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艾翠芳;黄前川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初诊, 临床特点, 实验室特点
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诊时临床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MM初诊特点,防止临床误诊漏诊.方法:回顾2014年至2017年我院196例多MM患者初诊的临床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肌酐、尿本周蛋白、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术],分析M 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M M初诊通常不具备典型症状,以骨痛就诊伴随轻中度贫血、肾功能不全表现、BJP阴性为主.结论:MM初诊表现形式多样极易误诊漏诊,临床早期应予以高度重视.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某医科大学大学生亚健康现况调查

    目的:研究亚健康五维量表各个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分布情况,找出不同维度影响因素在亚健康中的占比情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0名一年级至四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3.8%,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父母是否离异、家庭月收入情况等方面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离异情况.同时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主要与其应对方式不良有关.结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相关部门应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李阳;谭会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临床特征的探讨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从而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结节切除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构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结节内部回声较弱,良恶性两组患者在甲状腺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 S H)比较上,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结节边缘、钙化程度指标比较上,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采用影像学检查并检测甲状腺激素(S H T)指标,能够区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作者:施建华;甄林林;宋玮;赵瑞鹏;李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 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 I H S 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80.64%)和A D L评分[(72.95±8.64)分>(65.82±6.87)分]相对更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评分[(4.49±1.02)分<(6.62±1.0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依达拉奉作为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着明显疗效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思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疼痛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 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对于记住手术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43例脊柱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2016年11月我院开展疼痛护理,应用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另44例脊柱手术患者为干预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结果: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调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脊柱手术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围术期疼痛,改善围术期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作者:樊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 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在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许明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共90例,年龄介于(23~50)岁,平均年龄(34.33±12.14)岁.应用随机数表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则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及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后进流食等.观察组在治疗24 h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分别在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1周于清晨空腹时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比较血清中血清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含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基线采集,在ALB(g/L)、PA(mg/L)、FER(g/L)、Hb(g/L)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则认为患者个体间差异可以忽略,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入院后,在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及营养方案治疗后7天,观察组患者在ALB(g/L)、PA(mg/L)、FER(g/L)、Hb(g/L)等指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24 h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临床效果比传统的营养方案效果明显有所改善.

    作者:李智恒;唐彪;朱海彬;姚洁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小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经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52%)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40%)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8%)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小管切开术;行泪小管切开术均为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3例,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毕娟;卢建群;杜慧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预见性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进行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对其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配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住院时间等都明显的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配合可以使手术的配合效率明显的提高,显著的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使得术中的出血量大大的减少,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蒋粉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GC是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具有正反两面性.SLE死于原发病的只占少数,死于大剂量、长期GC应用的一些并发症的占多数.正确认识、合理使用GC是我们临床皮肤科医生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爱东;牛红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品管圈在缩短急诊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的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诊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主题确定、数据收集及分析、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及效果评价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急诊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的时间.结果:急诊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总时间从62分钟降到29分钟,降幅53.2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旭菲;应佳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分析和风险管理的措施探讨

    目的:主要分析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针对这些隐患应该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我院急性重症精神病二科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共收治男性患者300例,分析这些精神病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这些隐患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护理安全隐患统计情况:在本组调查的300名精神病患者中,冲动伤人的有9例,大约占据总数据的3%,有1个病人出现割腕自杀,占据总数目的0.33%,发生自伤自杀的患者有5例,大约占据1.67%,有1个病人出现噎食情况以及坠床情况,大约占据0.33%,另外有5位患者出现跌倒情况,大约占据总数据1.67%,出现外出逃跑的病人占据总数据的25%;结论: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预见能力以及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

    作者:周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特立帕肽治疗的临床安全性观察及护理

    目的:评价特立帕肽治疗重度骨质疏松的用药安全性,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本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78.5岁.骨密度检查示:均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本组采用特立帕肽(20u g/日,皮下注射,6个月)结合钙尔奇D(1200m g/日,口服)和阿法骨化醇(0.5μg/日,口服)方案.观察用药前、3月、6月时患者疼痛、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用药中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干预.结果:特立帕肽连续治疗6个月后,本组无椎体新鲜骨折或髋关节骨折发生,腰椎骨密度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OC)及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本组3例在注射初期出现肢体疼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发生一过性眩晕及头痛.结论特立帕肽皮下注射结合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脆性骨折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艳艳;马燕;赵清平;孙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1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药物+牵引治疗,观察组16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5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余建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塞肤润外涂与75%乙醇湿敷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塞肤润外涂与75%乙醇湿敷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骨科收治的140例留置针静脉同时输注甘露醇及七叶皂甘钠联合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收治的A、B病区患者分为2组,各70例,A病区为塞肤润外涂组,B病区为75%乙醇湿敷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治疗效果.结果:塞肤润外涂组比75%乙醇湿敷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使用时间长,静脉炎治疗天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塞肤润外涂预防和治疗静脉炎,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甘露醇及七叶皂输注的安全性,提高静脉炎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郭娟;罗新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为复合性制剂,其能够起到稳定血压、调节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情况,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上述命题进行分析,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顾煜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抗菌药物在门诊药房中不合理使用状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门诊药房中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门诊药房所有抗菌药物处方中随机抽取500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的状况以及原因,并做出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在对500份抗菌药物的处方中发现不合理药物处方86份,其中药物配伍禁忌处方11份(2.20%),药物联合使用产生毒性的抗菌处方13份(2.60%),药物用法不合理11份(2.20%),用药期间溶媒选择不合理的处方12份(2.40%),用药方案不合理处方9份(1.80%),药物用量不合理15份(3.00%),重复给药15份(3.00).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不合理使用情况非常容易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义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体积对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诊断 前列腺癌的影响

    目的:分析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体积对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入院治疗的80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12+X针的穿刺方法,按照患者结节大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结节均<0.2c m3,实验组37例患者结节>0.2c m3,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情况和穿刺结果等.结果:在低回声结节穿刺阳性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7.69%和45.45%,有明显差异(P<0.05).如果两组患者不采取低回声结节的特异性穿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误诊率分别是2.33%和13.51%,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直肠进行超声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体积对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没有明显影响,低回声结节特异性穿刺可以提高穿刺的阳性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结节>0.2cm3.

    作者:曹扬;康锦涓;肖莉;丁俊;周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 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术(V S 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和实验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用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组织缺损处.治疗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行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创面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7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移植皮瓣后为二期愈合;5例移植皮瓣远端少许坏死;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38.5±6.6d.治疗组44例患者经V S 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8.6±5.7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折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和窦道形成,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肢体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修复创面,减少创面污染和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程鸿鑫;陈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与探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后将这60例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较为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骨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住院费用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两组患者的组间对比相差较大,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 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王志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