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秀芳;王雪峰
针推辞书在整个辞书领域中属于专科性辞书,而针推辞书中又有针推的专科辞书(如针灸经络腧穴辞典、临床针灸辞典、针灸医籍辞典等)、专题辞书、专人辞书(如皇甫谧辞典,可收<甲乙经>及其所有著作词目)、专书辞书(如<甲乙经辞典>、<灵枢辞典>之类)等专性辞书和针推的综合辞书.截止目前,针推辞书的编纂在取得相当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本文对这些不足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作者:李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针刺治疗并观察其前后症状、体外血栓长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说明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改善其血瘀高凝状态,改善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张艳玲;蔡绍华;李创鹏;马雅玲;谌剑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将79例肛瘘手术后伴发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止痛组与西药止痛组进行镇痛疗效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镇痛组镇痛效果与西药组比较,具有见效快、止痛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对针刺治疗手术后疼痛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作者:李宁;吴滨;吴光前;张永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将115例黄褐斑患者按59:56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即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组59例,采用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肺俞等主穴加耳穴贴压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等穴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内服维生素E、C,外涂复方维甲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余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症的疾病.笔者采用头针与体针配合的方法治疗36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冉茂东;郭蕴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针刺四神聪、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治疗40例智力低下儿童,总有效率为82.5%,而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4%,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王连基;齐瑞;代梅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纤维胃镜检查时,患者往往有明显不适感,如呼吸停顿、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咳嗽、呼吸不畅等,给纤维胃镜检查带来困难.本试验采用针刺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长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以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对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摄X线片,采用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观察尺、桡骨(或脊椎及骨盆平片)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
作者:刘广霞;张道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治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中粗火针,密刺法,即每隔0.5 cm刺一针,火针要烧至白亮疾刺疾出,要求直刺,深度要穿透皮损部位的皮肤(皮损部皮肤一般较硬,火针穿透皮损时有落空感,若皮损部皮肤不硬,火针刺入0.5 cm即可).而后拔罐,留罐3~5分钟,可拔出少量血液,要控制出血量每次多不要超过10ml.隔3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勿食辛热刺激性食物,针刺后3日内局部勿着水,以防感染.
作者:殷风新;宋淑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阴吹以妇人阴道中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为主症,多见于经产体弱妇女,因临床症状不甚亟急,加之碍于羞涩,其就诊者较少.笔者自1997年3月以来,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阴吹病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宏恩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在运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时,其中有1例伴有不自主摇头症,注意力越集中,头摇越甚.在其颈椎病治愈后,不自主摇头症亦豁然而愈.于是分析不自主摇头症的病因,可能跟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小脑功能障碍有关,以后沿用夹脊穴治疗不自主摇头症1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红;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骨科手术后局部疼痛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有些不能自愈者常会迁延数年乃至十数年.笔者于1997年11月~1998年6月期间,应邀在德国萨谢莱夫康复医院工作时,针刺治疗56例骨科手术后手术部位疼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从1990~1992年采用火针刺中脘穴,治疗冻疮64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孙治安;王凤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康为智能电针仪是在继承前人针刺手法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新型医疗器械.本仪器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等优点,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在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康为智能电针仪治疗面神经炎40例,并同时设立随机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电针治疗.
作者:朱永志;于学平;孙远征;盛国斌;范春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梁××,男,14岁,学生,1997年7月24日初诊.家长代诉:颜面、肢体不自主抽动3年,伴右侧肢体乏力1年半.查:神疲,面色萎黄,消瘦,对答切题,右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强,腱反射增强,右巴氏征(+),骨盆倾斜,约向右前方旋转30度.
作者:梁粤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截根治疗乳房病民间流传颇广,我们对此疗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在取穴和操作上加以改进,消除了原取穴不够准确、消毒不严、创口易感染之弊.20余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现将1997年以来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造坤;李俊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采用耳针配合超声红外光子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并与耳针治疗、红外光子治疗分别对照观察30例.结果表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耳针组为83.3%,红外光子组为76.7%,提示耳针并红外光子综合治疗前列腺增生能提高临床疗效(P<0.05,P<0.01).
作者:汤秀芳;王雪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介绍从分经归纳病症、分部归纳病症(包括近部病症、远部病症、特殊病症)来记忆腧穴主治病症的方法,认为该法既体现了同一经腧穴主治的共性,又突出了各腧穴主治的特性,规律性强.并以手太阴肺经经穴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作者:沈晓明;林梅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足横弓劳损,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缩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常波及两踝,不能久立或远行,局部无明显红肿.足底痛属中医骨痹范畴,多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肾经气虚,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转、跌扑等外伤,致筋脉损伤,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近年来,文献报道针灸治疗足底痛疗效显著,且方法多样,现综述如下.
作者:魏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消毒过的梅花针叩击患处.有微小出血点时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拔15分钟,可吸出20~30ml的瘀血,然后揩净.3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严浩翔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