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神农本草经》看张仲景对姜的用药规律

秦高凤;赵琰;屈会化

关键词:干姜, 生姜,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摘要:《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但《伤寒论》不仅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用药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非常广泛.张仲景善用姜,《伤寒杂病论》所用之姜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别,但《神农本草经》主要论述干姜的性味和功效,仅以“生者尤良”4字对生姜作了简单说明,尚未对其性味和功能进行详细阐述.故通过解读《神农本草经》中姜的功效主治对张仲景运用姜的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其对《神农本草经》姜记载的继承和发展,并对“生者尤良”进行浅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略论中医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探讨证候与体质关系,并从二者的萌芽、时相性特点、内在本质、临床应用意义以及现代科研技术结合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时相性、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情况的能力、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方面均存在“同性”相关关系;同时从定义的权限内容、时限性中的存在和转变时间部分、在辨证论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根据临床发展需求,证候与体质也分别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并根据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作者:潘秋霞;陈家旭;刘玥芸;马庆宇;李晓娟;周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益气开窍清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刍议

    老年性痴呆病属于本虚标实,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病机虚实寒热的不同,“虚、痰、火”是导致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年高者身体机能退化,气虚生痰、痰迷清窍、久郁化火,针对不同疾病阶段我们提出“益气、开窍、清心”的治法,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随证化裁.远志散出自《圣济总录》,全方由远志、茯苓、人参、石菖蒲、黄连组成,切中痴呆虚、痰、火的病机关键,是治疗痴呆的有效方剂.故就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具有益气开窍清心功效的远志散治疗本病作出相关的理论探讨.

    作者:孙中莉;王明杰;王丽娟;王飞;李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饮食调护中时时以固护脾胃为重.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现代方剂学亦把其归入解表剂之列.然而对桂枝汤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故从桂枝汤方义及其加味方论述其补益中焦作用.桂枝汤方中的5味组成均为温补中焦之品,其中桂、姜、枣、草皆为厨中常用之品,均能鼓舞胃气,有健脾开胃之功.桂枝汤实为调补脾胃之方,通过温补脾胃从而达到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阴阳、补脏腑、祛病邪之目的.

    作者:张敏;张雪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矢气”学术源流探析

    矢气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咳在小肠则表现为矢气;其次是张仲景在阳明篇“转矢气”的虚实病机认识,用承气汤试探“转矢气”“不转矢气”,从而避免误下伤正,后世医家通过临床辨证认为矢气与脏腑、湿浊内盛有关.

    作者:潘赐明;李振汉;吴元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雄激素合成酶在H22荷瘤小鼠不同证候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睾丸雄激素合成酶与肿瘤状态下小鼠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小鼠及其标准化四诊与辨证方法筛选H22荷瘤小鼠邪毒壅盛证、气虚证、阳气虚证、气阴阳虚证,并以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技术检测睾丸组织基因芯片表达谱,重点分析睾丸基因芯片中雄激素合成酶及其调节因子在不同证候小鼠中的差异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tar、Stard5、Cyp17a1、Hsd3b6、Hsd17b3、Suh1 e1等基因在早期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小鼠呈现下调趋势,且在中晚期阳气虚证和气阴阳虚证下调幅度更加显著,Cyp11 a1、H sd3b1、Hsd17b10、Hsd17b11、Hsd17b12、Fdx1、Fdxr、Por、Sult1 a1等仅在中晚期阳气虚证和气阴阳虚证中显著下调,Cyp17a1仅在睾丸组织特异性中表达.结论:H22荷瘤小鼠肿瘤形成后,自发产生的虚证越严重,其睾丸雄激素合成酶基因转录活性越低.

    作者:潘志强;方肇勤;卢文丽;刘小美;梁超;张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应有改变

    中药被世界逐步认可并深度开发,但我国的中药产业却同时失去国内国际2个市场,中药传统知识保护不力是一重要原因.目前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主要有借用西方知识产权制度、创设专门制度和采用技术手段保护3个方向,没有研究中药传统知识的本质和中药传统知识向产品转化的路径,也忽视了经济背景、政治环境变化与中药传统知识保护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研究应转向深入认识中药传统知识本质,调研“新常态”下的保护现状,寻找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保护策略.

    作者:王树华;蔡维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借助动物模型,由此构建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关键.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的优势,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中医动物模型.笔者拟对近年来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推动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艳霞;李鑫;林也;王莘智;李如意;余黄合;邵峰;邝涛;宋厚盼;蔡雄;黄惠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孤抄本《养生必用方》考

    《养生必用方》全称《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作者为北宋名医初虞世,今宋刻本不传,仅存清-叶廷琯抄本.该书刊行之后被多种方书引用,笔者对比各家引文发现,现存孤抄本在抄录过程中存在内容缺失的情况,并非足本,佚文中保存了一些临床宝贵的验方和治法,亦保存了部分文史资料,在孤抄本基础上补充、恢复《养生必用方》全貌,对于现代临床验方的应用以及古代文献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娇;万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平乐正骨理论核心“气血共调平衡”和急性期“破瘀扶正”为辩证要点组方的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5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诊断标准的中老年患者,给予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内服,治疗过程中患者绝对卧床,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服用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并绝对卧床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于平乐正骨理论核心“气血共调平衡”理论和急性期“破瘀扶正”为辨证要点组方的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对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辉;李洁;张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注射用血塞通对不同中医证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1A患者ME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注射用血塞通组,常规治疗组给予TIA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注射用血塞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1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MES数量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治疗前后MES数量,并在第3、6个月随访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TCD对MES监测,2组MES的数量都明显减少,注射用血塞通组MES数量减少更明显,注射用血塞通组阴虚风动型、风痰入络型患者治疗前后MSE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并在随访中发现,注射用血塞通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增加了常规二级预防,减少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1A患者MES数量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常规二级预防减少阴虚风动型患者MES数量为明显,注射用血塞通为明显地增加了常规二级预防减少风痰入络型患者MES数量的作用.

