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含数字方剂名称英译探讨

崔娜;田杨;胡永;曲倩倩

关键词:数字, 中医方剂名称, 英译
摘要: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首先,本文分析归纳了含数字的方剂名称英译现存的主要问题,如译名数量极有限、译语混乱不一致、译名冗长不达意、文化层面的误译等.其次,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的特点及对外推广的角度,对比剖析了一些常见含数字方剂名称的英译版本,以此抛砖引玉,旨在探讨既能体现方剂名称的医理内容,又能凸显中医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从而推进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纤维化从肾论治探讨

    肝纤维化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应从肾论治.中医认为“虚极及肾”,从病程、肝细胞再生能力、肝细胞端粒长度、卵圆细胞、肝细胞EMT现象、甲胎蛋白、白蛋白、肥大细胞、TGF-β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方面看,肝纤维化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转而弱于间质的增殖修复能力,说明肝细胞生机不足;肝组织开始出现胚胎化特征,说明已“损及胎元”,所以肝纤维化应从肾论治.目前对肝纤维化的辨证主要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温热中阻和气滞血瘀,从肾论治为主者极少.在肝纤维化病理中,如果主要着眼于“纤维”就会更注重“实证”;如果主要着眼于“肝细胞”就会更注重“虚证”.尽管肝细胞占肝脏细胞总数超过80%,但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一直被忽略.即使目前重视程度提高,但主要也集中在其产生纤维方面的作用,而相对忽视其衰老和增殖修复能力下降.

    作者:陈春宇;于峥;陈小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有关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项研究纳入评价,通过分析发现针刺所选用的腧穴以内关、心俞、膻中为主,位置临近心胸,经络联通心胸,具有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与常规西药组比较,针刺联合常规西药组心绞痛缓解率显著提高,心电图有效率显著提高,动态心电图平均心肌缺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以“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为指导的针刺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远期预后的作用尚待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李珩;肖宁;邵明璐;李洋;谭奇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症中医治疗辨析

    尿毒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虽能有效地延长患者寿命,但是对于尿毒症期并发症不能显著缓解,而临床观察发现对透析患者采取适宜的中医疗法治疗不同的并发症,可操作性强、副作用小,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大量临床实践,针对血液透析阶段尿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结合中西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及中医疗法进行了中医治疗尿毒症期并发症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孙毅;尹强;尹东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方药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现代百年名老中医经验文献,挖掘名老中医治疗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甘草、连翘等,常用药对有苦杏仁与石膏、金银花与桑叶等.肺气阴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和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有太子参、杏仁、薏苡仁、麦冬等,常用药对有太子参与麦冬、太子参与苦杏仁等.湿热内蕴证常用方剂有三仁汤和升降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半夏、蝉蜕等,常用药对有黄芩与苦杏仁、黄芩与半夏.邪入少阳证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常用药物有半夏、苦杏仁、黄芩等,常用药对有柴胡与黄芩、柴胡与苦杏仁.气虚湿困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有白术、半夏、党参等,常用药对有半夏与白术、苦杏仁与白术等,痰热壅肺证常用方剂有泻白散,常用药物有川贝母、栝楼、竹沥等,常用药对有川贝母与栝楼、黄芩与桑白皮.结论:通过对名老中医有关风温肺热病的数据挖掘,归纳出常见证候的方药规律,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丹丹;马锦地;李庆磊;孙曙明;蔡永敏;李建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魏雅川运用—贯煎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案探析

    通过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例1例,患者服药9个月后指骨骨质损害得到明显修复,其他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从而取得标本兼得的临床疗效.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截指作为终治疗选择.本案之所以取得较好效果,关键在于坚持中医治疗观,在中医肝肺“气交”等理论指导下,辨证准确,遣方得当,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本医案在治愈皮肤症状的同时相关骨质损害也得到明显修复,表明中药治疗骨质损害的效果应值得肯定.

