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配合红外线治疗肌肉撕裂伤56例

龙碧波

关键词:针刺, 红外线治疗, 肌肉, 红外线照射治疗, 准备活动, 运动损伤, 撕裂伤, 理想, 方法
摘要:肌肉撕裂伤为运动损伤中所常见,多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及运动姿势采用不当所致.几年来,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认为用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较为理想.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配合红外线治疗肌肉撕裂伤56例

    肌肉撕裂伤为运动损伤中所常见,多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及运动姿势采用不当所致.几年来,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认为用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较为理想.

    作者:龙碧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35例

    笔者用脑神经生长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收到较好效果.现将1994~1999年的35例临床观察,报告于下.

    作者:耿文;崔林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艾滋病合并面瘫疗效观察

    随机将艾滋病合并面瘫14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局部选穴(地仓、颊车、合谷、承浆、阳白、四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丰隆、肺俞、脾俞等整体调节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1%,对照组66.1%,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针刺局部穴加用灸整体调节穴可明显提高HIV阳性合并面瘫的疗效.

    作者:张弛;张文远;杨克利;刘永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痛经52例

    痛经是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见于未婚女性.笔者采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痛经5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德兰;刘颖;董虹滨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温和灸治疗嵌顿内痔3例

    内痔嵌顿为内痔痔核脱出肛外,肛门括约肛紧缩,使内痔脱出部分缺血、发炎、肿胀,不能还纳回肛内.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痔核缺血坏死,出现大出血等症状.笔者于1998年6月至1999年4月间,运用艾条温和灸治疗内痔嵌顿3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龙澜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乳鼠胃经腧穴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实验研究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相同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作者:李瑞午;李翠红;郭莹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SOD和MDA的影响

    采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及MDA含量.结果电针及尼莫同治疗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象限,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阻止自由基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积极意义.

    作者:赖新生;王黎;江雪华;陈振虎;曾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和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比较

    为探讨针刺、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4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针刺组16例,有效率为75%,穴贴组16例,有效率为75%,药物组15例,有效率为80%,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临时性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每组FEV1,FEV1/FVC,PE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针刺、穴贴和西药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探讨.

    作者:马文珠;王莹;朱文宏;张知新;唐玉秀;丁晶宏;王薇;潘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头皮针治疗皮质盲12例

    1临床资料笔者自1993年3月~1997年12月,用头皮针治疗中风致皮质盲12例.其中住院患者9例,门诊3例.男、女各6例,年龄37~77岁,平均62.4±14,病程1~6月.脑梗塞10例,脑出血2例.均经CT证实,排除眼底病变.脑梗塞部位:枕叶4例,顶、枕叶3例,顶、枕、颞叶2例,内囊后肢1例.出血部位:枕叶1例,顶、枕交界区1例.12例患者急性期均住院治疗.脑梗塞患者中8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静滴21天,2例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3天及脑活素治疗等.脑出血急性期常规治疗,其他症状好转,但仍有视物不清,偏盲,畏光等.

    作者:李素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蜂螫90例

    蜂螫在蜂蜜采集区较为常见,除引起严重全身中毒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外,西医常规治疗存在见效慢、疗程长的缺点.笔者近2年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蜂螫9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和;孙继杭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滞针牵拉和环刺治疗陈旧性面瘫120例观察

    滞针牵拉和环刺疗法治疗陈旧性面瘫120例,与常规针刺法80例对照,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率21.4%,总有效率77.6%.提示本疗法较常规针刺法治疗陈旧性面瘫效果好.

    作者:马雄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与《中国针灸》临床研究报道的质量评价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近8年来<中国针灸>所刊载的文章,反映出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并向国内针灸临床研究者介绍循证医学及其意义.手检出1991~1998年<中国针灸>刊载的所有临床研究性质的文章以及其中标明采取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结果RCTs(263篇)仅占临床研究性文章(1828篇)的14.4%.结论:改进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对提高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吴滨;何竟;李宁;刘屹;熊水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0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患病以后由于不能及时地进行治疗或者由于失治误治等原因而导致病情拖延,形成后遗症.笔者近2年来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之温通、微通法对这类患者进行了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程海英;程东旗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将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优降糖组(A组),黄芪肌注+优降糖组(B组),生理盐水穴注三阴交+优降糖组(C组),黄芪穴注三阴交+优降糖组(D组).结果:治疗后各组FPG、P2hBG、HbA1C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组间分析示D组疗效佳.结论:黄芪穴注三阴交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李龙宣;陈可;曾晓玲;王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眼针为主治疗眼肌麻痹20例临床观察

    应用眼针捻转补泻法为主,配合头皮针、体针治疗眼肌麻痹20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3例,治愈率85%.本法适用于脑血管病、糖尿病导致的难治性眼肌麻痹.

    作者:叶云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肠胃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对34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腹胀痛发生率为44.1%,对照组腹胀痛发生率为94.6%,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损伤后至第1次排便时间间隔,两组相比差异亦具极显著性.提示:针刺方法能有效预防或改善肠胃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

    作者:周海旺;仇裕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148例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来对临床较常见的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作者:朱必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电针配刺络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

    将偏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电针配刺络观察组32例,西比灵麦角胺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金孟梓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治疗习惯性流产22例

    1临床资料本组22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小30岁,大42岁.均自然流产2次以上,在孕期的头3个月内,出现阴道流血,用现代的保胎法治疗收效均不满意.

    作者:肖俊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面瘫43例疗效观察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面瘫43例,并与对照组48例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观察组平均疗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时间短、收效快.

    作者:王敬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