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运六气疫病预测思路与方法探讨

杨威;王国为;冯茗渲;杜松

关键词:疫病, 病机, 预测方法, 五运六气, 戊戌年
摘要:五运六气是阐述自然、生命、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五运六气疫病预测思路以预知病原病机规律、确立辨证思路为原则,倾向于推演型预测,以降低病邪损害、提高防治措施针对性为目标,区别于现代传染痛的监测型预测.其预测方法是通过五运主岁之太过不及、六气司天在泉及主客气变迁、运气加临以及胜复、郁发等格局推演,结合气候、物候、藏象、病候的特征描述,作出自然应时之气、非时之气盛衰及其对人体脏腑之气影响的相应推断,形成有关疫病流行趋势、证候特点、防治原则的推论,进而求证于实际气候、物候、脉象、症状表现及辨证论治的符合情况以修正完善,以趋利避害、纠偏补虚,降低疫病发生与流行.戊戌(2018年)火运大过、寒水司天、湿土在泉,上半年寒热交错较剧烈,初之气发热温病、二之气风寒感冒、三之气外寒内热易发,下半年风湿、燥湿、寒湿依次影响,疫病风险较上半年为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伤寒论》五泻心汤煎煮法探析

    《伤寒论》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临床遣方用药之圭臬,中医学者对其理、法、方、药之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药物煎煮法方面则不甚详尽,一方之效与不效与药物煎煮法密切相关.故从《伤寒论》五泻心汤所主病机、药物组成与煎煮法的关系切入,探讨“麻沸汤渍之”和“去滓再煎”的内涵.

    作者:崔晓春;赵鸣芳;凌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掌擦法运动生物力学与热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掌擦法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与热效应之间的关系,拟定掌擦法的操作参数规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和推拿手法测试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的手法操作数据.受试者为掌擦法专家3名,根据受试者临床实践中用力的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型进行采集,测试采样结束后运用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掌擦法的三维力、周期和频率.结果:掌擦法随着垂向力的增大、频率的增快,测力仪表面温度差值也增大,表面温度的升高在一定范围之内.掌擦法的操作参数为垂向力前擦范围5.256~70.235 N,回擦范围3.903 ~42.169 N,频率1.27 ~1.81 Hz,即76~109次/min.结论:掌擦法有一定的施力范围和频率范围,掌擦法不是表面温度很高甚至使皮肤发烫的一种手法.

    作者:严晓慧;严隽陶;龚利;姜淑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王祖龙治疗弱精子症辨证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王祖龙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的辩证规律,为弱精子症辩证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王祖龙教授在男科门诊辨治弱精子症患者486例,采用频数、频率和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结果:34种症状出现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症状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结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是王祖龙教授门诊常见的弱精子症证型.

    作者:王诗琦;王祖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泽兰”药用史略考

    泽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创,痈肿创脓.一名虎兰,一名龙枣.生大泽傍.”根据历代本草及方剂文献的记载,将泽兰的功效概括为补气血,利血脉,治产后虚损;通水道,走血分,消通身水肿;散瘀血,生肌肉,并治疮疡3个方面.其中历代医家重视的是其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本草纲目》称其为“妇人要药”,《本草通玄》称其为“女科上剂”,《本经逢源》称其“功效胜于益母”.故通过古代本草文献及方剂文献的考证,对泽兰的归经药效及临床应用进行全面探究,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参考.

    作者:张紫薇;梁尚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理化指标与气阴两虚证诊断模式的建立

    目的:拟通过初步数据处理和深度数据挖掘的方法筛选出同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糖尿病(CHD&DM)气阴两虚证为相关的理化指标,建立理化指标与证候要素的诊断模式.方法:将临床收集的100例CHD&DM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在t检验、非参数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气阴两虚证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对应性关系.结果:通过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出由射血分数、LDLC、2hpG、QRS时限、血清P、TG共6个理化指标组成的气阴两虚证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共形成7条气阴两虚证识别途径,检测准确率高达77.00%.结论:采用基于决策树的算法可以筛选出CHD&DM患者气阴两虚证的相关理化指标,并建立CHD&DM患者气阴两虚证的理化指标诊断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张军鹏;徐学功;徐变玲;张理;李芳;程雪;王伟伟;马燕楠;史琦;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病机的概念及意义

    在中医药秦汉以前的经典著作中,“病机”一语两见:一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二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机”字在中国文字语义中深湛而义广.“机”字早为“幾”,金文“(丝)”表示脐带,下边的“戍”为持斧戍之器断脐,是新生儿的关键一步.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明确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ITP的治疗作用并观察该方对Notch信号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效应的潜在机制.方法: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ITP模型组50只,于模型组小鼠腹腔每日注射含2μg大鼠抗小鼠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单抗)的磷酸盐缓冲液200μL,造成持续的血小板减少症,建立ITP小鼠模型.第8天进行模型评估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不同的治疗组进行药物干预2周,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血小板计数;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测量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 Notch受体Notch1-4和Notch配体Jagged1,Jagged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血小板水平,明显降低Notch(1-4)、Jagged1、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能够通过下调Notch信号的表达水平对ITP的病理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升板作用,达到治疗ITP的目的.

