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镜清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将88只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和大补阴丸高、中、低剂量组7组.采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制作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在灌胃给药3个月后,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补阴丸高、中剂量组TBV%显著增高,TRS%、TFS%、MAR、mAR显著降低.结论:大补阴丸对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汪文来;刘梅洁;于峥;李艳;王少君;刘红;潘静华;王震;赵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运动人体科学关注提高运动成绩和防范伤病的科学原理与技术体系,力量、速度、柔韧这三项基本身体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西医生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科学基础,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可预测、可预防、可参与、个体化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中医本征是信息医学,与西医结构医学本征不同,能够更好地发挥对上述新发展方向的支撑作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九官八风”范畴提供了对人体功能、时间结构、空间环境的说明框架,“气化”“运化”“疏泄”范畴提供了对生命运动机制的阐述框架,并与“力量”“速度”“柔韧”三项基础身体素质密切联系,“虚”、“瘀”、“毒”范畴则对机体异常状态提供了概括框架,可作为调整干预机体状态,使之恢复正常或挖掘机能潜力的理论基础.
作者:马天耀;马晓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庄子》以阴阳喻万物,以恬淡无为蓄养人生,故蕴含了天人合一、静以疗疾的思想,其中不乏一些医学语词的记载,如表示病之总名的“疾”“病”等,表示病名、病证的“龟手”“漂疽”“溲膏”等,表示病因病机的“阴阳不和”“内热”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医学发展的历史风貌.整理考释这些医学语词,对于深入开展先秦医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付慧艳;王明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伤寒论》中处处贯穿扶阳思想,阳气未伤者防患于未然,阳气既伤者温助阳气.阳气贵在流通,阳气不能枢运亦可致其不足,此时运通阳气即是扶阳,故张仲景的扶阳法主要体现在温补阳气与运通阳气两方面.故分析辛味药在六经病中所起的通阳、护阳、运阳及回阳的作用,如通阳扶阳以辛甘温,清热通阳以辛寒,调枢运阳以辛苦,温扶阳气以辛热,指出了张仲景对阳气的重视,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作者:朱红梅;周扬;李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枢机,是调控疾病有序定向级联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黄帝内经》注重审识病机以及刘完素的病邪兼化等理论出发提出病机兼化之论,并以此解析冠心病病机演变规律,即阳微阴弦为冠心病病性总括,痰瘀相兼互结为冠心病基本病机并贯穿始终,早期“湿化”、活动期“热化”与后期“虚化”是冠心病主要病机变化.我们提出病机兼化论并应用于阐释冠心病病机演变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从病机层面理解疑难复杂疾病病证关系和把握其演变规律,在明确痰病基本矛盾的同时,兼顾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达到规范性和个体性的辩证统一,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胸主动脉缩窄法(TAC)制备高血压模型,观察长期连续给予红景天苷对大鼠血压、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COX1及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红景天苷干预治疗12周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值及死亡率,改善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对PE的反应性增强及时Ach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减弱;上调高血压大鼠血管COX1表达水平,抑制COX2表达,并能明显减少高血压引起的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结论:长期给予红景天苷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异常,有效降低血压,并可能通过抑制血管重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张涵;陈海琪;赖世龙;张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虽经后世注家的释义,仍有令人费解之处.故时至今日,对原文反复推敲、前后互参,仍是领悟其中奥旨的有效途径.故就阳明病提纲证“胃家实”的含义及其所涵盖的证候进行探讨,通过文字与医理双重层面的分析,结合张仲景在阳明病篇的行文特点而得出结论,即“胃家实”是阳明腑实证病机特点的反映,是张仲景对阳明病关键证候的概括之言,其作为阳明病提纲起到了执简驭繁的纲领性作用.
