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张继振

关键词:眩晕, 前庭疾病, 水平半规管, 手法复位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 应用Barbecue翻滚法、Gufoni疗法、Casani解脱法对28例HC-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痊愈率为60.7%,3个月后总痊愈率为78.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H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免疫力低下等;迁延性腹泻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安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入院后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标准治疗及对症治疗,第2天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将入选者分为hs-CRP≤3 mg/L与hs-CRP>3 mg/L两组,分析两组3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调整临床危险因素后,使用卡方检验评价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12例入选者中67% hs-CRP>3 mg/L,其3年病死率高于hs-CRP≤3 mg/L组患者(P=0.03),3年再住院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CRP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胡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波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治疗宫颈糜烂

    我院采用微波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治疗宫颈糜烂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科门诊手术室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自愿接受微波治疗的200例宫颈糜烂Ⅱ~Ⅲ度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微波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微波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唯阴康,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治疗.

    作者:李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残余胆囊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的发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 通过对9例残余胆囊患者的诊治,讨论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诊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9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且经再次手术治愈,随访12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病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冷祯文;徐醒;张刚;吴文春;凌华钢;许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原则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72例(96眼)采用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中并发症:术中瞳孔缩小,前房出血,后囊破裂及虹膜色素拨散.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纤维性渗出膜,虹膜后粘连,晶体表面色素沉积,后囊浑浊等,存在眼底增殖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复明效果差.结论 糖尿病已不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禁忌证,术后效果受眼底病变程度的影响.

    作者:罗正才;张黎;郭军;罗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1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阳江市人民医院8年间收治的2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21患者实施产科基础抢救的同时,使用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等治疗,19例效果良好,2例死亡.结论 及早诊断,祛除病因,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在产科 DIC急救中有重要意义;肝素、CRRT、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效果肯定.

    作者:周敦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6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其并发症多,大部分病人无法重新站立,终死于各种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器械的改进及手术的进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至全髋置换术成为可能.这些老年病人手术后能重新站立行走,生活自理,为家庭、社会减少了许多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在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有一点,老年病人心肺肝肾功能代偿有限且多有合并症,术中出血相对较多,病人能否耐受手术和麻醉,是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作者:袁瑞侠;高志秋;满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硝酸甘油诱发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1例

    患者, 男,66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1个月入院.患者自2010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伴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偶有咳嗽,咳少量黏痰,无咯血,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发作时在当地医院治疗(抗炎、平喘等),症状缓解,间断发作.4月8日来我院住院治疗,体检:体温36.7 ℃,呼吸20次/min,心率92次/min,血压157/90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颜面无水肿,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底闻及湿啰音,无哮鸣音,心尖部可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窦性心率,下壁导联出现异常Q波,左心室肥厚劳损;心脏彩超: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EF)降低,EF 22%, E/A>1;双肺CT:心影增大,双肺纹理增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基本正常;心肌酶谱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王德新;李晓丽;张晓林;童楚恒;何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是颈部淋巴结检查的常规方法,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结合检查已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9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桂华;张晓玲;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60例,其中内镜治疗(内镜组)80例,24 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保守或外科治疗(对照组)80例.结果 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介入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治疗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是一种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志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微小钙化的特点及其与病理结果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钼靶发现乳腺微小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钙化形态、数目、分布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4例钼靶摄片示肿块内微小钙化26例,无肿块微小钙化8例.其中乳腺癌24例,占70%.结论 乳腺微小钙化及其形态、数目、分布特点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乳癌提供较可靠依据.

    作者:张绍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在食管、胃、结肠无蒂息肉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在食管、胃、结肠无蒂息肉内镜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 在内镜下治疗食管、胃、结肠无蒂息肉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和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 000)进行黏膜下注射,随后用高频电刀切除病灶,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创面出血,且治疗效果确切,试验组和对照组无出血率分别为89.39%和92.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黏膜下注射后有8例心率增快、5例血压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胃、结肠无蒂息肉的内镜治疗中单纯使用生理盐水作为黏膜下注射液,既能有效预防穿孔,又能减少出血,尚可避免肾上腺素的并发症,可以取代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作者:唐兴俊;叶芳;陈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31I在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低钾周期性瘫痪中的疗效

    目的 对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合并低钾周期性瘫痪进行疗效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40例男性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应用131I和ATD 两种方法治疗,随访5年,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131I治疗组20例治愈率95%,复发率5%;ATD 治疗组治愈率45%,复发率55%.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31I与ATD分别为20%和0.131I组未出现肝功能受损,发生白细胞降低1 例;ATD 组出现肝功能受损2 例,白细胞降低4例.结论 131 I治疗男性甲亢并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疗效优于ATD,尽管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但甲亢复发及出现其他系统损伤较ATD 治疗少.

    作者:王芳;曾玉琴;李雪锋;郑波;赵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63例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胸膜腔闭式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措施。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作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胸腔内置入闭式引流术,配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6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崇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行胆囊腹腔镜术后爆发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爆发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异氟醚、维库溴铵,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同时对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 /kg.观察术后1 h(T1)、2 h(T2)、4 h(T3)、6 h(T4)、12 h(T5)、24 h(T6)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 、心率(HR)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数值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结果 T1、T2 、T3 、T5 时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T4 、T6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而各时点S组SpO2、HR、SBP、DBP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方面与C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0.1 μg /kg舒芬太尼能够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术后爆发痛和痛觉过敏,镇痛效果良好且不影响苏醒质量,无呼吸抑制发生,是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安全、灵活、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付群;陈永权;金孝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定量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目的 用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探索一种便捷实用的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颧眶复合体骨折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术前摄颅颌骨三维CT,利用软件测量分析颧眶复合体移位情况.在颅骨上固定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将骨折段持续牵引复位.术后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操作简单,固定稳固,术后患者面型及功能恢复好.结论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便捷实用,实现了微创、快速牵引复位与持续牵引复位固定相结合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目的.

    作者:洪碧波;孙维平;龚建明;陆一新;俞丽华;龚超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椎间隔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 对68例严重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4例和椎间植骨组34例.比较术后两组的植骨融合率、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随防,患者均复位良好.Cage融合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部评估系统评分优良率、椎间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作者:崔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青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200例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住我院2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青霉素(华北制药厂)及左氧氟沙星(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入选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30~80岁.有发热、咳嗽、咳痰史,且治疗前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CAP,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

    作者:陈巧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分叉病变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PCI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16%,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操作技术复杂,容易引起再狭窄甚至闭塞[1].近年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即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药物支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3].目前对于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的总结了50例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谷青;周秀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结果 术后随访16~66个月,平均28个月.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16%),良21例(68%),差5例(16%),总优良率为84%.发生骨不愈合3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头晚期塌陷1例.结论 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适宜对关节功能及肢体外形要求不高,并渴望继续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作者:庞贵春;叶颂霖;刘海亮;邹尔标;张瑞常;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