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运气角度解读《时病论》验案二则

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

关键词:时病论, 五运六气, 疫, 雷丰
摘要:《时病论》是晚清浙江名医雷丰的代表作,雷丰治疗时病强调“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然而后世医家对其研究多重四时而轻运气.笔者今从运气角度分析雷丰治疗“时行疫疟”“秋湿时令忽患暴中”两则医案,发现雷丰临证能够依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将时令节气、五运六气、当地气候及患者体质、症象、脉象等相互参照,审天时、察地理、观人体、度病势,理法详实,方药灵活,这种不忽于细、必谨于微、知常达变的思想值得后学效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相色谱法测定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同时测定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为辽藁本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HP-5MS气相色谱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H2:40 mL·min-1,空气:400 mL· min-1,流速1 mL·min-1,程序升温务件:50℃,10℃·min-1至94℃,2℃·min-1至102℃,5 ℃·min-至130 ℃,2 ℃·min-1至144℃,0.5℃·min-1至145.5℃,0.2℃·min-1至146.8℃,后运行5分钟至280℃.结果:建立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测定方法.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线性范围分别为:85.6 ~684.8μ.g·ml-1、46.13 ~738μg·ml-1.精密度、重复性、8h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测定.

    作者:刘晶;王光函;张颖;曹宏伟;庞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益肾清利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益肾清利法治疗CG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科CGN患者89例,采用益肾清利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蛋白尿、肾功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6、9个月总有效率上升,IgAN疗效较好;治疗9个月疗效佳,IgAN疗效显著;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者UTP下降率明显提高,肾功能不全代偿组患者Bun、Scr、eGFR的变化差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患者的肾功能治疗24个月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益肾清利法治疗能较好地控制CGN蛋白尿,加用雷公藤多苷片可提高疗效,控制蛋白尿,有助于稳定肾功能.

    作者:俞曼殊;盛梅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雪莲细胞培养物活血化瘀及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雪莲细胞培养物的活血化瘀及抗子宫内膜异物炎症的作用.方法:以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浴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以子宫引入异物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炎症模型,观察致炎子宫肿胀程度并检测炎性介质.结果:连续给药7d,雪莲细胞培养物低剂量组(35mg/kg)可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mg/kg)可明显降低全血黏度10、全血黏度20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剂量组(140、70 mg/kg)对于大鼠子宫内膜异物的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致炎子宫的肿胀率;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mg/kg)可明显降低致炎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雪莲细胞培养物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对大鼠子宫内膜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彦礼;刘雅萍;高俊鹏;王敦方;徐航宇;马旭冉;杨伟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探析痹症临床辨治规律

    从“六经为百病立法”之说入手,结合古今医家的阐释和临床应用分析《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六经辨证不独为外感病而设,亦可指导杂病的辨证治疗.故以痹症为例,通过系统梳理《伤寒论》六经病证相应的理法方药,结合痹症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初步探讨痹症的六经证治规律.痹症初起多见邪在三阳之证,可按三阳证相应之法治疗:风湿在表,治以发汗散邪;邪郁化热,治以清热宣痹;少阳气郁,治以调气和血.若痹症日久从阳入阴,正虚邪恋,则取决于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以及肝肾阴血、阳气充盛与否,分别治以调补脾胃、温肾养肝、养血通脉,即按六经病三阴之证治疗.

    作者:杜盼盼;朱辉;朱爱松;姜兆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及思考

    中医养生理论的既往研究多侧重于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归纳整理,反复归纳但鲜有创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近年来,对其研究已深入到从养生理论建构的背景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并通过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开展中医养生理论的现代研究,以及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对中医养生学发展的相关研究和中医养生理论的专题研究.据此,本文结合近10年来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文献,对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加以整理,以此提出如何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深入挖掘中医养生理论的内涵,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学科发展.

