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全;王福;高庆和;余国今;张修举;张继伟;曾银;邱峻峰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检索各文献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本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分,运用Revman 5.3辅以STATA 13.0软件对其有效率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累计5865例病例.温针、电针及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封闭治疗、口服西药和单纯推拿,总有效率方面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电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优于封闭疗法、口服西药及单纯推拿,可综合推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强本结论.
作者:罗晓舟;唐纯志;杨雪捷;黄健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陆子贤“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为温病学斑疹点睛之笔.此语滥觞于华佗“胃烂发斑”,且较之幸虚谷“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更具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斑疹“和而不同”,陆子贤由“胃烂发斑”提出“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的贡献在于:立足于叶天士温病斑疹诊治模式,统合张仲景、叶天士寒温学术体系,把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脏腑辨证体系统一起来.陆氏寒温统一学术较之现代新安名医程门雪“伤寒本寒而标热,温病本热而标寒”“温病在伤寒基础上发展了清气热、凉营清热、清心开窍等法”的认识且各有时代特色,斑疹诊治应统合寒温学术及中西医病证结合.
作者:金丽;郑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肺蠲饮方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的临床效果,验证“热饮阻肺”为小儿肺炎初期独立证型的理论假设.方法: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肺炎病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清肺蠲饮汤,对照组给予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疗程7d,西医治疗均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1],比较2组疾病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单项证候及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疾病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主证积分(稀涎、肺部罗音)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中医次证积分及退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蠲饮汤组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热饮阻肺证为小儿肺炎喘嗽初期的一个独立证型.
作者:闫永彬;马淑霞;任献青;曾培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探讨健脾益气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作用,从CAG发病的中医病机基础、健脾益气方的立法处方架构、所含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病证结合的理论应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研讨,认为脾胃虚弱为CAG的主要病机和病理过程;益气健脾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行气之效,其组方药物具有改善胃黏膜血流和胃分泌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及抗癌变的药理作用,并基于“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而发挥作用,其研究为健脾益气方对CAG发挥疗效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方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面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适宜针灸治疗的病种之一,也是针灸科就诊量较大、主要的几个病种之一.针灸治疗面瘫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及成熟的临床实践.故旨在探讨近10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实验研究进展,从解剖形态学机制、神经电生理学、病毒学、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综述.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张二超;李晓燕;刘志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气一元论为中医学元整体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故通过研究气一元论的演变并结合现代科学的生成整体论、混沌理论、耗散系统等内容阐释中医元整体观念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科学性,以丰富中医理论体系内涵,为中医现代化研究开启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孟庆岩;相光鑫;颜培正;张庆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运气理论中有主气、客气之论,主气又名地气,始于春木,终于冬水,居恒不变;客气又名天气,按照五运行的规律,从阴阳先后次序排定六步,即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上下左右四间气.客气与五运中的主运、客运一样,是运气理论的另一类章法,显示“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理论.客气的动静,加在主气的时段之内,“上下相遘,寒暑相临”,变化顺逆,便由斯见了.翻开任应秋老师《运气学说》书后所附“六十年运气交司表”,在丙申年列为:“四气的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五气的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六气的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按照“主胜逆,客胜从”的规律,丙申年四至六气的客主加临均是相生关系极为顺遂,也就是丙申年的气候偏向性均以主气为主,而在3个时段内仅有客气的短暂影响.2016年下半年北京的气候变化情况是否如此,只有靠“神明为之纪”来回顾.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瘀热是在漫长的中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病因病机概念,近年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及总结前人相关认识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瘀热学说,在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对瘀热进行了系统阐述,使瘀热理论系统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一些难治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提出瘀热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的重要病机,瘀热致病具有多脏器受累及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瘀热致病可见低热、斑疹、大量蛋白尿、水肿等多种临床表现,清热凉血化瘀、涩精固肾为治疗大法.
作者:孟加宁;姚源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空白、模型、替米沙坦及加味黄芪赤风汤组,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FN、LN、LC3和Beclin-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加味黄芪赤风汤可保护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显著抑制肾组织中的FN、LN,显著拮抗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过度表达.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通过调控自噬水平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于子凯;杨斌;张昱;王金虎;张秋;郝伟;赵晋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袁士良教授是清末名医柳宝诒先生的再传弟子,故以柳宝诒先生所存医案中找出立论依据为切入,根据江阴地方区域特点和疾病谱特点,提出并具体阐述清化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推崇“三因”,力主清化,活用温胆、异病同治,并立足湿热论治肝病.
作者:袁保;杨静;翟金海;夏秋钰;花海兵;龚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刘完素在诊治中风病方面,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预后等有其独到见解和认识.认为中风病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提出热极生风理论,开创了论治中风由外风转向内风的先河.在治疗方面当根据有无表里证,首先分为中膀、中脏分别采取“汗”或“下”法祛风除热.对于“表里证已定,别无他变”者,刘完素强调用“大药养之”,日久使阴阳、营卫自和.并指出中风多有先兆,宜应先期预防.
