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妹
高血压痛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传统观念多从“阴虚阳亢”论治,虽能改善症状但难以巩固或提高疗效.吴颢昕认为高血压痛在血脉,脉道不利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在“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理论基础上,提出本病核心部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张从心论治高血压,认为本病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常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化痰逐瘀为辅,尤其注重活血并贯穿始终.
作者: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头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照组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分开进行,治疗组将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12周结束后,以步态分析系统分别测定患者步行过程中支撑相中期双侧足底不同区域的压力分布比.结果:健侧足底治疗前及治疗后各区域压力比无明显变化.患侧足底组内比较,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第1趾、跖骨头2~3负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跖骨头4-5、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第1趾、跖骨头2-3负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结论:互动式头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过程中患侧足底压力分布,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作者:张绍华;张天奉;王玉龙;肖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系统评价灸法辅助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灸法辅助西药治疗强直性眷柱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8项RCT共计14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灸法辅助西药治疗总有效率较高,ESR值、CPR值明显降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灸法辅助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但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相对偏低,需要今后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补充验证.
作者:孙术宁;卢洋;陈国铭;陈兴华;陈新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刘涓子鬼遗方》治疗痈疽相关内容的整理,从病名病机、辨证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剖析了刘涓子治疗痈疽的治疗思想和用药经验.刘涓子根据痈疽的发病特点、症状特征及病势过程分期论治,认为痈疽发病之病理因素为火热,主要发病机理为热毒郁滞、血壅内腐,故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时刻不忘祛火有路,使火散热消;组方以“托”为主重用黄芪,营卫、气血同调,内外兼治,以多种剂型配合灵活的用药思路,为当代外科临床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陆玲;任威铭;吴承艳;孙锦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历年来在中医古代医籍文献中很少提及“肺阳”者,关于“肺阳”与“肺阳虚”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故通过对“肺阳”及“肺阳虚”相关理论的梳理,以中医学脏腑阴阳体系为理论指导基础,从藏象学说和生理病理的角度对“肺阳”以及“肺阳虚”加以阐述,发现“肺阳”即是肺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和兴奋作用的部分,即“肺之阳气”.而“肺阳”的生理功能又可以归纳为温煦机体、防御外邪、司肺气之宣发、调节全身水液输布和代谢等几个方面.“肺阳虚”则会出现咳喘无力、乏力神疫、四肢不温、畏寒、痰白量多等阳虚不温的症状.从理论和现代实验研究角度都进一步证实“肺阳”的存在,这不但为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医理论.
作者:常兴;张恬;颜培正;张庆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尝试采用重复增量修剪法对457例卒中后吞咽功能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机器学习,探讨患者个人证候体征对显效率的影响.方法:从病历系统中提取符合纳入条件的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重复增量修剪算法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机器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显示,吸烟与否、肥胖患者、血糖偏高、疾病分期等是对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显效率影响大的因素.结论:采用重复增量修剪法对卒中后吞咽功能患者显效率判断率高,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做临床决策.
作者:张宾;罗晓舟;王澍欣;贺君;徐展琼;李克嵩;朱欢欢;庄礼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动-定序贯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在先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总结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所创立的以“症脉-核心病机-主证-治法-药串”为诊治特点的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本文以“动-定序贯八法”为指导,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对哮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核心痛机进行动态把握,以核心病机-浊痰闭肺为出发点,以宣肺化痰为基本方法,兼以疏风、散寒、清热、渗湿、化瘀、理气等治标之法,运用上下同治、表里同治及五脏同治对哮病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梁庆顺;段力;范冠杰;符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温肾强身散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和骨矿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温肾强身散高、中、低剂量组和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去除术,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处理,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处理4周,计算胸腺、脾脏及肾指数,检测血清钙(Ca)、磷(P)含量,测定大鼠股骨的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并进行股骨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肾强身散组大鼠胸脾指数明显升高,血清Ca、P含量明显升高,股骨的骨微观参数骨含量均得到良好的修复,骨生物力学参数中大载荷、弹性模量得到明显修复,骨小梁排列规则,数目增多、增宽.结论:补肾中药温肾强身散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股骨组织中BMC的水平,进而抑制骨组织的吸收,促进骨组织的形成.