    作者:史敏;杨东东;罗丹青;肖文;王倩男;宁金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牡丹皮地骨皮治骨蒸之理探析

    自张洁古在《珍珠囊》[1]中记载:“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也;地骨皮,手少阳、足少阴治有汗骨蒸也”以来,后世本草亦多从之.然对于为何牡丹皮能疗无汗骨蒸而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的原因,却少有医家提及.后世学者对此看法莫衷一是,有言丹皮地骨皮均可治疗有汗和无汗骨蒸不必分之者;有言丹皮长于清实热,地骨皮善于除虚热者……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通过对骨蒸的病因病机、二药的药性以及古人处方中对于二药的运用进行剖析,发现其原因在于:丹皮入血分,活血而泻血中伏火,故能疗无汗骨蒸;地骨皮走气分,育阴而清气分虚火,故能治有汗骨蒸.

    作者:孙敬辉;王承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调周法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调周法单独或联合COS对改善PCOS生殖障碍的疗效.方法:利用Review Manager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调周法治疗PCOS不孕症的随杌对照试验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结果:调用法+COS vs COS:前者临床妊娠率、排卵率、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总有效率均显著升高,OHSS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两者双胎妊娠率、LUFS率、未启动周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周法vs COS:前者总有效率升高,两者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调周法可有效改善PCOS生殖障碍,提高COS周期临床妊娠率与排卵率,增加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降低OHSS发生.

    作者:陈婕;谈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刺时间窗对TBI脑组织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针刺介入治疗TBI的效果,揭示针刺干预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疗效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TBI的佳介入时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1、针刺2、针刺3组,使用eCCI仪造模,取百会、人中、内关和足三里,分别在造模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开始针刺治疗,各组治疗持续10次,在造模后第15天取材并检查脑皮质Bax含量.结果:针刺组神经运动功能评价、脑皮质中Bax蛋白及相应基因mRNA含量明显变化,且针刺1组优于针刺2组和针刺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BI后针刺早期介入更有利于保护损伤的脑组织.

    作者:郭新荣;王瑞辉;马小卫;吴涛;郭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脾肾论治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探析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作者:张锦明;黄国圣;曾慧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制备及评价方法.方法:以经典的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作为参照,制备不同穴位贴敷方法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皮损肉眼下及光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肉眼下穴位贴敷造模小鼠皮损与DNFB造模小鼠皮损颜色、形态、质地等相似,符合接触性皮炎肉眼下表现.光镜下皮损组织病理学均示穴位贴敷诱发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皮损皮肤表皮角质层破坏,真皮层炎细胞浸润与DNFB诱发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表现存在高度相似性,符合接触性皮炎的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穴位贴敷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以肉眼下及光镜下病理作为评价方法.

    作者:刘兰英;吴嘉龄;王和生;吴文忠;张聪;刘成勇;秦珊;陈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

    衔接是保证语篇行文流畅、意义表述完整及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加之古汉语自身文辞凝练、结构复杂等特征,势必反映在衔接机制的运用上.故立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通过对中医典籍《金匮要略》汉英译本进行定量定性对比分析,着重论述语法、词汇两大类衔接机制在《金匮要略》汉英译本中的体现、差异及缘由,并结合实例探讨英译过程中如何对各衔接手段进行有效识别和重构,以促进中医典籍英译实现大化传真.

    作者:曲琳琳;张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九龄治疗疑难杂病经验总结

    通过分析儿童肝脓肿术后持续高热案、顽固恶风多汗案、麻醉意外神昏案巧治多寐案,反映了黄九龄主任医师治疗疑难杂病倡导经典的指引作用,善于明辩寒热,精于平调气机;把握主证,切中核心病机,用药精简;构思巧妙,异病同治.

    作者:雷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

    半夏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常用之药,并常以半夏之燥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寒饮;以半夏之降降逆止呕、降逆平喘、降逆平冲,以治疗各种气机上逆之证;以半夏之散散结化痰、散结除痞、散结通痹、散结行滞.通过不同配伍,灵活组方,广泛治疗多种疾病,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

    作者:李博文;高长玉;王聪;张成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Twist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进程中,Twist对多条通路均有调节作用,是作为节点调控的重要靶点.Twist转录因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分子,其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中可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表型形成、能量代谢重调等诸多方面,可能成为诊断及预后的新指标.目前各种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引起Twist表达改变抑制肿瘤进展,故将针对Twist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新进展及相关中医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婧筱;周天;胡凯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湿毒壅盛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 例急性盆腔炎(湿毒壅盛兼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用组5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盐酸多西环素静脉滴注治疗,联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盆腔超声检查、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中医症状(除头痛外)分级量化积分、盆腔超声检查、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用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用组的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疾病复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金鸟;黄秀锦;李芳;高锦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