常规和骨髓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分析.结果 PBSCT后患者造血重建有一定的规律性.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先后降至低点,以中位时间计,中性粒细胞(ANC)计数在11d时恢复至>0.5×109/L,血小板计数在17 d时恢复至>50×109/L,骨髓第28天恢复至增生活跃.两组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67%(28/42例)的患者造血重建恢复迅速,33%(14/42例)有不同程度的造血延迟.在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和延迟的患者中分别有3/28例和10/14例在半年内复发或死亡.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移植前状况、输入的CD34+细胞数量和病种3个因素对造血重建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PBSCT后造血重建的动态观察可以指导临床在不同时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还可以对植入失败作出早期预测.
作者:白萍;李莉;万理萍;王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53岁,超重体型.既往有糖尿病史8年,血脂异常史5年,冠心病史2年.否认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近半年心绞痛反复发作,口服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8个月,血脂未降低.
作者:刘福星;张祝;丁英娈;耿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9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l临床经验,提出该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特别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5例90岁以上高龄BPH患者行TURP,年龄90~93岁,平均为90.23岁.其中23例患者认知能力正常,2例合并有老年痴呆.5例合并严重的血尿,7例合并膀胱结石,11例慢性尿潴留拒绝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20例于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TURP,5例于全麻下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5~45 min,平均为19.4 min;电切前列腺组织称重15~71 g,平均为28.9g;出血量30~220 ml,平均为105 ml.25例中4例术中在无严重出血的情况下出现生命体征紊乱,21例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48~72 h拔导尿管,22例排尿通畅;3例尿潴留,留置导尿.结论严密的围手术期保护、电切时间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90岁以上高龄BPH患者而言,TURP是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翼然;周立新;王元天;薛蔚;陈海戈;刘东明;李佳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约10%~15%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合并胸腺瘤,患者年龄大多≥40岁,且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效率达80%~90%.由于术后大多患者的病情不平稳,MG危象发生率远较未合并胸腺瘤者高,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围术期治疗尤为重要.1990至2002年我科共手术治疗合并胸腺瘤的MG患者86例,现将围术期处理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赵枫;才志刚;张宝仁;徐志云;梅举;邹良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中国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3例前列腺癌、28例前列腺增生和5例癌旁组织中的RASSF1AmRNA表达,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其甲基化状态.结果 48.5%的前列腺癌组织和17.9%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RASSF1A表达缺失,66.7%的肿瘤组织中发现甲基化,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高TNM者启动子区甲基化的频率明显高于低PSA和低TNM者(P=0.01和0.049).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发病年龄、细胞分化不相关,仅在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发现甲基化.结论 RASSF1A甲基化可作为一个分子标志物,成为诊断肿瘤和预后的新方法.
作者:张家浩;姜昊文;顾静文;张元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C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模拟心肌内环境,研究模拟环境下MSCs分化为CM的相关因素及其适宜条件.方法利用CM与MSCs不同比例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共培养的方法模拟心肌微环境,分析MSCs形态和结构蛋白表达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直接接触共培养的MSCs与CM同步搏动,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且MSCs与CM等比例培养时分化率高;而在缺乏直接接触条件下,单纯的CM条件培养液无法单独诱导MSCs的横向分化.结论与CM间的直接接触为诱导MSCs分化为CM的必需条件,共培养的细胞密度对于诱导分化率有影响,条件培养液则非关键因素.
作者:汪蕾;林国生;蒋学俊;杨波;郭军;刘维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占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的5%左右[1].大多数上尿路TCC为2级和3级(分别为18.5%~48.2%和42.5%~47.0%)[2].肾输尿管切除术是上尿路TCC且对侧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标准手术方式.
作者:赵菊平;吴瑜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目前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1.75亿,2025年将达3亿.
作者:宁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观察叶绿素-光动力学治疗后抑癌基因p53在激素非依赖性细胞PC3细胞水平及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光动力学治疗诱导PC3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姜昊文;张元芳;关明;丁强;陈宇明;龚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As2O3作用后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结果经As2Os处理的VSMCs电镜下呈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胞膜完整、染色质固缩及核碎裂.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VSMCs在As2O3作用后出现凋亡峰,而As2O3能通过促进细胞外Ca2+内流和细胞内Ca2+池的释放提高胞浆游离Ca2+浓度.结论 As2O3可诱导VSMCs凋亡,并可能与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有关.
作者:邵建伟;陆一鸣;吴宗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