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临床联合用药

孙永成

关键词:细菌性腹泻, 蒙脱石散, 金双歧, 头孢哌酮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蒙脱石散及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金双歧和蒙脱石散;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8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腹痛及腹泻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疗效确切,可缩短患儿病程,改善症状,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的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临床联合用药

    目的 观察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蒙脱石散及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金双歧和蒙脱石散;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8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腹痛及腹泻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疗效确切,可缩短患儿病程,改善症状,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永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指征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指征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1996年10月至2009年10月甲状腺全切除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癌38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切除术后对侧复发8例.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2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均治愈.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或伴有远处转移或良性病变但已失去正常甲状腺组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指征.术中细致解剖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且患者心肌酶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加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治疗分析对提高生存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胎儿宫内发育与脐血瘦素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胎儿发育与脐血瘦素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共13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脐血瘦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按不同出生体质量、胎龄及不同胎龄与出生体质量的足月儿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脐血瘦素及甘油三酯在巨大儿组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低出生体质量儿组则明显降低(P<0.01),足月儿较早产儿明显升高(P<0.05).妊娠34周以前脐血瘦素水平很低,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脐血瘦素水平提高,特别是妊娠34周以后,脐血瘦素水平增高明显(P<0.01),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儿脐血瘦素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无明显改变.结论 脐血瘦素水平可以反映胎儿脂肪组织的含量,可作为评价胎儿宫内营养状态的指标.

    作者:吴晓平;冷振香;徐艳艳;吕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在超声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38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征像.结果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两端为多见,中间段较少;输尿管狭窄的部位与肾积水的程度有关,狭窄部位越高时,积水程度越重,狭窄部位较低时,肾积水程度相对较轻;输尿管狭窄的程度及病程与肾积水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龙;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共1年,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个月.观察6个月及12个月肝功能、HBV-DNA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 ;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安全,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作者:董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脾蒂结扎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脾蒂结扎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对8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丝线结扎并钛夹夹闭脾蒂,切除脾脏.合并胆囊结石者,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12例均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2 min,术中出血平均9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2例切口皮下血肿.结论 脾蒂结扎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费用低,是易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支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并设同期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莫万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盐酸利多卡因及二者混合液在经皮肾镜碎石(PCNL)术中行硬膜外阻滞的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并发症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PCNL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选第11~12胸椎间隙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于左侧卧位穿刺置管(向头侧置管留置3 cm)后注入试验剂量2%盐酸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并有麻醉平面,再注入所配置的硬膜外麻醉药物5~7 ml.Ⅰ组为0.447%盐酸罗哌卡因+0.5%盐酸利多卡因;Ⅱ组为0.894%盐酸罗哌卡因;Ⅲ组为1.5%盐酸利多卡因.观察三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三组患者均镇痛满意,术中未见患者因手术操作而主诉疼痛,平卧位和截石位时生命体征均能保持稳定,但在转俯卧位后,Ⅱ、Ⅲ组患者血压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心率出现代偿性增快.三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Ⅲ组下降明显.Ⅲ组有22例(55%)血压下降超过25%需要使用麻黄碱处理,而Ⅱ组有12例(25%),需要使用麻黄碱处理,Ⅰ组没有用缩血管药.三组患者中有部分出现寒战、躁动和呕吐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以Ⅰ组少,Ⅱ、Ⅲ组相对较多.结论 PCNL手术中应用0.447%盐酸罗哌卡因复合0.5%盐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黎生;张新建;盛莉;刘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间苯三酚联合安定用于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安定用于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0年于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及对照组(93例),当子宫颈口扩张至2~3 cm时,观察组采用间苯三酚80 mg、安定1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观察组子宫颈口从用药至开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安定能加速子宫颈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肖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强的松与布地奈德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强的松与布地奈德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采用强的松60 mg/d,顿服;B组15例,采用布地奈德2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d.1周后对A、B两组Southerlan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Southerlan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保留灌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可以起到与强的松冲击治疗同样的效果.

    作者:董玉梅;王富红;李俊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重度窒息儿消化道出血率达52.3%,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应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相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

    自20世纪60年代初纤维胃镜应用于临床,经过50年的推广普及,胃镜检查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器械革新和操作方法的改进,胃镜检查已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与B超等无创检查相比仍属侵入性腔内操作,除引起受检者焦虑、恐惧等多种不适外,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我国内镜学会统计2 082 893例受检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占0.012%,而美国胃肠内镜协会统计200 000例胃镜受检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13%,病死率为0.004%[1].尽管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有些甚至罕见,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和结局,恰恰又与医生的风险意识、操作技术、判断能力及处理措施密切相关.故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胃镜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讨论如下.

    作者:田春阳;陈娅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5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入院介绍、住院教育及出院教育等方面,采取张贴壁画、绘制墙报、播放录像、发放健康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以调动机体对疾病积极的应对方式.结果 135例患者空腹血糖在7.2 mmol/L以下者86例(63.7%),7.2~8.3 mmol/L者41例(30.1%),8.3 mmol/L以上者8例(6.2%).9个月以后复查胸片病灶吸收好转133例(98.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养成了良好的就医积极性和依从性,使患者处于积极的应对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陆学桂;王建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处理要点.方法总结分析武陟县大虹桥乡阳城卫生院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29例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处理与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妊娠早期(<3个月)5例,妊娠中期(3~7个月)13例,妊娠晚期(8~10个月)1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妊娠转归:早产1例(婴儿成活),先兆流产2例(临床表现为术后阵发性腹痛和或阴道少量流血),足月分娩3例,其余继续妊娠.结论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合并症,尤其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较快,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腹壁被抬高,炎症阑尾刺激不到壁层腹膜,腹肌被伸直而使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等体征不明显,大网膜难以包裹炎症的阑尾,腹膜炎不易局限而易在腹腔内扩散,病程发展较快,如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流产和早产,威胁母子安全,因此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文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

    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若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导致脑水肿、脑损伤、呼吸衰竭,甚至威胁生命.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症状并立即控制,防止病情恶化.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病因治疗,精心细致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回顾总结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发生惊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娅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天晴甘美)150 mg加入到5% ~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68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100 ml加入到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连续使用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生化指标,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庆杰;和振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弹性髓内针在儿童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股骨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儿均功能恢复良好,术后5~6个月拔除髓内针,未发生明显肢体短缩、过度生长、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断针等并发症,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弹性髓内针固定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龚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术后早期肠梗阻3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永福县中医院3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愈,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2 d;3例经手术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 d;无肠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以早期炎性肠梗阻为主,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对于长时间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肠绞窄趋势者应中转手术治疗.

    作者:文昌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