    作者:高健;倪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形态学和IL-4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利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对大鼠进行基础致敏实验后,采用卵清蛋白溶液滴入鼻腔引起大鼠过敏性鼻炎来制造模型,通过温通针法干预模型大鼠观察血清中IL-4表达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温通针法可以抑制致炎因子IL-4表达和炎性细胞在鼻黏膜的聚集并对黏膜进行修复.结论:温通针法通过干预炎症靶物IL-4起到对炎症介质的抑制和对黏膜组织炎性细胞聚集阻滞的作用,以此来修复黏膜组织起到治疗的作用机制.

    作者:田永萍;郑先丽;雒海燕;赵耀东;刘翔毅;姜影;马承旭;王明娟;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脾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属于中医学“瘿病”“虚劳”范畴.基于中医理论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方面探讨桥本甲减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提出“脾肾两虚则化气行水不能、血液运行无力”为其基本病机,病理因素离不开水湿、痰浊、瘀血,同时结合“益火补土”及“治未病”思想,进而总结出从脾肾治疗及预防桥本甲减的经验,强调临证治疗时“健脾不忘化湿祛瘀,补肾注重阴阳双调”的重要性,以期此法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凯伦;王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吴银根治疗支气管扩张诊疗思路与用药特色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治愈率较低的特点.由于病情反复发展,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组织及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生活质量也明显受到严重影响.而目前的治疗方案西药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以减少急性加重期的次数,但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不佳.而中医药在改善机体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故通过临床门诊医案,总结上海市名老中医吴银根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诊疗思路与用药特色,以传承其宝贵的临床经验.

    作者:程雪;方泓;吴银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伏邪理论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西医缺乏有效防止其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以“火”为主,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反复发作则因伏邪留伏体内遇诱因而发,脾胃伏火被认为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因此着眼于脾胃,从伏邪理论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治疗从清泻伏火兼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着手,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杰;丁维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SIRTs/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调控及其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机制

    慢性肾脏病是不可逆、进行性病变,其发生机制是一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肾脏纤维化是其直接原因,肾脏纤维化病变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和细胞变性而失去原有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聚集是肾脏纤维化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大量的研究显示在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细胞信号通路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肾脏纤维化病变进程中对病变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其功能调控作用可能与SIRTs/NF-κB密切相关.应用芪归益肾方对实验动物的研究中发现,中药方剂对于促纤维化因子TGF-β1有明显抑制调控和抑制细胞外基质作用,其对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SIRTs/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抑制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魏明刚;何伟明;熊佩华;孙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张学文既病防变的学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处于正邪斗争的初期或极期,是正邪斗争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是既病防变的主要思路.治疗外感温热疾病必须辨明兼夹之邪,防兼夹之邪生变.内伤杂病其传变规律更为复杂,如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生理病理规律、经络相传规律以及气血、阴阳等传变规律等均应熟练掌握.可借鉴西医学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认识,采用中医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情志也是影响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应防情志生变.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2007-2017)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处方,采用该平台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10年小儿泄泻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泄泻推拿处方551个,涉及78个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应用频次≥20)27个,频次4127次,占穴位总频次的94.87%.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137个,其中2个穴位组合38组,3个穴位组合51组,4个穴位组合35组,5个穴位组合13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核心穴位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柱、脐、足三里8穴,可以作为小儿泄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作者:杜君威;葛湄菲;周姝君;孙潇君;戴伲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张仲景汗法论治湿、水、饮病思路探析

    汗法是张仲景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仅用于外感病还可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祛风湿散水饮是张仲景汗法的一大特色.张仲景汗法论治湿、水、饮病的机理在于宣发腠理给水液以通路,病在表者汗而发之,肺与皮毛相通,发汗宣肺互相为用,其汗法的论治思路在于微汗祛湿,发汗散水,宣肺化饮.张仲景发汗善用麻黄,随证配伍,功用各异.