    作者:刘理想;赵庆;李志更;徐静;李淑莉;卢贺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意义分析及应用

    山药和黄芪均为临床常用中药,故基于药对配伍原则、药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度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黄芪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山药和黄芪配伍在补脾滋阴、补气升提和固精止泻、补肺滋阴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消渴、胃病、泄泻、咳嗽及气喘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希望这一结论能对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运用及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周滢;舒承倩;唐欣;曾志华;杨军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方验用二则

    经方用药精当、组方严谨、药少效专,凭借其独特魅力流传至今.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抓主症及分析病因病机方法,在临床上分别运用改良煎煮方法的苦酒汤治疗失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腰痛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顾文哲;沈政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栝楼果实贮藏过程中糖分与质量的动态分析

    目的:测定栝楼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外现、5-羟甲基糠醛和糖分的动态变化,探究贮藏对栝楼加工的科学机理.方法:按照山东道地栝楼的加工方式,在阴凉处贮藏栝楼果实,定期描述果实的外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分的含量.结果:栝楼的新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得到了干燥,由基本成熟到完全成熟,内部逐步形成焦糖色,糖分含量快速升高并趋于平衡,但不产生5-羟甲基糠醛.结论:通过阴凉干燥处的贮藏,可以使栝楼果实得到干燥并变得成熟,有利于耱分的积累,达到道地优质栝搂“糖味浓者为佳”的物质特征,建议栝楼果实采收后采用阴千方式.

    作者:王银娣;孙文;王淳;吴翠;马玉翠;巢志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五脏者气化之器也

    中西医内脏目视所指相同或相近,但概念却有根本差异,中医五脏概念是困扰业界一个世纪的难解谜团.故重点剖析五脏概念形成的过程、方法和概念内涵,提出古人对五脏的认识,即从脏之形器入手,取其物象而比类,由意象而法象,是一个特有的功能概念,并进入精气-阴阳-五行推理模式,形成五脏理论.因其由器而名,行气化之实,而其实又寄之于器,故五脏可称气化之器.此外,还对气化之器的名实作了深度理论解析和临证实用之探讨,指出“气化之器”重在气化,而“器”之意则使功能稳定化、结构化,因而五脏是一种结构性功能概念,其实质属于系统概念,并成为中医系统生命观的核心.至于应用既可引导我们运用“以象”法则熟练、准确地辨识五脏的病机、病证,提高诊治水平,又有助于深入把握生命的气化法则,升华业界的医学境界.

    作者:烟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异质性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体现在急性加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急性加重患者的个体化诊治十分重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将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外寒内饮、痰浊阻肺、痰热郁肺、阳虚水泛和痰蒙神窍5种证型,对认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思路.按照中医证型特点给予辨证施治,开展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有利于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杨翠;陈亮;江丽杰;靳杨;王春畅;刘燕;赵亚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决策树的中医人格体质对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的预测研究

    目的:运用决策树模型探讨中医人格及体质类型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检测测定85例T2MD患者的中医人格及体质类型并收集其临床指标,运用决策树方法建构中医人格及体质类型预测T2MD患者伴发NAFLD的风险模型.结果:以少阴人格、平人质体质为主要分类节点变量构建的NAFLD患病风险模型经10折交叉验证预测准确度为87.1%,准确率较高,并得到3条预测NAFLD患病风险规则.结论:运用决策树模型可以根据中医人格、体质类型较准确地预测T2MD患者伴发NAFLD的患病风险,有助于中医疾病预测的客观化.

    作者:吕航;王昊;刘媛;杜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出生日期与疾病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发表了有关出生日期与疾病相关性的文章,虽在研究理论及方法上未达成共识,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共性,如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冬季出生者相对于夏季出生者更易患肺系疾病.中医学者从运气禀受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既符合临床实际,又可进一步深化运气理论的临床应用,因此对国内外部分出生日期与疾病易惠相关性研究的文章做简要概述.