作者:朱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升降散是升清降浊的代表方,结合5则验案,探讨升降散在五官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火郁五官疾病的病因有外邪入侵、情志因素和体质;其发病因素有外邪入侵、过于保暖、过食温补食物、当令季节和居住地域改变等;其机理一是五官有位置在上、直接与天气相通的特殊性,六淫中风,火、暑、燥等阳邪尤以火性趋上,上者上之,首先易犯上部清窍,二是内脏火郁循经上炎;其辨证要点在于火郁五官疾病的主症伴见一系列火热症状;其治疗应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与其他方药配合,既突出该方升清降浊之特长,又顾及相合方药之妙用,则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舒鸿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对其诠释虽各持己见,但都是从中医治病的角度进行阐述.故将依据药食同源理论,从形、精不足与体质的关系以及食养食治入手,对“温之以气”“补之以味”加以补充诠释,着重关注由形精不足所致的偏颇体质,以及如何改善偏颇体质以防止由此所导致的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卞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以叶天士《温热论》“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论述为主线,按照肺肝脾同病、风湿热搏结的病变机理,依据临床症状将急性湿疹分解为风邪郁表、热结三焦、湿中伏火3个证型,依据证型特征分别确定透风肃肺、清热凉肝、渗湿健脾3个治则;依据治则要求以辛凉轻宣之剂透风于外,使在表之风邪不得助长内热;以苦降寒凉之剂清热于中,使郁结之邪火不得伤津动血;以甘淡利水之剂渗湿于下,使停蓄之水湿不得都蒸蕴结,同时强调透风、清热、渗湿并用,辅之以凉血散血、解毒消疹,结合临床实践探究急性湿疹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郝云;吴红彦;窦建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郁证多由情志内伤而致脑神失调、肝失疏泄、脏腑气机逆乱,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咽部异物感、胸闷、太息、食欲不振、心情烦躁、睡眠障碍等,常见于抑郁症、强迫症、咽喉神经官能症(梅核气)、癔症等,采用调神疏肝针法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典型案例整理总结以供同仁参阅.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三则白塞氏病的临床验案,阐述了在白塞氏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张仲景甘草泻心汤清热祛湿解毒之常法,临床中辨证当灵活变通.湿热郁滞、口疮反复者不可一味清热解毒,要重视疏肝和通腑的作用,通过通腑泄浊畅气机之法以祛肝脾湿热,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并能防苦寒直折伤阴;兼见皮损红斑者,以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血滞程度深浅,合理选用和血行血、活血散瘀以及破血逐瘀之药;疾病后期阴伤或久服激素药物者重滋养肝肾之阴,通过潜纳妄动之相火以正本清源,异病同治,临证贵在变通.
作者:杨程;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方(QRHX)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方药对CIA大鼠骨破坏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热活血方药组、依那西普组.通过滑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对各组大鼠滑膜DKK-1、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通过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KK-1、β-catenin、TCF、LRP5的蛋白含量.结果:滑膜病理显示清热活血方药组大鼠滑膜中的炎症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清热活血方药组大鼠滑膜中DKK-1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DKK-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β-catenin、TCF、LRP5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能降低滑膜炎症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中DKK-1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β-catenin、TCF、LRP5的表达,可能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通路在CIA大鼠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骨保护作用.
作者:李波;姜泉;巩勋;吴振宇;唐晓颇;杨卉;焦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在收集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穴位敷贴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心绞痛穴位敷贴处方128条,其中膻中使用频次高,其次为心俞、内关,常用的腧穴配伍为心俞与膻中,经络分布以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居多,腧穴分布以胸腹部、背部居多,选穴重视特定穴.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临床选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故应重视局部取穴、前后配穴,特定穴是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洁;樊海龙;范华英;柏琳;赵凌;任玉兰;陈姣;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对IgA肾病病因病机、营卫学说理论及IgA肾病与营卫二气关系的梳理,归纳出营卫失调导致IgA肾病发病的机理及调和营卫法则治疗IgA肾病的理论依据,并从现代免疫学理论角度探讨营卫二气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以调和营卫法则确立的自拟方益气固本调免方治疗IgA肾病的可行性,从而提出营卫失调是IgA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关键,调和营卫是既继承传统理论又符合IgA肾病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认识的治疗法则.
作者:李雯雯;贾维;沈沛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玄府与络脉均为中医理论的微观概念,二者同是中医学人体结构中遍布全身且为细小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有不明之处.通过系统整理玄府与络脉的结构、功能、病变、治法内容,指出玄府与络脉在结构上相互补充,功能上共同担负着气血流通、神机运转的作用.玄府开阖失司与络脉通利不及是病变发生的基本病机,调节玄府开阖与通补络脉虚滞是基本治疗原则,故旨在完善微观理论内涵,以期为临床指导微观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陆鹏;由凤鸣;胡幼平;周龙甫;侯君;潘迪;刘丽香;任凤艳;呼永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冠心痛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脏腑亏虚为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邪气侵袭心脏脉络为标.笔者跟随施小墨教授临证西医辨病、中医辨证,配伍用药,善用药对,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祛除病因,调和气血,从而解除病痛.
作者:李智;李思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结合方法造模,并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进行药物反证评价模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升高,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干预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特征相似,并佐以祛痰化瘀法治疗有效,证明该法成功复制了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杨宇峰;曹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草纲目》解释“相须”即“同类不可离也”.我们通过整理古代和现代文献,结合现代系统论理论认为相须药对常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特点,其增效作用是非加加性的体现.因此,建议重点进行相须药对(如人参白术相须治疗脾虚证)配伍前后物质基础、生物活性作用强度、作用靶点、调节方式等方面对比研究,以揭示相须“同类不可离”的科学内涵.
作者:敖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探讨天津市2006 ~2013年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医疗气象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 ~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按四季、六气分别进行归类,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按四季划分,过敏性鼻炎秋季高发,与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与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按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四之气高发,与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与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发病有季节性,不同的季节划分方式以9月高发,平均风力为主要气象因素;以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优于四季划分.
作者:刘丹;史丽萍;袁卫玲;步怀恩;杨东;杨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