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宁;李金田
《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经验集录,书中“痹”篇对痹病辨治论述较为详尽,是其治痹医案的重要篇章.通过研读《临证指南医案·痹》中所载医案,分析总结其治疗痹病特点,发现叶天氏辨证治疗痹病时多法相参,在辩寒热虚实的基础上,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久病入络”学说以及奇经辨治,强调以“通法”治痹屡获良效.其辨治痹病不仅继承了前人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辩治思想值得后世医家借鉴参考.
作者:徐子涵;蔡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属于罕见病,临床病程呈反复复发缓解表现,现代医学在急性期过后缺乏良好的控制方法.临证以肝血虚寒生风为病机,个体化辨治,在促进达到完全缓解、缩短达到完全缓解的时程、延长缓解期时间、减少复发、减轻复发的损害程度、改善或消除神经损伤病灶等方面,确实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洋;张法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左金方在体内外抑制幽门螺杆菌(hlicobacter pylori,Hp)生长繁殖的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左金方和克拉霉素对Hp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60只BALB/c小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三联组(0.351 mg·g 1)及左金方低、中、高剂量组(0.364,0.728,1.456 g·kg-1·d-1)6组,采用抗生素加Hp的方法连续灌胃7d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从第11天开始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进行血清尿素酶抗体检测以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琼脂稀释法测得左金方小MIC值为200 μg· mL-1,克拉霉素小MIC值为0.5 μg· mL-1.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小鼠胃黏膜病理切片结果均提示Hp感染动物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三联组、左金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抑制体内Hp的生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金方在体内体外均能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作者:余惠旻;侯梅轩;林敬斌;周禹练;黎莹斯;陈永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多应用皮质激素、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临床病程易反复或进展性加重.孟毅教授勤求岐黄之术,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依据中医药急治标缓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辨证施治,强调疾病动态治疗,提出“三步走”疗法,即“第一步急性发作期治疗以祛邪为主,第二步转复期治疗注重固护脾胃,第三步缓解期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刘云;羊田;李鹏辉;孟毅;崔应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骨质疏松被认为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骨质巯松无论中药或者西药,目的都是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和促进骨细胞生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案多样化.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筋伤”范畴,肝与筋关系密切;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痿”范畴,肾与骨关系密切,针对老年性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质巯松患者,从“肝主筋、肾主骨”的生理特点出发,探讨“疏肝补肾”法在治疗该病中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新颖、广阔的治疗依据.
作者:姜劲挺;郑吉元;李振豪;张伦广;马理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气阴两虚”态模型.方法:60只雄性GK大鼠(随机血糖>11.1 mmol.L-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K组、模型组、中药组各20只,另设正常Wistar大鼠20只为正常组.正常组、GK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和中药组喂饲高脂饲料,造模同时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5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等指标,光镜下观测大血管组织病理.结果:与正常组和GK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TC和TG、胰岛素抵抗、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腹主动脉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GK大鼠喂养高脂饲料的方法可制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气阴两虚”态动物模型.
作者:李海洋;覃海知;晁俊;方传明;富晓旭;高泓;谢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黄帝内经》译本数量和传播广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不同译本作为翻译研究的素材.从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出发,以书名、篇名、中医重要概念以及篇章的英译为例对《黄帝内经》两译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进行对比,并从译者的角度对影响译本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译者对译文的选择受到了译者知识背景、翻译目的、预设读者等因素的影响,后针对典籍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提出对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邱海荣;姚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方法:用2-0、4-0两种规格的铬制羊肠线分别埋置在同一穴位的脂肪层、肌肉层,每15 d埋置1次,共埋置2次.采用红外热像检测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埋线前后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的变化,并比较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值的变化.结果:同一型号线体,肌肉层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脂肪层高;同一组织层面埋线,2-0号线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4-0号线高.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在埋线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值及腰围、臀围变化值较其他组高.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有相关性.
作者: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王淑友;姚淑英;李燕燕;叶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消渴病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发展,黄元御在对消渴病的认识过程中提出从肝论治消渴病的思想,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胆胃气逆,风火合邪”皆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据此在用药方面偏于从肝入手,力倡疏肝柔肝,善于化脾土之湿气,疏肝胆之郁气,脾之湿气得化,则肝气顺畅,其论治思想对后人防治消渴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雯;王琦威;喻嵘;苏丽清;米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不和”与“卧不安”的相关性,为临床脾胃病和失眠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收集失眠症相关信息,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等,收集脾胃病常见症状.设计调查问卷,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门诊收集患者,分级积分并整理信息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数据中脾胃病症状评分与失眠症状评分数值均呈正态分布;散点图显示脾胃病组和失眠组坐标点均较为密集;运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2组脾胃症状与失眠症状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病与失眠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作者:汤皓;张茜;张晓龙;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现代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vome,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关键因素是胰岛素抵抗.中医认为,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特点与痰瘀致病相吻合.通过从中医虚、痰、瘀角度研究PCOS子宫内膜病变,认为脾肾两虚是促成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病机根本,痰瘀互结是其病机核心.在治疗上应“补益脾肾,痰瘀同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应用中医“治未病”及“已病防变”的思想,为早期干预和改善PCOS子宫内膜病变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
作者:闵璐;刘逸超;满玉晶;韩凤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通过对《删补名医方论》一书进行详细研读,从方剂的选材、方名的考释、方义的注解、药引的运用等方面对其学术思想作出初步探讨,并对其学术地位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认为其学术思想对当代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三沆;沈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吴鞠通在其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中提到他在校检《四库全书》时得吴又可《温疫论》,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观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研究《温病务辨》时不可忽视《温疫论》对其产生的影响.吴又可确为温病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吴鞠通批判地继承了吴又可学术思想,取其所长,补其所短,这在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突出.《温疫论》中使用的攻下法、攻补兼施法及润下法理论内容丰富,故主要论述吴鞠通对《温疫论》中下法的继承发展及补正,以期更好地理解运用下法.
