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眼外肌麻痹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和精神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笔者10年来针刺治疗后天性、水平位眼外肌麻痹3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明;温峰云;李丽霞;宋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骨科手术后局部疼痛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有些不能自愈者常会迁延数年乃至十数年.笔者于1997年11月~1998年6月期间,应邀在德国萨谢莱夫康复医院工作时,针刺治疗56例骨科手术后手术部位疼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以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对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摄X线片,采用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观察尺、桡骨(或脊椎及骨盆平片)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
作者:刘广霞;张道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将临床9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5例,取阳陵泉等穴埋线1次为一疗程;服药组3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30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1疗程后埋线组有效率98.5%,服药组有效率82.4%,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疗程后埋线组治愈率78.3%,服药组治愈率38.5%,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宋宏杰;宋洪涛;宋永贵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在运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时,其中有1例伴有不自主摇头症,注意力越集中,头摇越甚.在其颈椎病治愈后,不自主摇头症亦豁然而愈.于是分析不自主摇头症的病因,可能跟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小脑功能障碍有关,以后沿用夹脊穴治疗不自主摇头症1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红;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针刺风池、丝竹空、攒竹、瞳子髎、四白、上睛明,加刺对侧患肢极泉、尺泽、委中、阳陵泉.每日1次,10次一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痊愈率62.86%,有效率94.29%.且疗程短疗效好.
作者:韩艾;石学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介绍从分经归纳病症、分部归纳病症(包括近部病症、远部病症、特殊病症)来记忆腧穴主治病症的方法,认为该法既体现了同一经腧穴主治的共性,又突出了各腧穴主治的特性,规律性强.并以手太阴肺经经穴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作者:沈晓明;林梅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
作者:方继良;王映辉;张民;柏巧玲;凌继华;孟力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症的疾病.笔者采用头针与体针配合的方法治疗36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冉茂东;郭蕴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截根治疗乳房病民间流传颇广,我们对此疗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在取穴和操作上加以改进,消除了原取穴不够准确、消毒不严、创口易感染之弊.20余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现将1997年以来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造坤;李俊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93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组和秋水仙碱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种疗法的副作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刘鑫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针推辞书在整个辞书领域中属于专科性辞书,而针推辞书中又有针推的专科辞书(如针灸经络腧穴辞典、临床针灸辞典、针灸医籍辞典等)、专题辞书、专人辞书(如皇甫谧辞典,可收<甲乙经>及其所有著作词目)、专书辞书(如<甲乙经辞典>、<灵枢辞典>之类)等专性辞书和针推的综合辞书.截止目前,针推辞书的编纂在取得相当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本文对这些不足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作者:李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根据脊髓病损的机理,采用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50例,同时与取四肢穴治疗对照观察,结果,在肢体功能改善、大小便及肢体皮肤感觉水平下移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米建平;蒙昌荣;李建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康为智能电针仪是在继承前人针刺手法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新型医疗器械.本仪器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等优点,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在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康为智能电针仪治疗面神经炎40例,并同时设立随机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电针治疗.
作者:朱永志;于学平;孙远征;盛国斌;范春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按病情轻、中、重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中枢性呃逆18例(有脑血管意外,但无意识障碍者),有严重疾患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慢性胃炎、肝癌、心肌梗塞等28例,腹部手术后24例.
作者:钱伟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对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以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显效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10个月和第18个月分别进行随访,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作者:杨翊;周光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将115例黄褐斑患者按59:56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即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组59例,采用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肺俞等主穴加耳穴贴压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等穴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内服维生素E、C,外涂复方维甲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余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从1990~1992年采用火针刺中脘穴,治疗冻疮64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孙治安;王凤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对穴位注射临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穴位注射疗法的定义、辨证取穴原则、穴位注射用药原则、临床操作规范化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加强对穴位注射疗法的机理研究,对其操作方法应加以规范,以有利于这一方法走向世界.
作者:成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针刺治疗并观察其前后症状、体外血栓长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说明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改善其血瘀高凝状态,改善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张艳玲;蔡绍华;李创鹏;马雅玲;谌剑飞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