    作者:谢东杰;王爱迪;王伟涛;张乐;张珊;刘宝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肾煎治疗2型糖尿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肾煎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控制代谢基础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片、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糖肾煎,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3个月)、2疗程(6个月)后比较中医症状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24h尿白蛋白(24h-UA1b)、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耱(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下降,24h-UA1b、CysC、血32-MG、尿β2-MG、HbA1C、FPG、2hPG、TC、TG、LDL-C等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在24h-UA1b、CysC、血β2-MG、尿β2-MG、HbA1C、FPG、2hPG等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糖肾煎能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调节糖脂代谢,减少尿蛋白,延缓其病程.

    作者:胡爱民;陶毅;赵静;晏玲;牛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杨国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用药经验

    目的:分析归纳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病例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望京医院心血管专家门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所用中药处方,筛选效验病例用方共91首,录入Excel表格,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将处方中药物功效、药性、药味的频次、频率等分别列出,结合病案总结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的91首处方中共收集单味中药94种,药物使用频次共计1321次.单味药出现频次较多的依次为北沙参、丹参、茯苓、枳壳、黄连等,高频用药按功效分前两位为补虚药和清热药,药味以苦、甘主.结论: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多用补虚药以益气养阴、用药平和,注重调气和血,善用苦味药取其味以宁心复律,养心同时兼顾养肝健脾使安神定悸之效更著.

    作者:王东芳;李金宝;张辰浩;张靖琨;胡传国;杨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性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方便取样404位美加籍高加索调查对象相关资料,以量表完成率、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标准关联效度及结构效度测试量表之性能.结果:量表完成率99%,完成时间平均(17.46±11.27)min,重测信度再现相关系数0.87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值0.864,9个亚量表Cronbach's α值介于0.81 ~0.50,与SF-36量表之标准关联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在o.58 ~0.23间,结构效度KMO=o.772,Bartlett球形检验x2=10510.61,19个公因子对整体贡献率68.35%.结论:量表在信度及效度的量表完成率、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效标效度、结构效度均有较好表现,可作为外籍人士大范围体质调查的重要工具,并可为健康照护人员提供外籍人士中医体质调理指导的实证方向.

    作者:井慧如;王济;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薛伯寿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与经验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擅长以六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通过跟师学习对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加深了认识.厥阴病常见渴欲饮水、饮后不解、胃脘疼痛、嘈杂或烧灼、气逆、知饥不欲食、食后吐、大便次数多、腹泻等症蕴含着并病概念.同时举验案说明厥阴病的合病与并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可出现六经的任意两经、三经及四经同病,并可兼夹蓄水证、瘀血证等,从而印证了六经围绕少阴少阳为枢进行多系统的开合运动,并给出厥阴病合病及并病的诊治思路.六经具有动态性,即在一经向另外某经传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某经的一些症状而不是全部症状.后指出乌梅丸是厥阴病正治方,主要药物为乌梅和川椒.

    作者:马桂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传统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例(56眼)视力显效25眼,好转19眼,总有效率78.6%;视野显效26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2.1%,所有病例针刺和辨证口服中药未发现有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作者:马红霞;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丁香骨痛方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研究

    探究丁香骨痛方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阿片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血浆ET-1浓度等.结果: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在阿片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可进一步减轻疼痛,降低血浆ET-1浓度,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宏;张双双;杨科;孙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酸枣仁汤对PCPA失眠大鼠大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和受体后cAMP、PKA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PCPA失眠大鼠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和受体后cAMP、PKAmRNA表达的变化及酸枣仁汤(SZRD)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连续3d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350 mg·kg-1的方法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ZRD大、中、小剂量组、SZRD对照组、5-HT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质组织mGluR1、2、7及cAMP、PK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mGluR1、2、7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KA、cAMP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SZRD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mGluR1、2、7mRNA表达量下降,SZRD大剂量组的PKA、cAMP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SZRD本身并不改变正常大鼠皮质mGluR1、2、7、cAMP及PKAmRNA的表达,5-HTP组能导致皮质mGluR1、2 mRNA表达量增加,cAMP、PKA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PCPA引致皮质组织mGluR1、2、7mRNA表达量增加,PKA、cAMP mRNA表达量下降,SZRD能对上述变化发生干预作用.

