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孙敏;李梅;王英刚
目的 探讨快速治疗婴幼儿低血钾的临床方法.方法 利用消化道主动吸收钾钠离子的特性,口服或鼻饲喂养10%氯化钾辅助治疗低血钾.随机将213例低血钾患儿分成治疗组105例和对照10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0%氯化钾口服或鼻饲.观察两组患儿低血钾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组心电图正常时间为(1.2±0.4)d,血清钾值正常时间为(1.6±1.2)d.结论 在常规补液的同时经消化道补钾比单纯由静脉通道补钾临床效果迅速.
作者:蔡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浦北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依赖或反复发作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9例,均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12、24周患者各项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有效率为61.5%,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轻度脱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皮疹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可耐受;治疗后第4周出现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清白蛋白增高、胆固醇下降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能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发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年来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8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0例产妇中有42例(3.6%)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有6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体型肥胖、双胎、胎膜早破以及急症剖宫产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冯秋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反映子宫切除技术在基层医院实施状况.方法将1991至2010年间1768例子宫切除术式分三个阶段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切除术由第一阶段的术式单一、创伤较大,逐步发展为第三阶段的多样化、微创化、人性化术式.结论 子宫切除术式变化反映医疗技术由纯生物模式发展为社会-心理-生理模式.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医院分离KPN的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产ESBLs菌株采用双纸片协同实验测定并经CLSI确证试验确认.结果 13年中KPN和产ESBLs KPN的分离率为18.7%和75.3%,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ESBLs菌株.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产ESBLs KPN敏感率高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结论医院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监控,防止多药耐药菌的传播.碳青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 KPN有效的药物.
作者:万忠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所选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成自然分娩组、无痛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24 h子宫高度下降程度、产后Beck抑郁评分和开始泌乳时间.结果三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剖宫产组明显高于无痛分娩组和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和自然分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Beck抑郁评分比较:剖宫产组评分高,无痛分娩组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宫高下降程度比较:剖宫产组明显小于无痛分娩组和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和自然分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增加产妇产后并发症风险,无痛分娩未见对产妇有不良影响,是一种较好的分娩方式.
作者:刘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AO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年至2011年应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MIPPO),使用AO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4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6~8周进行部分负重锻炼.AO分型:A型12例,B型18例,C型10例.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5~24周,平均19.5周.按照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本研究病例优29例,良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1.7%.结论 MIPPO技术结合AO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作者:耿洋;张春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住院2~3周后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后真菌感染致反复不干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38例乳突根治术后因真菌感染不干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合并真菌感染原因中:27例因为面神经嵴过高、窦脑膜角深凹、遗留鼓膜穿孔等原因使术腔引流不畅所致;8例因为反复应用抗生素所致;3例因为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所致.27例行手术改善术腔通风引流,25例痊愈,2例显效;其余11例经耳清洁及滴氟康唑治愈.结论 乳突根治术后术腔引流不畅、滥用抗生素是真菌感染致不干耳的重要因素,改善引流及局部滴抗真菌药可治愈.
作者:杨东辉;梁敏志;钟兆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起病3 h内的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50 mg静脉溶栓.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不能耐受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静脉滴注奥扎格雷.结果 30例患者中溶栓24 h后基本痊愈17例(56.7%),21 d显著改善4例(13.3%),无变化及恶化9例(30.0%),梗死灶内非致死性出血3例(10.0%).结论 rt-PA 50 mg静脉溶栓治疗起病3 h内心源性脑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朱常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形式疾病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钢职工总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眩晕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84例中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45例,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32例,其他原因眩晕7例.结论 周围性眩晕较常见,发生率高,愈后佳;中枢性眩晕病情凶险,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板栗壳的提取方法以及板栗壳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为板栗壳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水提法制备板栗壳水提物,各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板栗壳水提物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记录存活时间并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观察板栗壳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结果 板栗壳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实验中用药小鼠血清 SOD活力上升、MDA含量下降(均P<0.01);且与用药剂量呈相关性.结论 板栗壳水提物能清除自由基,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作用.
作者:许卫军;张红霞;吴长忠;许卫峰;吴晓宁;岑章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常规组88例,给予氟西汀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72.7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对胃肠兴奋、抑制的双向运动和内脏自主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并减缓了患者的症状,对其康复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永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常用于解决难产的手术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攀升,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增加.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亦是目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剖宫产术中易出现早期产后出血,往往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多.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危及产妇生命.
作者:齐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与氨茶碱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索茶碱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动脉氧分压及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方面优于氨茶碱组,在发生不良反应方面低于氨茶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氨茶碱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陈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赛单药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2例中老年(70岁以上)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赛单药化疗2个周期后,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2例,疾病进展18例;总有效率为23.08%,疾病控制率为56.7%,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但均可耐受.结论 培美曲赛治疗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乔春风;刘渊源;袁五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抽取平舆县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收诊的73例腹水培养细菌呈阳性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对培养的细菌进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同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感染细菌大肠埃希菌38例,占52.05%;肺炎克雷伯菌8例,占10.96%;表皮葡萄球菌7例,占9.59%;粪球菌7例,占9.59%;铜绿假单胞菌5例,占6.85%;结核杆菌5例,占6.85%;其他细菌3例,占4.11%.在抗药性研究过程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细菌的分布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及其他细菌较少.在药物抗性方面,几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较高,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倪付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安钢职工总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行抗凝治疗,对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病情好转平均时间为(4.5±2.1)d,平均住院时间为(9.5±3.5)d;对照组病情平均好转时间为(6.9±3.7)d,平均住院时间为(12.9±5.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血浆纤维蛋白原及APACHEⅡ评分水平下降值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患者高黏滞、高凝血栓形成前状态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缓解了患者心律失常程度,降低了治疗费用,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有类似哮喘的表现,易复发.其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但效果不一,且少数患儿反复发作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4].本研究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加强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特别对其反复发作进行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连花;白侠;张效东;魏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采用静脉溶栓疗法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B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明显高于A组.结论 采用阿替普酶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常天保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