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截根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临床体会

李造坤;李俊伟

关键词:治疗, 乳腺增生症, 取穴, 民间流传, 临床体会, 临床实践, 疗效肯定, 乳房病, 证明, 整理, 消毒, 疗法, 感染, 操作
摘要:截根治疗乳房病民间流传颇广,我们对此疗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在取穴和操作上加以改进,消除了原取穴不够准确、消毒不严、创口易感染之弊.20余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现将1997年以来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康为智能电针仪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报告

    康为智能电针仪是在继承前人针刺手法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新型医疗器械.本仪器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等优点,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在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康为智能电针仪治疗面神经炎40例,并同时设立随机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电针治疗.

    作者:朱永志;于学平;孙远征;盛国斌;范春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疗法浅论

    对穴位注射临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穴位注射疗法的定义、辨证取穴原则、穴位注射用药原则、临床操作规范化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加强对穴位注射疗法的机理研究,对其操作方法应加以规范,以有利于这一方法走向世界.

    作者:成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火针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中粗火针,密刺法,即每隔0.5 cm刺一针,火针要烧至白亮疾刺疾出,要求直刺,深度要穿透皮损部位的皮肤(皮损部皮肤一般较硬,火针穿透皮损时有落空感,若皮损部皮肤不硬,火针刺入0.5 cm即可).而后拔罐,留罐3~5分钟,可拔出少量血液,要控制出血量每次多不要超过10ml.隔3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勿食辛热刺激性食物,针刺后3日内局部勿着水,以防感染.

    作者:殷风新;宋淑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消毒过的梅花针叩击患处.有微小出血点时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拔15分钟,可吸出20~30ml的瘀血,然后揩净.3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严浩翔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智力低下儿童40例临床观察

    针刺四神聪、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治疗40例智力低下儿童,总有效率为82.5%,而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4%,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王连基;齐瑞;代梅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发泡灸在急重症中的运用

    灸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中发泡灸由于其火力猛,有镇痛、回厥、苏醒病人的作用,故对突发的元气暴脱、亡阳休克、仓猝之间针药难及的急症宜.兹举病例,以供参考.

    作者:盛生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氏病36例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症的疾病.笔者采用头针与体针配合的方法治疗36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冉茂东;郭蕴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辞书学与针灸推拿辞书的编纂

    针推辞书在整个辞书领域中属于专科性辞书,而针推辞书中又有针推的专科辞书(如针灸经络腧穴辞典、临床针灸辞典、针灸医籍辞典等)、专题辞书、专人辞书(如皇甫谧辞典,可收<甲乙经>及其所有著作词目)、专书辞书(如<甲乙经辞典>、<灵枢辞典>之类)等专性辞书和针推的综合辞书.截止目前,针推辞书的编纂在取得相当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本文对这些不足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作者:李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结完整的196例胆石症患者耳甲丘疹检查资料,对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探讨.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郭后,肉眼观察丘疹在耳甲部具体区域,然后标识于耳谱中,并注明耳甲丘疹的大小、数目、形状、色泽、硬度及一般项目等.再以B超或CT对照验证.196例耳甲丘疹者经B超或CT确诊为肝胆系结石179例,符合率为91.3%.以耳甲丘疹诊断胆石症简便、快捷、准确,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内容.

    作者:章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夹脊穴治疗不自主摇头症10例

    笔者在运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时,其中有1例伴有不自主摇头症,注意力越集中,头摇越甚.在其颈椎病治愈后,不自主摇头症亦豁然而愈.于是分析不自主摇头症的病因,可能跟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小脑功能障碍有关,以后沿用夹脊穴治疗不自主摇头症1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红;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

    根据脊髓病损的机理,采用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50例,同时与取四肢穴治疗对照观察,结果,在肢体功能改善、大小便及肢体皮肤感觉水平下移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米建平;蒙昌荣;李建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研究

    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

    作者:方继良;王映辉;张民;柏巧玲;凌继华;孟力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遗传性奇痒案

    刘××,男,10岁,学生.1999年3月18日来诊.主诉:三代遗传周身瘙痒,白天轻,夜间重,搔抓无处,痛苦难忍.查:实验室检查正常,搔抓后皮肤潮红,小便赤,大便稍干,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内有火毒,营卫不和,湿热郁火内扰.治则:泻热解毒,消肿止痒.取穴:止痒(上臂三角肌后缘中点)、四缝、十宣、耳背静脉点刺放血.配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及体穴百会、承浆、大椎、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血海、照海、阴陵泉、委中,每日针刺1次,留针15分钟.禁食花椒、鱼肉、水果等.刺后瘙痒减轻,针2次全身基本不痒,针3次后,症状消失.共针15天,随访2月无复发.

    作者:徐润平;任占民;安晶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应用多种抗生素、止咳镇静及中成药等,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张宽智;林建民;丁兆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点刺至阴穴治疗前列腺增生20例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点刺至阴穴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年龄小50岁,大69岁;病程短1年,长达10余年.患者均有夜尿次数增多及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如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射程缩短等.B超检查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大并排除肿瘤,一般都经过药物或其他治疗,因效果不显而来我院针灸科治疗.

    作者:饶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颈源性眼病案

    宋×,男,48岁,初诊日期:1999年1月16日.主诉:头晕、视物模糊,伴右上肢麻木10天.刻下见:头晕、恶心,严重时站立不稳,视物有上下波动感,活动后加重,伴右上肢麻木.查体C4、C5椎间隙压痛,臂丛牵拉、击顶试验均(+),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示:C3~C6椎体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徐立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药艾灸治疗神经性皮炎/TDP照射加梅花针叩刺及醋液外擦治疗神经性皮炎/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肛瘘术后疼痛40例疗效观察

    将79例肛瘘手术后伴发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止痛组与西药止痛组进行镇痛疗效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镇痛组镇痛效果与西药组比较,具有见效快、止痛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对针刺治疗手术后疼痛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作者:李宁;吴滨;吴光前;张永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

    以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对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摄X线片,采用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观察尺、桡骨(或脊椎及骨盆平片)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

    作者:刘广霞;张道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38例

    眼外肌麻痹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和精神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笔者10年来针刺治疗后天性、水平位眼外肌麻痹3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明;温峰云;李丽霞;宋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