作者:安方玉;刘永琦;颜春鲁;宋敏;王勇平;席永斌;马正民;牛彦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王凤议的“性理疗病”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其中包含三界、三性、三命和四大界等内容,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治未病”理论不谋而合,而性格的五行性、五毒致病学说、性理疗病的方法及以五常养五脏等内容,又与“情志致病及治病”理论相类似.该思想教人转移境界和化性立命以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拨阴转阳、转化性格以达到“已病防变”的目的,旨在强调性心身的完全统一,“心、身、意、志”的转化与“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性理疗病思想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弥补了情志致病及治病之不足,同时亦促进了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和充实.它是对“未病先防”与“已病防变”进行的全新阐述和全面概括,亦为《内经》的“治未病”领域开拓了新的视野,故欲就其中“治未病”理论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张雪;徐鹏;郭家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33例高血压病患者行高血压病门诊中医病历表格确定中医证型;依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计算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和RWT(相对室壁厚度),并特惠者分组,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的排序为左心室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在IVST(室间隔厚度)和LVMI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火亢盛型在IVST和LVMI方面明显低于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则在IVST方面明显高于其他3个证型,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分别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痰湿壅盛型和阴阳两虚型以及阴阳两虚型为主.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左心室构型具有一定的关系,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心室重构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解静;张改英;李菁;史娜;代二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阴阳是中医的根本,阴阳辨证是中医学八纲辨证的总纲.中风及其并发症多具有不言、不动、不记甚至不醒的阴属性特点,通过具象阴阳理论,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生理病理、影像学以及流调治疗学方面剖析中风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机特点,不难发现“阳气不足”其实是病机中的关键,“阴有余”是临床表现的关键,“阳不足,阴有余”为中风病及其并发症的证本质,根据这一证本质设定的“益其不足(阳),损其有余(阴)”理论指导中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可以执简驭繁、事半功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贾奎;王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体癣为病菌侵入表皮后寄生于表质层,只在局部引起轻度的炎症,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常可见丘疹、水疱,表面一般无渗液.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而体癣动物模型主要是根据症状设计的动物模型.目前体癣的发病原因有多种,现有动物模型多只是反映体癣的某些特点.汇总成体癣动物模型规范(草案)体癣动物模型为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在基于对体癣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上,形成体癣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本文旨在梳理已公布的出土涉医简帛中的外科、骨伤科史料,按现代中医病证进行分类,通过其病名解析、疾病治疗等方面,尽可能地厘清战国秦汉时期的外科、骨伤科概况,以期对这一时期中医外科作出更为全面恰当的评价.
作者:庞境怡;张如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当前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以活血化瘀利水为法,然经临床实践验证发现,单纯应用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多有局限.本文结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立足气分、血分、水分三者的关系,探讨“血不利则为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发展过程中因“血不利”而致下肢肿胀的机理,并认为“血不利则为水”之治法精要,不仅在于“活血化瘀”更在于“温阳化气”,借阳和以助融运.
作者:王有玲;周毅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经络的实质一直是经络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迄今为止仍采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使得经络之谜渐渐拨开云雾.笔者在查阅近30年经络实质相关研究文献中发现,各家学说虽多次提及淋巴管系,但大多一笔带过并未给予太多重视,关于经络与淋巴管系相关性的研究少之甚少.因此笔者整理国内外关于经络与淋巴管系研究文献,从经络循行路线与淋巴管系解剖走向的相关性、穴位处淋巴管解剖结构、针刺对淋巴管系影响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及适当补充,认为淋巴管系是构筑经络实质不可或缺的部分,淋巴管系学说的提出为经络与淋巴管系之间关系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以及开拓了新思路,丰富了经络实质的内涵.
作者:曾荣华;欧阳厚淦;周露;彭珊;汪建民;高书亮;吴慧婷;欧阳彦楚;崔田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不同剂量下当归六黄汤对非肥胖型糖尿病的预防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50只NO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二甲双胍)、L组、M组及H组.培养4周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小鼠进行OGTT与血清胰岛素检测,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胰岛Bax、Bcl-2的表达,余下小鼠观察至26周分析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4周后阳性药组、M组、H组整体血糖水平降低且H组糖耐量能力高,各组血清胰岛素水平(F =21.102,P=0.014)、糖尿病发病率不完全相同,阳性药组、M组、H组均与模型组存在显著差异.秩和检验显示各组胰岛炎评分存在明显差异,阳性药组、M组、H组中Bax、Bax/Bcl-2水平明显减少,且剂量越高效应越明显,而Bcl-2表达水平则相反.结论:当归六黄汤对非肥胖型糖尿病有一定预防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炎症、降低胰岛细胞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庹玲玲;刘畅;全毅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金陵本是该书的原刻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以往的研究,该本在当今世界只存有8部全帙,4部残本.2008年,河南民间藏书家晁会元收藏到《本草纲目》金陵本的制锦堂重修本;河南民间藏书家近又收藏到两部《本草纲目》金陵本(残本).其一是由河南郑州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泽田收藏(邢藏本),今存文41卷图2卷;其二是由河南洛阳白河书斋的传承人晁会元发现的撮元堂本,令存12卷.
作者:张志斌;郑金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中医外治法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中医外治法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种不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有患者8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防寒保暖对照组比较,中医外治组能显著降低周围毒性发生率[OR =0.23,95% Cl(O.16,0.31)],降低2级以上神经毒性发生率[OR =0.41,95% CI(O.32,0.51)].结论:中医外治法能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中药并不具有统一性,评价疗效尚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更多设计合理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杨丽娜;吴万垠;李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人参安神汤见于明代医家万全《幼科发挥》附方中,其记述简约.清代儿科名家夏鼎所著《幼科铁镜》亦见此方,由人参、茯神、当归、枣仁、麦冬、生地、黄连组成,原意为小儿心血不足之失眠而立.该方谨守失眠“营虚神扰”核心痛杌,配伍具有养营与安神同施、滋养与清泄合用的特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体现出张仲景“方从法出”思想,可以随证变化而灵活化裁.
作者:周萍萍;诸毅晖;李娜;乔玲;成词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刘完素提出病邪兼化学说,包括病邪相兼和病邪转化两种形式,而痰浊、血瘀两种病邪的相兼与转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为常见.痰浊和血瘀既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又是两种致病因素,在某种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兼化致病,形成“痰瘀兼化”病机,在冠心痛的发展过程中居重要地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胡镜清研究员首次明确冠心痛“痰瘀兼化”病机.本文对病邪兼化尤其是痰瘀兼化,以及痰瘀兼化所致的痰瘀互结证与冠心痛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做一阐述,旨在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瘀兼化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雒明池;刘昳佳;李琳;高杉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