作者:孙彬霄;马晓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前在中医药领域尚缺乏临床研究的效果比较研究相关设计要素的介绍.本研究在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出设计要素的实施细节,分别从相关指南介绍、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处理组设置、研究结局、研究分配方法、盲法、受试者偏好和期望、样本量估算、亚组分析、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本研究首次较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中医药领域开展临床研究的效果比较研究设计要素,以期为此领域的后续研究者提供方法学的指导和启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式与真实世界效果比较研究的设计理念相符,此二者的结合有望为中医药领域医疗卫生决策的制定提供更真实可靠的证据支持.
作者:陆丽明;温泽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调畅气机汤”是施小墨教授治疗气机不畅的自拟方,由桔梗、枳壳、薤白、杏仁组成.故论述“调畅气机汤”治疗气机不畅的作用机制,从月经不调、失眠、糖尿病、食道狭窄等不同病案中分析调畅气机法在常见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降、调理气机酒炙升散、纠偏以护正等.可见李东垣在临证之中灵活运用炮制类药物,既蕴含其重视脾胃在全身气血生化和调节气机升降中的重要地位,亦表现出炮制药物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国娥;刘统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甘文源是甘肃省兰州市名老中医,其用“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善守古法,疗效卓著.芥炭柴胡,妙方良效.甘文源治崩漏自拟芥炭柴胡汤为主方,血止后再以归脾丸和逍遥九收功.芥炭柴胡汤的功效是补益气血、清热止崩、疏表固卫,本于气血、鼓舞化源.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与目前治疗崩漏的常用思路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特点是重视气血,略于活血和补肾,疏表固卫也是本方的一大特色;古方令法,各擅发明.中医治疗崩漏之法应是至明清趋于成熟,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又有新的变化.明清、民国乃至50年代治疗崩漏一直以补气血为主,解表药的运用也有相当比例,而补肾和活血化瘀不受重视.但至90年代后,补肾和活血化瘀已占主要地位.善守古法,历久弥新.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重视气血,佐以疏表固卫,略于活血和补肾,正是善守滥觞于明清,延续至50年代的治崩漏古法.本方传承已50余年,至今仍效用不减,历久弥新.
作者:陈春宇;任星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熟地寄生壮骨方对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及保护软骨作用.方法:采用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切取病变膝关节制备膝关节匀浆液,测定给药前后一氧化氮(N0)、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病变膝关节组织病理切片,按Mankin骨关节炎组织分类法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NO、TNF-α含量显著增大,大鼠膝骨关节Mankin评分值显著增大;与模型组比较,熟地寄生壮骨方各组NO、TNF-α含量均明显减小,大鼠膝骨关节Mankin评分值均明显减小.结论:熟地寄生壮骨方能降低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NO、TNF-α含量及改善其软骨形态,达到控制炎症及保护软骨的目的.
作者:林洁华;周颖燕;徐侦雄;何晓红;陈更新;陈玉兴;赵自明;何羿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考察正天丸镇痛作用以及镇痛机制,为其治疗偏头痛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小鼠连续预给药5d,采用热板、冰乙酸、甲醛3个经典疼痛动物模型观察正天丸对疼痛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疼痛模型各组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和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ELISA法检测脑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探讨其镇痛的作用机制.结果:正天丸能提高热刺激小鼠的痛阈值,延长冰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并能显著缩短甲醛致病小鼠的Ⅰ相和Ⅱ相舔、咬足时间;明显降低甲醛致疼痛模型小鼠血清PGE2、脑组织Glu和CGRP含量,显著提高外周血清NO含量.结论:正天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抑制中枢Glu、CGRP释放、降低外周疼痛介质PGE2含量、促进外周NO合成有关.
作者:付昆;付文君;魏江平;郑航;吴倩;孟诗;刘慧兰;徐世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其医德医风高尚,学术精湛,学养丰富.先从师名儒许谦学习理学,后师从河间之二传弟子罗知悌尽得真传.其援理入医,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力纠局方之弊;倡导辨证论治,将“气、血、痰、郁”作为临床辨证的纲领.与此同时,偏重“滋阴降火”,开辟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新途径,后世尊其为“滋阴派”创始人.同时为金元四大家中晚出者,从其师从许谦、理学渊源.故研读经典、融会贯通、集金元诸家之长三个方面探讨朱丹溪学术思想的渊源和形成,以期对医家学术思想研究有所启示.
作者:彭新;尹玉芳;于峥;杜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