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为智能电针仪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报告

朱永志;于学平;孙远征;盛国斌;范春江

关键词:智能电针仪, 仪治疗, 面神经炎, 高科技手段, 针刺手法, 医疗器械, 临床治疗, 多种疾病, 电针治疗, 对照组, 验证, 器具, 基础, 安全
摘要:康为智能电针仪是在继承前人针刺手法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新型医疗器械.本仪器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等优点,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在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康为智能电针仪治疗面神经炎40例,并同时设立随机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电针治疗.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梅花针、拔罐加隔姜灸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皮损局部,使之微微出血,之后加拔火罐,令其出血量稍多,以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然后用酒精棉球拭净.取鲜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在中心位置用针穿刺数孔,覆盖于皮损面上,后取炷底直径约0.8寸,炷高约1寸大小的艾炷(也可以用艾条截成约1寸长代替),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艾炷欲燃尽,患者稍觉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连灸3~7壮,以局部皮肤红润,有舒适感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休息一周后,再行第2疗程.治疗同时,停用一切外用药及口服药,并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避免搔抓摩擦及肥皂洗浴.

    作者:宋玉华;陈权;李玉英;刘传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药艾灸治疗神经性皮炎/TDP照射加梅花针叩刺及醋液外擦治疗神经性皮炎/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火针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中粗火针,密刺法,即每隔0.5 cm刺一针,火针要烧至白亮疾刺疾出,要求直刺,深度要穿透皮损部位的皮肤(皮损部皮肤一般较硬,火针穿透皮损时有落空感,若皮损部皮肤不硬,火针刺入0.5 cm即可).而后拔罐,留罐3~5分钟,可拔出少量血液,要控制出血量每次多不要超过10ml.隔3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勿食辛热刺激性食物,针刺后3日内局部勿着水,以防感染.

    作者:殷风新;宋淑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智力低下儿童40例临床观察

    针刺四神聪、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治疗40例智力低下儿童,总有效率为82.5%,而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4%,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王连基;齐瑞;代梅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消毒过的梅花针叩击患处.有微小出血点时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拔15分钟,可吸出20~30ml的瘀血,然后揩净.3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严浩翔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结完整的196例胆石症患者耳甲丘疹检查资料,对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探讨.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郭后,肉眼观察丘疹在耳甲部具体区域,然后标识于耳谱中,并注明耳甲丘疹的大小、数目、形状、色泽、硬度及一般项目等.再以B超或CT对照验证.196例耳甲丘疹者经B超或CT确诊为肝胆系结石179例,符合率为91.3%.以耳甲丘疹诊断胆石症简便、快捷、准确,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内容.

    作者:章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颈源性眼病案

    宋×,男,48岁,初诊日期:1999年1月16日.主诉:头晕、视物模糊,伴右上肢麻木10天.刻下见:头晕、恶心,严重时站立不稳,视物有上下波动感,活动后加重,伴右上肢麻木.查体C4、C5椎间隙压痛,臂丛牵拉、击顶试验均(+),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示:C3~C6椎体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徐立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耳针配合超声红外光子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

    采用耳针配合超声红外光子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并与耳针治疗、红外光子治疗分别对照观察30例.结果表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耳针组为83.3%,红外光子组为76.7%,提示耳针并红外光子综合治疗前列腺增生能提高临床疗效(P<0.05,P<0.01).

    作者:汤秀芳;王雪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治疗频度的疗效观察

    将90例面瘫病人按初诊次序随机分组,统一采用相同的针灸治疗手段,观察不同治疗频度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疗效无差异(P>0.50).提示:面瘫的针灸治疗可改变每日1次的常规方法,适当减少针灸治疗频率.

    作者:李应时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遗传性奇痒案

    刘××,男,10岁,学生.1999年3月18日来诊.主诉:三代遗传周身瘙痒,白天轻,夜间重,搔抓无处,痛苦难忍.查:实验室检查正常,搔抓后皮肤潮红,小便赤,大便稍干,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内有火毒,营卫不和,湿热郁火内扰.治则:泻热解毒,消肿止痒.取穴:止痒(上臂三角肌后缘中点)、四缝、十宣、耳背静脉点刺放血.配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及体穴百会、承浆、大椎、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血海、照海、阴陵泉、委中,每日针刺1次,留针15分钟.禁食花椒、鱼肉、水果等.刺后瘙痒减轻,针2次全身基本不痒,针3次后,症状消失.共针15天,随访2月无复发.

    作者:徐润平;任占民;安晶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夹脊穴治疗不自主摇头症10例

    笔者在运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时,其中有1例伴有不自主摇头症,注意力越集中,头摇越甚.在其颈椎病治愈后,不自主摇头症亦豁然而愈.于是分析不自主摇头症的病因,可能跟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小脑功能障碍有关,以后沿用夹脊穴治疗不自主摇头症1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红;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截根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临床体会

    截根治疗乳房病民间流传颇广,我们对此疗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在取穴和操作上加以改进,消除了原取穴不够准确、消毒不严、创口易感染之弊.20余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现将1997年以来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造坤;李俊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骨科手术后手术部位疼痛56例

    骨科手术后局部疼痛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有些不能自愈者常会迁延数年乃至十数年.笔者于1997年11月~1998年6月期间,应邀在德国萨谢莱夫康复医院工作时,针刺治疗56例骨科手术后手术部位疼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38例

    眼外肌麻痹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和精神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笔者10年来针刺治疗后天性、水平位眼外肌麻痹3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明;温峰云;李丽霞;宋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59例疗效观察

    将115例黄褐斑患者按59:56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即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组59例,采用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肺俞等主穴加耳穴贴压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等穴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内服维生素E、C,外涂复方维甲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余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刺、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应用多种抗生素、止咳镇静及中成药等,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张宽智;林建民;丁兆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腧穴主治的灵活记忆法

    介绍从分经归纳病症、分部归纳病症(包括近部病症、远部病症、特殊病症)来记忆腧穴主治病症的方法,认为该法既体现了同一经腧穴主治的共性,又突出了各腧穴主治的特性,规律性强.并以手太阴肺经经穴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作者:沈晓明;林梅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发泡灸在急重症中的运用

    灸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中发泡灸由于其火力猛,有镇痛、回厥、苏醒病人的作用,故对突发的元气暴脱、亡阳休克、仓猝之间针药难及的急症宜.兹举病例,以供参考.

    作者:盛生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治疗阴吹病12例疗效观察

    阴吹以妇人阴道中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为主症,多见于经产体弱妇女,因临床症状不甚亟急,加之碍于羞涩,其就诊者较少.笔者自1997年3月以来,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阴吹病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宏恩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足底痛概况

    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足横弓劳损,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缩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常波及两踝,不能久立或远行,局部无明显红肿.足底痛属中医骨痹范畴,多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肾经气虚,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转、跌扑等外伤,致筋脉损伤,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近年来,文献报道针灸治疗足底痛疗效显著,且方法多样,现综述如下.

    作者:魏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