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铃丽
目的:研究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4月开始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展开品管圈活动,对比实施活动前后不合理情况、仓库管理情况、仓库不良事件以及病区满意率差异性.结果:随机选取500份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事件,对比下,实施前不合理率为25.8%,实施后降至5.2%;仓库管理方面,账物相符、操作合格、物品完好率均明显提升;不良事件方面,取物时间从(7.4±1.1)分钟下降至(1.2±0.3)分钟,科室遭到投诉及人员迟到率显著下滑;病区满意率方面,实施前10个病区的满意度为80%,实施后提升至100%.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显著提升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艳英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一些与老年人相关的眼科疾病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本文试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三种老年眼科疾病的病理及症状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对策,以期能为老年眼科治疗提供更多建设性的理论支撑.
作者:伍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2015年10月开始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在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管理中,比较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4周,观察组吞咽困难治疗的痊愈率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
作者:眭菓;谈莉莉;王延芬;覃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肉眼识别喉返神经.观察组使用神经监测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寻找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喉返神经,可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效乾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对烧伤整形的患者实施早期整形修复的效果和对二次手术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78例烧伤整形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整形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整形修复,分析两组的修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烧伤整形是对患者创面修复的一种方式,给予早期整形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其整形效果,降低二次手术率,有效促进皮肤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婷慧;代强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麻醉的方式选择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妊高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腰麻,对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麻醉采用连续腰麻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麻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南小芳;李一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低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共50例,随机(就诊序号)分为两组(观察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X线片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成像(低场)检查.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2.0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17/25) (P<0.05);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P< 0.05.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实施临床诊断准确性高,有助于临床医生获得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值得今后应用.
作者:胥建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实施不同控制措施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防范意识(8.27+1.45)分、灭菌质量(7.89±1.28)分、消毒质量评分(8.55±1.09)分优于对照组风险防范意识(5.12±1.18)分、灭菌质量(5.01±1.25)分、消毒质量评分(6.21-±1.02)分(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供应室的灭菌质量、消毒质量评分,增加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小敏;陈清丽;蓝芬芳;莫沛仪;谢春艳;李淦清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DR及CT检查实施胸部创伤诊断的不同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先后接受DR及CT检查,对照病手术理检查结果,将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较之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CT检查各种类型符合率均高达100.00%.DR检查针对隔肌破裂并发隔疝以及皮下气肿诊断符合率也为100.00%,与CT结果一致(P>0.05).在其他相关项目检查结果符合率方面,CT检查结果均显著性超过DR检查结果(P<0.05).CT检查总体符合率为100.00%,显著性超过DR检查符合率的72.58%(P<0.05).结论:针对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DR方式相对简单快捷,但其漏诊率相对较高,而CT方式检查准确率以及清晰度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DR的补充诊断方法,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党亚蒙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00例患者,在院前,对照组患者采用了普通的液体复苏方式,观察组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与相关分析.结果:在50例经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中,死亡率为20%,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对照组50例患者死亡率为26%.另外,在患者的总共输血量,术后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院前的急救以及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的应用.
作者:邱里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对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A组采用了经胆囊管胆总管探察术(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LC)的微创治疗方法;B组,采用了内径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与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技术.通过对两组微创治疗方式的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等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可以发现,LCBDE+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在临床医学中可以得到推广.
作者:王铮;沈根海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治疗的护理,达到安全有效的促进结石的排出.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1742例结石患者行ESWL的病例资料,通过观察结石的大小、结石的位置、患者的饮水量、排石的体位、患者的年龄等都会对结石的排出产生影响分析影响排石的因素.结果:通过对1742例结石患者行ESWL碎石前的充分准备、术后心理护理,饮水指导,体位与活动,药物排石,有效的促进结石的排出.结论:对我院1742例结石患者行ESWL碎石术后指导患者每日饮水大于4000cm,不同位置的肾盏结石体位排石,药物排石,补液治疗等护理方法的干预有效促进结石排出.对肾脏多发结石,较大结石(2.0cm左右),碎石后要减慢排出的速度,可以减少碎石术后石街的形成、肾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榆尿管结石选择疼痛侧单脚跳动,促进结石排出.
作者:康利群;梁文卿;詹生虹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止痛四物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骨伤科就诊的KOA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口服芬必得缓释胶囊0.3g/次,2次/d,连用8周.观察组加用止痛四物汤口服,1剂/d,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骨关节炎指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 (x2=4.06,P<0.05);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7例,观察组9例,症状轻微,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x 2=0.31,P>0.05).结论:止痛四物汤治疗肾虚血瘀型KOA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汤立军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胃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干预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改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夏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接受腔内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腹腔可见腹主动脉夹层的假腔消失,腹主动脉和髂动脉血流正常,其他脏器动脉也都正常,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早期确诊后,应用腔内治疗进行干预,完全闭合夹层破口,恢复假腔和腹壁的正常血供.
作者:张济;俞慎林;李光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作者:钟桥;陈录兴;刘朝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方法,并进行综合护理.分析及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98.7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达到96.2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辅以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该广泛采用.
作者:张庆花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 lonic acidemia,,MMA)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特点.方法:对诊断MMA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及其基因特点.结果:MMA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3例患者多于1个月~1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哺乳差18例,运动智力发育落后18例、惊厥8例、血液系统异常14例,头颅影像的异常改变(其中18例患者行头颅影像检查,均有脑损害改变).基因检测结果:均存在MMACHC基因突变,1例仅检测到多态性,2例各检测到1个突变,20例检测到2个突变,其中5例为纯合突变,15例为杂合突变,共检测出种13种突变,主要包括c.609G>A突变16次(突变频率34.7%)、c.658-660delAAG突变7次等.结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表现复杂,以神经系统脑损伤为显著.基因分析提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部分基因突变谱,证实了c.609G>A为热点突变,此为今后患儿基因突变检测及遗传咨询奠定基础.
作者:王彩君;程秀永;康文清;张耀东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标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示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为7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护理标示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贺美琴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根据四川省卫计委对规培护士培训目标要求和实际临床需求,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规培护士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87名规培护士在带教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理论,制定教学计划(选老师、选教材、课前集体备课、集中授课等),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结果:提高了全体带教老师及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和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佳效果.结论:PDCA循环理论在规培护士教学工作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并能提高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乘香;刘双梅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