作者:李海玉;胡艳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探讨吴中朝教授温和灸皮肤距离等差推算及应用.以脏腑为本、解剖为据、经络为线、临床为验、生理为重、病理为察、治疗为效诸观点,从人体阳气盛衰、气血多少、脏腑属性、肌肉厚薄及机体盛衰等方面述及温和灸与皮肤距离的相关人体要素,进而推算温和灸与皮肤距离数值的等差公式,使温和灸皮肤距离临床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与一般规律,使温和灸与皮肤距离掌握有数可参、有据可依、有矩可循,以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周宇;陈仲杰;王兵;张宁;刘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基于“肾阴阳转化”理论阐释月经周期的生理调节,继而运用“肾阴阳转化”分析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及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的渐进病理演变规律,将其归纳为“不及、太过”两类.针对两类月经病病理变化,遵循《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把“肾阴阳转化”理论贯穿两类月经病的始终,减少疾病演变,凸显“不及、太过”两类月经病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贺晓霞;王若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病人静息态脑网络对针刺合谷、太冲的反应性.方法:以后扣带作为种子点,做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然后对意识障碍病人静息态脑网络在针刺合谷、太冲前后的反应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默认网络和额硕网络.结果: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在针刺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后扣带回与额顶控制网络中的额上回及缘上回的拮抗作用在针刺后显著增强.结论:针刺合谷、太冲可能对意识障碍病人负责内外部意识的2个网络之间功能交互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淑娟;程玮涛;王宁;徐跃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医外宣资料的英译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体,其外宣资料以信息型文本为主体,兼顾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不同的文本实现不同的功能.故基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探讨不同文本类型的中医外宣资料在英译时应采用的翻译策略.信息功能文本的英译应注意内容的表达、言简意赅,同时保留信息的时代性和历史性,而对于感染功能文本则需采用编译等翻译手段以诱导所期望的反应.
作者:罗海燕;邓海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肺部和呼吸道感染风热犯肺证与痰热蕴肺证患者IL-1β、IL-4、IL-6、IL-8血液样本检测指标的特征分析,探求外感风热是否区别于痰热成为导致4项指标变化的本质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注册登记式研究方法,分析180例肺部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控制混杂因素,通过对肺部和呼吸道感染风热犯肺证与痰热蕴肺证患者血液样本的炎性指标进行分析,探求外感风热是否区别于痰热而成为影响4项白介素指标变化的本质因素.结果:风热犯肺较痰热蕴肺对IL-1β3、IL-4、IL-6、IL-8指标的影响皆有显著意义.结论:现有数据显示,与痰热比较外感风热是影响IL-1β、IL-4、IL-6、IL-8的本质因素,但还需实验室基础研究及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于乐;谢雁鸣;王连心;常艳鹏;尤丽;易璐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羌活水提物和醇提物对热敏通道TRPV1的影响.方法:在瞬转人源TRPV1的HEK293细胞上,运用膜片钳技术测量羌活提取物对细胞跨膜电流的影响.结果:羌活提取物可激活TRPV1通道产生明显的跨膜电流,该跨膜电流与TRPV1激动剂辣椒素诱发的电流在电流密度和电流-电压关系各方面均类似;羌活水提物在生药1 g/ml时稀释10倍左右,对跨膜电流的影响达到大,并可以被TRPV1竞争性抑制剂辣椒素完全阻断.结论:羌活提取物中含TRPV1激动剂,该通道活化后产生的系列效应可能是羌活解表、止痛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刘珍洪;高琳;汪文来;赵红霞;高蔚;安致君;郭蓉;吴丹桐;Michael Xi Zhu;杨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呕吐是临床各科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西医常规治疗虽可暂时缓解其临床症状但易反复,且对重症呕吐往往效果不甚理想.笔者旨在运用传统中医探求治疗重症呕吐的有效方药,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和历代先贤临证经验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运用中医八纲辩证,采用审证用药的方法治疗重症呕吐.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呕吐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呕吐症状,减轻伴随症状,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郭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活性及钙离子浓度等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黄芪多糖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35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黄芪多糖后处理组、阳性药物腺苷对照组各7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活性、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ROS水平等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线粒体膜电位、mPTP的开放程度、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ROS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黄芪多糖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mPTP的开放程度、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ROS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多糖可通过减轻钙超载,减少ROS产生,降低膜电位水平及抑制mPTP过度开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线粒体膜结构的破坏,保护线粒体功能,进而保护心脏舒缩功能.
作者:范宗静;谢连娣;董巧稚;崔杰;刘洋;吴旸;逯金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术”释名首见于《尔雅》,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汉以前的本草医籍中通以“术”论,未见苍术、白术之别.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先提出术为2种,至宋·《图经本草》认为古书中“术”当为白术,此观点成为当时医学界的普遍认识.寇宗奭《本草衍义》提出异议,并详述了苍术形态、炮制、性味及功效,金元后医家对二术之别亦多有讨论.故通过对宋以前医籍中“术”相关记载的考察,认为以“白术”易“术”发生于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改定医书之前,林亿等改“术”为“白术”很可能是遵从官修本草等主流医书的写法.
作者:张亦舒;沈澍农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