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

史振乾;黄文起

关键词:Ⅱ型神经纤维瘤病, MRI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FLAIR序列行Ax、Cor、Sag三个轴向扫描,并行增强扫描,综合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结果 根据NIH的诊断标准,9例患者均患双侧听神经瘤,3例合并多发脑膜瘤,3例合并脊膜瘤,2例患者合并晶状体后包膜下浑浊,4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结论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可表现多样,其典型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皮损少见.MRI增强扫描对较小听神经瘤及神经纤维瘤、脑脊膜瘤检出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优势.MRI是目前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佳影像学诊断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剖宫产手术患者在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期间的阻止完善率和循环不稳发生率.方法 选择行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L组为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0.6%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S组为腰麻组,L组、S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结果 B组与L组阻滞完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S组循环不稳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6%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时,其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与腰麻效果相当;而循环不稳定发生率又明显低于腰麻组,是产妇硬膜外麻醉的一种理想药物.

    作者:石春来;马继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

    目的 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华焕;胡汉生;范震波;余升华;杨展祥;赖彩永;曹灿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麻花丝树脂夹板固定55颗外伤松动牙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对于外伤松动牙使用扁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法与使用麻花丝树脂夹板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6岁8个月至11岁2个月儿童的106颗外伤松动恒前牙,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麻花丝树脂夹板法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扁钢丝树脂夹板法进行固定,20天后去除固定装置.治疗前、治疗后1、3、6、12、24个月,分别拍片,观察牙根发育及根尖周情况,同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94.5%,对照组成功率为92.1%,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花丝树脂夹板法固定外伤松动恒前牙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李路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1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乐县人民医院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病初均表现为高热,血象3系或2系受累,6例治疗效果不佳终放弃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死亡2例,仅5例治愈出院,其中4例近期随访无发病迹象,另外1例女性患儿出院2周后又出现发热,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 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为罕见的恶性疾病,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临床医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提高该病治愈率.

    作者:林发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 对24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小儿咳嗽的病因有呼吸道炎症后咳嗽(26.67%),支气管异物(20.83%),鼻后滴流综合征(15.00%),咳嗽变异性哮喘(12.92%).小于1岁婴儿慢性咳嗽以呼吸道炎症后咳嗽和误吸乳汁为主(62.71%),1~3岁小儿以气管、支气管异物和呼吸道炎症后咳嗽为主(70.09%);大于3岁儿童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鼻后滴流综合征为主(68.92%).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根据年龄段不同而异,主要病因有呼吸道炎症后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异物,其病因虽复杂,但是经过深入分析,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能确定绝大多数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网状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58例的疗效

    目的 探讨网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经切开复位网状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的髌骨粉碎性骨折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X线复查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0周.随访2~14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膝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屈伸受限及跛行,无钢针松动、钢丝断裂;优4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网状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无克氏针固定之针尾触痛、皮肤破溃等,为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山莨菪碱局部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寒冷、早产、缺氧、感染、入量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嗜睡、拒乳等全身症状,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预后严重,病死率高达25%~75%[1].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2].现报告我院新生儿科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涂抹进行硬肿部位局部按摩,在体温恢复、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食奶量恢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段秋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住院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化护理