    作者:张丹丹;温成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儿科应用小青龙汤的证治规律

    目的:探讨儿科应用小青龙汤的证治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运用小青龙汤的儿科医案137例,对医案记录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规范,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频数分析、黄金分割法、聚类分析等方法.结果:男性患儿、华东地区、冬季、肺系疾病应用小青龙汤频率较高;儿科应用本方的症状指征为咳嗽、气喘、咯痰、痰鸣、苔白,主要兼症有表证、气虚证、阳虚证、里热证等;应用时多8味药物合用,加味药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频次较高;干姜、白芍、五味子的用量比例比《伤寒论》有所增大.结论:现代儿科应用小青龙汤时在证候、用药、剂量等方面与《伤寒论》有所不同,为本方在儿科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杨淑慧;丁吉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联合用药特征.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中,提取应用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683例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西药呋塞米(305例,44.66%)、抗生素类药(507例,74.23%)联合应用多,与中药金水宝胶囊(213例,31.19%)、补益剂(391例,57.25%)及活血化瘀剂(390例,57.10%)联合应用多.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联合用药基本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及其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可减少慢性肾衰竭患者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或可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病变以及改善认知功能.

    作者:赵明明;谢雁鸣;刘峘;张寅;贾萍萍;庄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文本挖掘的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情况分析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检索高血压相关文献,利用专有的文本工具进行信息提取,通过反复清洗、去除噪音、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常见养生保健方法.结果:高血压病中医养生要重视修身养性、节制饮食,针灸、按摩(含推拿)、导引、打太极拳、保健功是高血压病常见保健方法,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阳心经是针灸的常用经脉,足三里、大椎、肾俞、关元、气海是常用的穴位贴敷部位,百合、三七、山药、山楂等常用于药膳食疗中.结论:当前中医养生保健临床研究较少、缺少循证证据的情况下,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高血压病的文献进行分析,探索高血压病的常用保健方法,为高血压病患者开展自我保健提供支持.

    作者:王丽颖;郑光;赵学尧;韩学杰;白卫国;王跃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王好古“寒中证”治法探要

    在《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基础上,张元素阐发了系统的脏腑辨证理论.认为人之患病在于“本气虚”,故其脏腑辨证理论又尤重于探讨各脏腑虚损证治,其中关于脾胃虚损的探讨更是贯穿于易水学派发展的始终.在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李东垣、王好古先后阐发了脾胃虚损“热中证”“寒中证”的治法,形成了脾胃虚损证治的完整体系.脾胃虚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脾胃内伤初期的“热中证”之后尚有“外阳内阴”“内外俱阴”或“中寒湿盛”的不同证型演变.王好古对各种“寒中证”的辨证论治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这些认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炼可为临床脾胃虚损辨治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郭彦麟;陈东梅;孙钰;任北大;王泷;张保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乳腺癌之经络观

    乳腺癌起病于半表半里之间,与经络的运行变化密切相关.经络就像河流,乳房可以看作湖泊,河流枯竭,河道不通,湖泊之水就由活水转为死水渐而生腐,终导致乳腺癌.其中邪气有如泥沙坏物,使水质黏稠,流动缓慢,因实而致虚,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在十二经脉中,肝胃二经与女子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为密切,因两经属性不同导致肝经易实而胃经易虚.治疗时可用疏通河道之法疏通经络,重用补益气血之药以开源,配合消积和解之法以澄流.同时肝经与胃经共治,补胃经之虚而疏肝经之郁,使得由经络所成之结块从经络而散.

    作者:叶凯;杨小娟;黄芊;吴红彦;窦建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眼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甲钴胺、强的松片等西药治疗,治疗后1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1例,治疗组愈显率86.6%优于对照组70.9%;治疗组疱疹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眼部损害临床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均有效,电针结合放血疗法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能快速缓解疼痛,促进疱疹结痂,减少眼部损害,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作者:曾慧;陈纯涛;黄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阳郁胸闷探讨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阳郁厥逆和肝脾郁滞之证.笔者发现四逆散同样也可以治疗以胸闷为主症的阳郁证.胸闷一症与少阴心肾关系为密切,而四逆散的病机关键在于少阴阳郁,因此以四逆散治疗阳郁胸闷收效甚佳.故从阳郁胸闷与脏腑的关系、病因病机、四逆散治疗机理、临床医案等多方面论证,以求临证之时对四逆散的灵活运用.

    作者:李凡;薛一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