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龙;王辉
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探讨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364例肝切除手术中69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69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治愈65例(占94.2%),死亡4例(占5.8%),其中2例继发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继发腹腔感染死亡.结论 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掌握,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正确而充分的引流,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刘景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女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30例女青年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青年肺癌除呼吸道症状外,常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肿瘤多见于右肺,腺癌多见,周围型多见,与主动性吸烟关系不明显;肿瘤进展快,转移早,可手术率低.结论 女青年出现早期的呼吸道症状如刺激性咳嗽、胸痛、血痰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头痛呕吐,应警惕肺癌.争取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根治切除肿瘤,以提高女青年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建明;徐淑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 病例报道患者,女,40岁.高血压、头晕伴颈肩不适、上肢困痛、麻木十余年,加重1年.患者十几年前(具体不详)因头晕、恶心检查发现血压高,十几年来患者无规律断续服用降压药,间段性血压升高,每次血压升高都伴随有严重头晕,恶心、目眩,偶有颈肩不适.
作者:杨玉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
作者:荆举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若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导致脑水肿、脑损伤、呼吸衰竭,甚至威胁生命.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症状并立即控制,防止病情恶化.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病因治疗,精心细致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回顾总结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发生惊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娅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可随访的6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膀胱部分切除术21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340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部分为膀胱部分切除后及TURbt术后的患者).随访1~15年.膀胱部分切除术1、3年复发率达32.4%和61.5%;3、5、10年生存率为76.5%、58.8%和18.6%.TURbt术1、3年复发率为29.8%和63.4%;3、5、10年生存率为88.2%、65.8%、35.6%.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3年复发率为16.2%和32.6%;3、5、10年存活率为78.4%、73.7%、46.5%.结论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TURbt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不宜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
作者:薛春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医院内的一组成员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制定的某种疾病的诊疗模式.临床路径作为有效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旨在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效益/成本比例,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能够获得合理、安全的基本医疗限价服务.本研究是对2010年8月以来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行经腹/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跃;赖昌生;吴雪峰;庞贤芳;戚筱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200例全部治愈,无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的发生,一次手术治愈率为100%.结论 采用手术结合微波的方法进行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效果好,术式操作简单,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林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分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方法 对52例腹股沟疝进行术前和术中分型:Ⅰ型15例和Ⅱ型18例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Ⅲ型12例和Ⅳ型7例采用Kugel修补术.结果 术前Ⅱ型22例有4例确诊为Ⅲ型,手术时间30~60 min,切口轻度痛,时间1~2 d,无一例术后使用止痛药,发生尿潴留3例,2例出现腹股沟异物感,阴囊积液1例,全部切口I期愈合,无补片排斥病例,随访3~24个月无切口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腹股沟疝分型适用,I型和II型可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Ⅲ型和Ⅳ型适用于Kugel修补术.
作者:贺卫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的方法,对24例长期使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与普通肺结核相比,长期应用激素相关肺结核临床表现以中高热、乏力多见,干咳和胸痛少见;病情重,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合并肺外结核多见;X线上多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灶分布范围较广,以非肺结核好发部位发病率高,多分布在双侧肺、中肺野及下肺野.结论 长期使用激素易诱发肺结核或导致原来肺结核恶化,对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Ⅱ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临床特征及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 统计近3年宣城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Ⅱ型前列腺炎患者,通过问卷了解其性功能状况,并用CPSFI调查表和IIEF-5问卷评估治疗前后性功能变化.结果 93例Ⅱ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者,治疗后有21例性功能恢复正常,占22.58%,其中勃起功能障碍的29例中9例恢复正常,其余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欲下降治愈率为13.16%,早泄治愈率为22.73%.结论 Ⅱ型前列腺炎应注重对症治疗,症状改善可明显提高其性功能,规律性生活利于前列腺炎恢复.
作者:张仁涛;张玉峰;胡志华;丁银满;王正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指征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1996年10月至2009年10月甲状腺全切除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癌38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切除术后对侧复发8例.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2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均治愈.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或伴有远处转移或良性病变但已失去正常甲状腺组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指征.术中细致解剖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本质的逐渐深入,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是力求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护理模式,舒适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我们所从事的各项护理工作中都应讲究舒适护理.
作者:章丽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 ;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安全,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作者:董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因心跳骤停(CA)来院急救的140例患者行心肺复苏后的结果及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急救的140例心跳骤停患者,分析患者复苏的方式、急救时间及复苏的结果等,为临床心肺复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结果 复苏失败122例,成功18例,其中3例痊愈出院.复苏的方式、时间等对心肺复苏结果有重要影响.结论 心跳骤停是急诊医学中的常见情况,急诊工作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结果.方法 5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图像引导放疗联合NP方案化疗模式治疗.化学治疗方案采用NP方案(N:国产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使用;P:顺铂,25 mg/m2,第2~4天使用;28 d为1个周期),化疗从放疗开始第1天起同期应用,分别于第1、5周给予,放疗结束后巩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图像引导放疗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行图像引导放疗.中位放疗剂量62 Gy(55~69 Gy).结果 50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 34例,稳定 6例,进展 4例,总有效率为80%.1年生存率为74%,4例(8%)患者出现NCI CTC≥3级放射性肺炎,16例(32%)患者出现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结论 图像引导放疗联合NP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季艳霞;康振桥;杨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闭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加压疗法与单纯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单纯使用硅凝胶瘢痕贴片和单纯加压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四组各30例,Ⅰ组单纯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1月1次,Ⅱ组单纯硅凝胶膜贴敷,Ⅲ组单纯加压疗法,Ⅳ组对病理性增生性瘢痕采取局部封闭1月1次,术后应用硅凝胶瘢痕贴片及加压疗法.四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至少追踪观察1年.结果 四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3%(Ⅰ组)、56.6%(Ⅱ组)、53.3(Ⅲ组)、83.3% (Ⅳ组),Ⅳ组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其他三组,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至少半年时间长13个月,四组治疗时痊愈及显效病例,均未发现皮损复发、加重及恶化情况.结论 曲安奈德联合硅凝胶贴片加压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单纯应用硅凝胶贴片和单纯加压贴敷疗效更佳、安全.
作者:翟燕;高艳;栗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EV7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探讨早期重症病例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与预后趋势的关系.方法 216例门诊与住院病例按病情分为:(Ⅰ组)危重组17例、(Ⅱ组)早期重症组167例、(Ⅲ组)普通组32例.分别比较三组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其中早期重症组病例12~24 h后复查血常规1次,根据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分为:A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组49例;B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53例;C组,白细胞下降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67例.结果 ①不同病情病例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项指标统计分析:病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05),年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4.9,14.15,25.98;P<0.01).②A组,49例中4例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危重症转化率8.16%,B组与C组,危重症转化率均为0,A组危重症转化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足口病(EV71)病情与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关,病情越重、血象越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动态比值变化对预后趋势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姚令良;康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过程中对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探讨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33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无创通气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BiPAP-Vision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ET-1、NO和BNP的浓度.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血浆者ET-l和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NO水平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ET-l、BNP水平;升高NO水平,并且能够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化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63.34%,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显著,具有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宫民庄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