    目的 探讨住院癌症患者术后及化疗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其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86例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其家庭经济条件、家人关爱程度、病情变化、性别、年龄、疾病类别、住院环境及护理人员的态度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不同的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使其解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达到佳疗效.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帕瑞昔布提高术后静脉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减少术后静脉镇痛(PCIA)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PCIA不良反应,提高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选取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普胸、骨科、普通外科手术患者200例,术后均采用PCIA,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随机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或生理盐水8 ml,并于手术结束接PCA泵.记录术后12、24 h按压PCA泵次数,记录术后12、24 h患者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观察PCIA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组可明显降低术后12、24 h按压PCA泵的次数(P<0.01),明显降低术后12、24 h患者休息和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P<0.01),降低Ramesay镇静评分(P<0.05).结论 普胸、骨科、普通外科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可明显减少按压PCIA泵次数,降低PCIA不良反应,提高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雪萍;刘江洪;刘才堂;杨瑞玲;丑维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硝酸甘油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局部麻醉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麻醉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5例,试验组245例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混合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入50 ml生理盐水抽取5 ml)局部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用量1~2 ml;对照组240例,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1~2 ml局部麻醉;两组穿刺成功后,均经鞘管注入利多卡因30 mg、硝酸甘油300 μg、普通肝素钠3000 IU;观察术中RAS发生率、经桡动脉手术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桡动脉穿刺成功237例(96.7%),对照组穿刺成功230例(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发生RAS 7例(3.0%),手术成功223例(94.1%);对照组发生RAS 17例(7.4%),手术成功201例(8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麻醉,能够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增加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子云;邢志娟;李予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管状胃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管状胃的做法改进及其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对126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左侧开胸颈部吻合手术,食管次全切除,用改良的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并重点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改进.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经过上述手术后,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乳糜胸发生,无胃出血,无胸胃排空障碍.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左胸腔积液4例,心律失常3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术后2周常规行钡餐透视检查,空腹透视观察无胃潴留现象,吞钡后可见胃排空良好,胸部正位片几乎看不到胸胃,术后随访1~2年,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这种管状胃的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安全有效.解剖学上与生理食管更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及胃部血液循环,对胃的功能影响较小,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减少了胸胃对呼吸的影响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高新芳;赵国强;宋宣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56例MRI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经CT、腰椎穿刺、手术或治疗后复查证实.MRI扫描机为SIEMENS公司的0.35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仪,采用常规T1WI、T2WI、Turbo Dark Fluid序列扫描.结果 低场强MRI条件下,在常规SE序列、T1WI、T2WI像均难以发现异常信号改变,而Turbo Dark Fluid序列显示脑沟、脑池内明显条状高信号.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Turbo Dark Fluid序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发现不同时期及CT所难以显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价值较大.

    作者:刘辉;叶达林;陈朝阳;段军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浆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影响,探索阿托伐他汀影响AMI后心肌胶原增生的机制.方法 入选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片的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A1组(20 mg,每天1次,n=40),A2组(40 mg,每天1次,n=45)、A3组(80 mg,每天1次,n=39)和阳性对照组(P组,n=40)、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C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2、4周分别测定PⅢNP、MCP-1水平.结果 用药2周后A1、A2和A3组PⅢNP、MCP-1水平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其中A2组明显低于A1组(P<0.05),A3组明显低于A2组(P<0.05),A3组较A1组有显著下降(P<0.01);A1、A2、A3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后2周A1、A2和A3组PⅢNP和MCP-1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0.59和0.62,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脂正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化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Folley's尿管致尿道损伤1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总结留置Folley's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0例留置Folley's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经过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尿管成功,2例行纤维膀胱镜尿道会师术成功.结论 对尿道解剖、Folley's尿管特点不熟悉及意识障碍患者无意识拔出尿管,均是导致尿道损伤的原因,对尿道损伤行微创处理安全有效.

    作者:刘勇;刘强;陈亮;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形成63例

    目的 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形成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 将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4年收治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形成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急诊在静脉全麻下行血肿清除、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部分患者行额、颞叶切除内减压或天幕切开术;对于血肿超过80 ml或短期内出现双侧瞳孔散大者,先快速小骨窗清除部分血肿后再行上述手术;伴有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全组63例中,死亡9例,病死率14.3%;存活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使用Barthe1指数评定,良好21例,中度残废l5例,重度残废l0例,完全依赖8例.结论 急诊手术尽快清除血肿、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脑组织保护、脑疝复位或天幕切开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瞳孔散大固定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古奕冕;李林繁;詹辉;陈国江;周厂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先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将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 91.2%,明显高于胃镜的60.4%(P<0.01).结论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性质较胃镜能做出更准确判断,并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超声内镜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及良、恶性的判断尚存在一定困难.

    作者:秦宝山;郭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细胞癌手术切缘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初治的肝癌患者,共纳入64例,根据切缘大小分为两组并给予随防,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宽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窄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两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切缘>1 cm可延长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作者:杨海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奥曲肽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抑酸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奥曲肽,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81.3%;治疗组出血停止时间为2.5 d,对照组出血停止时间为3.6 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结论 奥曲肽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裕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髌骨爪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髌骨爪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分体式髌骨爪加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36例,根据髌骨骨折分型:本组均为粉碎性骨折,且有分离移位.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陆裕朴等膝关节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优33例,良2例,可1例.结论 髌骨爪结合有限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活动,康复快、疗效确切.

    作者:沈军;沈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pPNET 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例病灶位于胸腔,1例位于颈胸部,1例位于髂骨,1例位于大腿.CT显示大部分病例主要表现为边界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极少钙化,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发生于骨的PNET 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 外周性PNET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特征;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和发现远处转移.

    作者:欧志强;丘焕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