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

刘娅丽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观察与护理, 病情观察, 总结, 新生儿期, 护理体会, 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 功能失常, 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 病因治疗, 病情恶化, 脑损伤, 脑水肿, 不典型, 症状, 威胁
摘要: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若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导致脑水肿、脑损伤、呼吸衰竭,甚至威胁生命.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症状并立即控制,防止病情恶化.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病因治疗,精心细致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回顾总结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发生惊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热灌注治疗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热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后行丝裂霉素(MMC)膀胱热灌注化疗.结果 34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例,好转7例,复发3例.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膀胱区疼痛,肉眼血尿14例.全身反应少见.在6~24个月复发再次电切气化切除,随访期间内未发现恶变者.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MMC膀胱热灌注化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中山;毛利峰;魏广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同期心脏瓣膜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49例,其中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1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膜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2例;移植旁路血管99支,平均2.02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发生低心排出量2例,肺不张1例,心包积液3例.4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半年再次出现左房血栓,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宏山;戴仕林;申红亚;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200例全部治愈,无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的发生,一次手术治愈率为100%.结论 采用手术结合微波的方法进行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效果好,术式操作简单,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林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甲亢23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和甲亢同属于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多因免疫异常加上遗传、环境、情绪的影响而发病.两者多单独发生,但两者合并存在者也不少见,现将我院2004年至2010年收治的23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耿鹏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处理要点.方法总结分析武陟县大虹桥乡阳城卫生院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29例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处理与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妊娠早期(<3个月)5例,妊娠中期(3~7个月)13例,妊娠晚期(8~10个月)1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妊娠转归:早产1例(婴儿成活),先兆流产2例(临床表现为术后阵发性腹痛和或阴道少量流血),足月分娩3例,其余继续妊娠.结论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合并症,尤其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较快,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腹壁被抬高,炎症阑尾刺激不到壁层腹膜,腹肌被伸直而使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等体征不明显,大网膜难以包裹炎症的阑尾,腹膜炎不易局限而易在腹腔内扩散,病程发展较快,如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流产和早产,威胁母子安全,因此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文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观察剖宫产下腹部纵切口创可贴固定与常规缝合的疗效

    多年来,各级的妇产科医生在做剖宫产手术时多采用传统的皮层缝合方法来固定皮肤的边缘使之愈合,但这使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创伤后还要接受拆线的痛苦.本文对260例创可贴固定剖宫产腹部切口皮肤与110例常规皮层缝合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

    作者:王兆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鲁山县人民医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24例疼痛明显减轻,6例疼痛减轻,无术后病情加重患者.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手法复位、双侧注入骨水泥和完善的影像学监测有助于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崔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同期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3周.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改善率、心绞痛症状改善率、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每日用量.结果 3周后,治疗组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改善率、症状改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的每日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左卡尼汀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肯定.

    作者:李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62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儿科医生十分关注MP感染带来的诸多临床问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感染症状外还可有多系统损害.现收集我院近3年内合并肺外并发症的62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肺外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晓平;江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因、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给予氟康唑治疗后治愈25例,占55.56%;好转13例,占28.89%;7例死亡,病死率为15.56%,本组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果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诱因相关.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提高患者免疫力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索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控制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或加孟鲁司特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麻杏石甘汤.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哮喘复发明显减少,控制33例,部分控制12例,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控制儿童哮喘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复发,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美;江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临床联合用药

    目的 观察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蒙脱石散及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金双歧和蒙脱石散;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8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腹痛及腹泻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疗效确切,可缩短患儿病程,改善症状,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永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自拟黄芪平喘止咳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口服黄芪平喘止咳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与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及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芪平喘止咳汤,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及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分别观察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咳嗽消失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8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黄芪平喘止咳汤与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相当,口服给药经济,使用更为方便,也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患者,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并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并且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

    自20世纪60年代初纤维胃镜应用于临床,经过50年的推广普及,胃镜检查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器械革新和操作方法的改进,胃镜检查已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与B超等无创检查相比仍属侵入性腔内操作,除引起受检者焦虑、恐惧等多种不适外,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我国内镜学会统计2 082 893例受检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占0.012%,而美国胃肠内镜协会统计200 000例胃镜受检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13%,病死率为0.004%[1].尽管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有些甚至罕见,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和结局,恰恰又与医生的风险意识、操作技术、判断能力及处理措施密切相关.故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胃镜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讨论如下.

    作者:田春阳;陈娅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生长发育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IDM)生长发育情况,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儿童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8例IDM进行了系统管理(IDM1组),与68例儿保科体检的正常婴儿(对照组)及60例非系统管理IDM(IDM2组)进行了比较,观察其体格、智能发育及气质类型进行了随访.结果 IDM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水平有关;IDM1组围生期总的并发症明显低IDM2组(P<0.05),至1岁时体格发育达标率及智能发育均高于IDM2组(P<0.01)及与对照组近似;儿童1岁时气质评估无明显差异.结论 IDM母亲孕期控制血糖、婴儿出生后进行系统管理,可减少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及至儿童1岁时体格和智能发育接近正常儿;远期发育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璟;严学勤;高建慧;何淑华;栾峰;陈宇明;刘仲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股沟疝分型无张力修补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分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方法 对52例腹股沟疝进行术前和术中分型:Ⅰ型15例和Ⅱ型18例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Ⅲ型12例和Ⅳ型7例采用Kugel修补术.结果 术前Ⅱ型22例有4例确诊为Ⅲ型,手术时间30~60 min,切口轻度痛,时间1~2 d,无一例术后使用止痛药,发生尿潴留3例,2例出现腹股沟异物感,阴囊积液1例,全部切口I期愈合,无补片排斥病例,随访3~24个月无切口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腹股沟疝分型适用,I型和II型可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Ⅲ型和Ⅳ型适用于Kugel修补术.

    作者:贺卫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Ⅱ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目的 分析Ⅱ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临床特征及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 统计近3年宣城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Ⅱ型前列腺炎患者,通过问卷了解其性功能状况,并用CPSFI调查表和IIEF-5问卷评估治疗前后性功能变化.结果 93例Ⅱ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者,治疗后有21例性功能恢复正常,占22.58%,其中勃起功能障碍的29例中9例恢复正常,其余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欲下降治愈率为13.16%,早泄治愈率为22.73%.结论 Ⅱ型前列腺炎应注重对症治疗,症状改善可明显提高其性功能,规律性生活利于前列腺炎恢复.

    作者:张仁涛;张玉峰;胡志华;丁银满;王正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对心功能和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脑钠肽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过程中对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探讨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33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无创通气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BiPAP-Vision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ET-1、NO和BNP的浓度.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血浆者ET-l和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NO水平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ET-l、BNP水平;升高NO水平,并且能够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化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长期应用激素诱发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的方法,对24例长期使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与普通肺结核相比,长期应用激素相关肺结核临床表现以中高热、乏力多见,干咳和胸痛少见;病情重,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合并肺外结核多见;X线上多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灶分布范围较广,以非肺结核好发部位发病率高,多分布在双侧肺、中肺野及下肺野.结论 长期使用激素易诱发肺结核或导致原来肺结核恶化,对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