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4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子宫填塞纱布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阴道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和术中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具有较大的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和术中总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心脏外科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32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的患者行CBP,观察其临床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在CBP期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全身水肿减轻,症状好转;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血氯(C1-)均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钠(Na+)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27例经CBP治疗3~12d进入多尿期,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有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CBP是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有效安全的方法,而CBP治疗过程中血液净化护士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严密监护、合理使用抗凝剂、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做好液体平衡的监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是CBP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吴新莲;黄玲;杨慧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高血压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试验组23例给予硫酸镁+丹参+山莨菪碱+盐酸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液粘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较佳,改善患者血浆粘度的同时降低患者血压指标,提高母婴生产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兵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采取妊娠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分娩和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4例高危孕产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7例患者采取基础管理作为对照组,另57例患者采取妊娠管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结果根据对所有患者进行的随访中看到,研究组患者剖宫产率有47.37%,明显少于对照组剖宫产率75.44%(P<0.05);且研究组新生儿早产、流产以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均为1.75%,比对照组早产率10.53%、流产率8.77%以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8.77%少(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孕产妇采取妊娠管理有助于顺利分娩,降低新生儿异常以及死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应用.
作者:周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总结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 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透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采取规范化护理的实验组(30例).对比两组腹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腹膜炎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0%、腹膜炎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透治疗期间采取规范化护理干预利于降低腹膜炎发生率,符合患者护理所需,建议推广实施.
作者:华琴;邵振莉;李顶峰;陈健 刊期: 2017年第31期
在医疗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多发的当今,医患关系的发展也瑜伽紧张,时常会有一些医患纠纷类的新闻爆出,医患关系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医疗诉求.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作为医患关系的调解人员如何在既能稳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又能大限度的维护医院以及医生的利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调解人员的素质是要有一定的要求的,无论是调解人员的业务、品格以及其心理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良好的素质才能更加高效稳定的化解医患矛盾,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
作者:季辉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分型方式与治疗方法解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以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为诊断的124例患者,解析其骨折的分型并解析其对应治疗的有效方式.结果:入组者平均术中出血量(572.6±23.9) mL;手术平均时间为(131±24.7)min.经1年时间随访,仅D型16例股骨基本功能良好恢复,其余108例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本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预后现象.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采取先分型再对症治疗的方法,可提高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作者:张毅;熊灿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治疗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综合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退黄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71.1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为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儿加快恢复,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兴聪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抗厌氧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厌氧菌感染临床处置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讨论抗厌氧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策.结果:临床处置厌氧菌感染有四大误区,应根据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合理使用.结论:临床使用抗厌氧菌药物的时候,应坚持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吕爱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析.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特殊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特殊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产梗阻的几率要大于特殊组患者,同时,特殊组患者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各个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使患者手术疗效更具保障.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普理灵网片在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60例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加用普理灵网片治疗患者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普理灵网片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感染几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评价输尿管支架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1月-2016年8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非复杂性输尿管结石106例,选择留置输尿管支架44例,纳入支架组,未留置输尿管支架纳入对照组.均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研究.结果:支架组血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残留、泌尿系感染、排尿困难、尿液反流、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可降低非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降低尿路刺激症状发生风险,不会增加感染、排尿困难发生风险,但可能增加血尿发生风险.
作者:徐西宽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可;孙祥荣;刘曙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骨科诊治的患者8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临床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干预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选择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骨科患者.
作者:周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双心病人30例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双心病人30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接受西医治疗的15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较比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3.4%)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双心病人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袁佳;薛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小结的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声带小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干预措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小结的围术期护理划分为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和手术后护理三个护理阶段,心理护理在整个围术期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用语言与患者不断交流,并分散患者注意力,可以减轻其疼痛,在术前护理及术中护理中均有体现.
作者:佘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例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各41例,对分别应用上述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儿均明显短于参照纽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儿明显高于参照组[92.68% vs.73.1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乙胺碘呋酮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把他们分为每组各有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比较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实验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0.0%,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产生副作用的概率为6.7%,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药物相比,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服用乙胺碘呋酮,疗效更明显,副作用少,安全程度高.
作者:黄红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遵医率、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67% VS 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可以显著的改善AMI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配合能力、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作者:徐莹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患儿中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资料均为在我院接收的小儿肺炎患儿,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方式,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9.02±1.36)d,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4.33±1.52)d,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静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惠 刊期: 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