    作者:王慧;藏印竹;武静;陈天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气本体论的邪气致病机理阐述

    首先反思现今关于病因学研究的不足,继则基于中医学的气本体论及《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论述,分析中医学正邪本为一气的正邪观,提出“一气中和”的常病观,厘清并确定内邪、外邪、内伤、外感等实质意义与异同,进而指出现今学术界对四者分类的临证弊端与不足,提出“邪”之质实为已偏之气,“病”之本实为本气之偏,“致病”之实在于致气之偏,“治病”之道在于由偏而至中和之态的本体性认识,重新构建具有“感而后应”特点的中医学邪气致病理论,并阐述“内外合邪”的致病与治病观.

    作者:孙志其;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肛洗二号中药软膏剂皮肤刺激性考察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考察肛洗二号中药软膏剂单次和多次给药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同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建立简便、有效、快速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试验动物,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制剂单次和多次给药对正常皮肤的刺激性,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外观性状、pH值、离心试验以及含量测定为质量控制指标,对其进行耐冷耐热试验、3个月的加速试验和6个月常期试验的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和多次给药对正常皮肤均未造成红斑和水肿现象,刺激性评分均为零.耐冷耐热试验、加速试验和常期试验结果表明,制剂的外观性状稳定,pH值在6.5~7.5之间、离心试验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与制备初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结论:肛洗二号中药软膏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小,符合透皮给药系统应对皮肤无刺激性的设计要求,且制剂成品稳定性好、质量可控,符合临床治疗需要,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庞晓晨;成睿珍;李玥;赵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白塞病的中西医结合病理机制

    白塞病(behqet disease,BD)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其中医病机的客观性、正确性尚不明确.故从现代医学角度,初步将BD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和阐述:将“虫毒”认识为病原微生物,将HLA-B51基因遗传易感性理解为中医的先天禀赋不足,对BD发病机制中的虚、血瘀、湿热进行了初步现代医学认识.通过肝脏分泌的C-反应蛋白(CRP)在心血管疾病、精神改变中的作用,例证了五行学说及相关中医理论在BD脏器累及方面的统一性,对BD的中医发病机理通过现代医学初步阐述,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在BD中的认识.

    作者:陈永;李亚明;管剑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语篇逻辑思维下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衔接明示与映现

    衔接方法和推理及逻辑关系的建构是实现中医典籍英译本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中医典籍具有“零式指称照应”“替代词语频繁使用”及“语际间隐性逻辑关系”等语篇特点,与英语言语篇形成鲜明对比,而语篇差异的背后更是逻辑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译实践中,译者需借助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推理句际关系,明确衔接方法,通过“主语凸显”“替代词语明示”及“增译逻辑连接词”等译法,减少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逻辑推理障碍,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对原句作适当调整,保证译文语篇的整体连贯性和可读性.

    作者:李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肾别浊汤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别浊汤对2型耱尿病早期肾病气虚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c)的影响.方法:将275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82例)、西药组(92例)和中西医组(101例),在严格控制饮食、血糖、血压及血脂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中药治疗(益肾别浊汤)、西药治疗(坎地沙坦)和中西医结合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以及Cys-c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西药组改善不明显;尽管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无差异,但治疗后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3组患者的ACR以及Cys-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两两比较后发现中西医治疗组水平下降为显著,其次为中药组.结论:益肾别浊汤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ACR及Cys-c水平,联合坎地沙坦效果更佳.

    作者:杨江成;辛梅芳;姜淑蓉;扈东兵;李爱辉;辛蕾蕾;陈景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微小RNA调控探讨中医药延缓肾纤维化机制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蛋白质RNA,通过与动植物的RNA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通过调控TGF-β/Smads为代表的多个信号通路在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以TGF-β/Smads为代表的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miRNA表达及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这些特定的信号通路影响肾纤维化的进程.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药方剂芪归益肾方及其组分在延缓肾纤维化方面的作用确切,其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与调控TGF-B/Smads等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其调控TGF-B/Smads的作用可能通过对miRNA的作用而实现.故通过探讨miRNA与多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miRNA表达与肾纤维化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方剂及其组分通过调控miRNA表达对肾纤维化病变的影响,为中医药精准医疗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尹佳琦;魏明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