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配刺络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

金孟梓

关键词:偏头痛/针灸疗法, 电针, 刺血疗法
摘要:将偏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电针配刺络观察组32例,西比灵麦角胺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头皮针治疗皮质盲12例

    1临床资料笔者自1993年3月~1997年12月,用头皮针治疗中风致皮质盲12例.其中住院患者9例,门诊3例.男、女各6例,年龄37~77岁,平均62.4±14,病程1~6月.脑梗塞10例,脑出血2例.均经CT证实,排除眼底病变.脑梗塞部位:枕叶4例,顶、枕叶3例,顶、枕、颞叶2例,内囊后肢1例.出血部位:枕叶1例,顶、枕交界区1例.12例患者急性期均住院治疗.脑梗塞患者中8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静滴21天,2例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3天及脑活素治疗等.脑出血急性期常规治疗,其他症状好转,但仍有视物不清,偏盲,畏光等.

    作者:李素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外伤性面瘫29例临床观察

    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外伤性面瘫29例,均为中颅底骨折所致.结果:治愈21例,有效5例,无效3例.由此可以看出,针刺疗法可做为一种非神经离断的外伤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利;杨传恭;刘红利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电针配刺络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

    将偏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电针配刺络观察组32例,西比灵麦角胺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金孟梓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SOD和MDA的影响

    采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及MDA含量.结果电针及尼莫同治疗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象限,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阻止自由基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积极意义.

    作者:赖新生;王黎;江雪华;陈振虎;曾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69例疗效观察

    将221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治疗组169例,一般针刺手法对照组5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4%,对照组84.6%,经过临床疗效观察,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优于一般针刺手法.

    作者:詹德琦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红外线治疗肌肉撕裂伤56例

    肌肉撕裂伤为运动损伤中所常见,多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及运动姿势采用不当所致.几年来,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认为用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较为理想.

    作者:龙碧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康为电子灸与传统艾灸作用的比较测试报告

    采用计算机灸法研究测试分析系统对康为电子灸与艾条灸、药饼灸、WS301C频谱仪的致热作用模式,以及热幅范围、皮肤温度、热透深度进行了同步测试和比较.结果提示:康为电子灸存在特定的致热模式和较好的热透深度,并在传统艾条灸、药饼灸刺激方式上有所提高.

    作者:韩钟;徐晓庆;肖定柏;吴小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耳穴配合艾灸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

    笔者近10年来,采用胆肾结石治疗仪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宗江;李福臻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温和灸治疗嵌顿内痔3例

    内痔嵌顿为内痔痔核脱出肛外,肛门括约肛紧缩,使内痔脱出部分缺血、发炎、肿胀,不能还纳回肛内.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痔核缺血坏死,出现大出血等症状.笔者于1998年6月至1999年4月间,运用艾条温和灸治疗内痔嵌顿3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龙澜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和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比较

    为探讨针刺、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4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针刺组16例,有效率为75%,穴贴组16例,有效率为75%,药物组15例,有效率为80%,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临时性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每组FEV1,FEV1/FVC,PE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针刺、穴贴和西药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探讨.

    作者:马文珠;王莹;朱文宏;张知新;唐玉秀;丁晶宏;王薇;潘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电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痛60例

    股外侧皮神经痛,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的综合征.笔者近年来运用电针方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痛60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作者:陈敬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与《中国针灸》临床研究报道的质量评价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近8年来<中国针灸>所刊载的文章,反映出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并向国内针灸临床研究者介绍循证医学及其意义.手检出1991~1998年<中国针灸>刊载的所有临床研究性质的文章以及其中标明采取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结果RCTs(263篇)仅占临床研究性文章(1828篇)的14.4%.结论:改进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对提高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吴滨;何竟;李宁;刘屹;熊水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经穴皮部挑治与深刺的fMRI对比研究

    为证实皮部挑治与经穴深刺同样有效,采用fMRI(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实验观察.经过32例次的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方法均可在同一脑区产生功能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这一结果证实经络皮部的客观存在,经络具有内病外治的作用,并为经络客观化研究提供新途径.

    作者:李定忠;李秀章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头皮针治疗癫痫40例

    自1997年5月~1999年5月,笔者以头皮针治疗癫痫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效芳;马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110例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在关节边缘有骨刺形成的病变.笔者自1980年开始用火针治疗本病11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永明;姜作彦;孔旭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艾滋病合并面瘫疗效观察

    随机将艾滋病合并面瘫14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局部选穴(地仓、颊车、合谷、承浆、阳白、四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丰隆、肺俞、脾俞等整体调节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1%,对照组66.1%,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针刺局部穴加用灸整体调节穴可明显提高HIV阳性合并面瘫的疗效.

    作者:张弛;张文远;杨克利;刘永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尿潴留

    新生儿尿潴留临床上少见,我院1978年1月~1998年1月发生6例,经穴位按摩治愈,避免了导尿或膀胱造瘘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瑞志;项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乳鼠胃经腧穴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实验研究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相同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作者:李瑞午;李翠红;郭莹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滞针牵拉和环刺治疗陈旧性面瘫120例观察

    滞针牵拉和环刺疗法治疗陈旧性面瘫120例,与常规针刺法80例对照,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率21.4%,总有效率77.6%.提示本疗法较常规针刺法治疗陈旧性面瘫效果好.

    作者:马雄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肠胃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对34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腹胀痛发生率为44.1%,对照组腹胀痛发生率为94.6%,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损伤后至第1次排便时间间隔,两组相比差异亦具极显著性.提示:针刺方法能有效预防或改善肠胃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

    作者:周海旺;仇裕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