    作者:菅庆林;张洪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补肾益脑灸法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观察补肾益脑灸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和艾灸组5组,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结合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连续治疗28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动情周期、体质量及糖水消耗实验结果,运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GFAP、Tuj-l、GSK-3β、β-catenin,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GSK-3βmRNA、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遣模后其他组较空白组表现出抑郁行为,而治疗后抑郁行为好转,西药组、艾灸组及假手术组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GFAP、GSK-3β及GSK-3βmRNA的表达量增加,Tuj-1、β-catenin及β-catenin mRNA表达量有所减少.结论:补肾益脑灸法可以通过调节海马Wnt通路GSK-3β、β-catenin的表达调控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对围鲍经期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邓雪;任路;冷雪;张囡;王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野蔷薇根醇提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YT对大鼠AS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YT低、高剂量组、AL组,灌胃给药90 d,每2周称摄食量和体质量,调整灌胃量;空白组喂标准饲料,其余组高脂饮食联合注射维生素D3并加免疫损伤造成AS;末次给药1h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比色法检测血清中SOD、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CD40L、ADNP、IL-18、IL-16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YT低、高剂量组明显改善AS大鼠主动脉壁增厚、脂质沉积,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及淋巴细胞浸润;YT低剂量组体质量增加幅度、MDA水平显著降低,摄食量显著增加,YT高剂量组IL-18水平显著降低.结论:YT可通过调节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改善AS.

    作者:周红艳;李开言;黄霞;孙为;张薇;王守富;李秋凤;陈阳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李发枝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治疗

    介绍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即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以疼痛为表现,以肾虚为根本,感受风、寒、温等外邪为诱因.对于肾虚同时又感受寒湿之邪的患者选用阳和汤合乌头汤、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对于气血亏虚感受风邪的患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补精益髓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并附两则医案予以说明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经验.

    作者:陈莉华;吴涛;李政伟;王丹妮;蒋自强;郭会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从“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等方面探讨“心病治肾”的生理和病理基础,从阴虚火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肾虚血瘀等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等方面探讨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临证应用.提出肾中精气亏损导致阴阳失调引起心肾不交是心血管病证发生的主要病机,治肾是其主要治则之一的观点,不仅为“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推广应用,而且为提高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证的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袁平;马静;贾承明;王玉珍;薛松妍;姜铭;刘阿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探讨与研究

    信息视觉化是视觉设计领域中近年被越来越关注的新领域,中医基础理论的视觉化,把抽象的中医内涵和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打破人们了解和学习中医的阻碍.故研究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表现的现状,比较视觉化的不同实施方向,包括图片展示、视频录制、动画制作等,发觉动漫的形式在表现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有着可塑性强、元素丰富、通俗易懂、视觉识别率高等优势,因此利用动漫形式表现中医基础知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此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可行性和多种设计思路.

    作者:苏传琦;王旭东;佘侃侃;崔成韵;王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30例,常规给予唑来膦酸基础上服用独活寄生汤,对照组31例只给予唑来磷酸治疗,观察增加服用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发生SREs的几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实验组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实验组与对照组PFS比较实验组能改善生活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KPS评分比较.结论:增加服用独活寄生汤可以降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并能控制肿瘤进展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海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络阻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阴两虚络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观察2组耱尿病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脂、尿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糖尿病肾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UAlb、UCr、ACR、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UAlb、ACR、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疗效.

    作者:江鹏;齐保险;谈佳佳;范春云;张心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肾蠲痹法治疗痛风漏诊脊柱关节病案例分析

    脊柱关节病是一组有一些共同特定临床特点并与HLA-B27等住基因相关的疾病,是目前临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一大类风湿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尤其是以外周关节炎起病的不典型患者临床常易误诊、漏诊.故报道1例因痛风病史而漏诊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的病例,经益肾蠲痹法联合泄浊化瘀法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本案漏诊原因,并总结朱婉华教授对脊柱关节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的线索及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顾冬梅;蒋恬;江汉荣;朱婉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