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治疗中的放线菌病

曹珊萍

关键词:上颌骨, 放射性骨坏死, 治疗, 放线菌病, 慢性化脓性, 变性性疾病, 肉芽肿性, 纤维
摘要: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和纤维变性性疾病.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时标本的不同保存时间对PT、APTT结果比较

    PT和APTT是手术前必查的项目,要得到准确的结果,首先要做好质量控制.其中标本的保存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由于凝血因子易失活,因此严格的标本保存措施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好及时离心检测,但有时不能及时检测,血浆可冰冻保存.笔者分别检测了-20℃条件下存放14天和20天的标本,并与立即离心检测结果比较.以探讨-20℃时不同保存时间对PT、APTT结果的影响.

    作者:叶祥菊;刘成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1例死亡分析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死因及防治.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死于呼吸衰竭13例、反跳6例、循环衰竭5例、来院途中死亡3例、早期洗胃不彻底死亡2例、停用呼吸机过早和拔气管插管过早2例.结论:呼吸衰竭、反跳、循环衰竭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其抢救治疗.

    作者:艾娟;冯乙鸣;赵文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影响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不同心理社会因素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调查604例具有胰岛素治疗指征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对其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影响大的一项社会因素及决定不依从或延迟不依从影响大的一项心理因素分别分组计数,比较各组的构成比,计算依从率.结果:本组病例总体依从率为27.5%,家属及医务人员对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依从率低于总体依从率(u=1.851,P<0.05;u=3.602,P<0.01),媒体对患者依从性影响小,依从率显著高于总体依从率(u=7.938,P<0.01);担心成瘾是糖尿病患者决定不依从或延迟不依从的主要心理因素,占63.5%,其次为恐惧低血糖,占21.7%.结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主要受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影响,担心成瘾及恐惧低血糖是降低胰岛素治疗依从率的主要心理因素,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是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官明;张鹤;郭潇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利培酮治疗38例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其副作用的处理.方法:对我院38例符合DSM-Ⅳ及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单一使用利培酮进行不少于8周的治疗,用PANS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利培酮治疗前后患者PANSS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89.47%,起效时间为两周左右,副反应以静坐不能及失眠为多见.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皆有满意疗效.

    作者:张淑芳;张尧;汤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侧脑室穿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去骨瓣减压和/或血肿清除术之前进行了侧脑室穿刺,术后持续或间歇外引流,必要时进行ICP监测.结果:本组共进行了52例次脑室穿刺,40例(95.23%)穿刺成功,总的穿刺成功率为76.92%,26例小脑室患者中有24例(92.3%)成功放置了脑室引流管.本组存活31例(73.8%),根据GOS:康复良好18例(47.61%),中度残废8例(19.04%),重度残废4例(9.5%),植物生存状态1例(2%),死亡11例(26.19%).结论:早期脑室穿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治疗和监护的双重作用,临床证明了其可行性及无可代替的优越性,即使是小脑室患者,也应积极施行.

    作者:徐将荣;励勇;胡国平;朗岳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热性惊厥再发的预防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6个月~4岁小儿多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38℃以上时发生,多呈大发作形式,严重者会引起脑损伤,甚至转化为癫痫.过去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再发因素有过不少报道,而对再发的预防报道较少,本文用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口服预防热性厥的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及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

    鼻后部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之急、重症,常因其反复发生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从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25例,在鼻内窥镜下用双极电凝和(或)微波对病人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斌;王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慢性乙肝的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5例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监护

    目的:总结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监护措施及体会.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按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病人血压平稳;尿量的观察能反映患者的循环状况及肾功有情况;心功能的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脑部及肢体活动情况,术后应观察意识是否清楚、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病理反射等;呼吸系统护理;胃肠道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术后绝对卧床1周后再逐渐恢复活动.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出监护室,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丽萍;陈萍;宋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2例腓肠肌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腓肠肌皮瓣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从1996年6月开始,我们应用腓肠肌皮瓣22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建中;邢建峰;王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微波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尖锐湿疣40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如激光、微波、冷冻、烧灼、手术切除,但均有一些禁忌证,且容易复发,我们采用微波加α-干扰素栓联合治疗外阴、阴道及宫颈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郇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精索扭转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5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探查,5例睾丸获救,术后6个月随访3例睾丸大小质地基本正常,2例睾丸较对侧缩小约1/3,10例睾丸坏死切除,病理检查均为睾丸出血、坏死,其中1例先后双侧扭转者1年后随访右侧保留的睾丸明显缩小,无生精功能.结论:对青少年突发的阴囊疼痛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查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手术探查可提高睾丸存活率.主张对侧睾丸应作预防性固定.

    作者:邵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卒中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预防并发症发生,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减轻经济负担.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98例进行潜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格列本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门诊病人36例,均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入选前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并除外重症糖尿病(包括急性并发症)、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体重明显下降(>10%)等.起始剂量:格列本脲2.5mg,早餐前半小时服一次,二甲双胍0.25,早晚餐时或餐后各服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两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疗程13周.结果: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二联疗法治疗13周后,空腹血糖下降3.6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4.3mmol/L,血甘油三酯下降0.7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顺从性良好.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无效时采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肯定,顺从性好.

    作者:王少学;刘红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运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检测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结果: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间存在良好相关性.

    作者:陈军初;邱少东;钟伟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胆囊癌致胆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胆囊癌致胆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术前经B超诊断符合率为31.25%,CT诊断符合率为44.75%,术中快速病理确诊6例,单纯胆囊切除4例,根治切除3例,胆囊切除和胆管内引流3例,探查胆管置管外引流4例,探查和胆管置管内引流2例,术后辅以区域性放射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结果:手术切除率62.5%,根治率18.75%,9例1年内死亡,余7例于术后2~3年内死亡.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等检查技术,提高术前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术中仔细探查,及时的快速病理检查和积极的根治切除以及胆管内外引流处理,术后辅以区域性放疗和介入治疗,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措施.

    作者:毛登峰;秦建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7例误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是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的疾病之一.据不同医院的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可达54%~69.1%,个别医院甚至高达100%[1].误诊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年余.我院自1990年~2000年收治MM7例,入院前误诊为慢性肾炎3例,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营养性贫血及脑梗塞各1例.本文分析误诊原因与探讨防止误诊对策,以提高对MM的诊断水平.

    作者:丁时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目的:分析和讨论球形肺炎的CT征象,并与肺癌、结核球相鉴别.材料和方法:搜集2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的CT资料,并与经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性肺癌30例、结核球20例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球形肺炎较特征性的表现为:(1)病变呈方形征,病变双侧或一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2)肺窗中球形病灶周围一圈密度较淡的晕圈征.其它征象还包括:病灶边界模糊的锯齿样棘突征、余肺野斑片状影、周围肺纹理增粗及较广泛的胸膜肥厚.结论:球形肺炎的CT征象有其形成的病理机制,相对较具特异性,并与肺癌、结核球有鉴别意义.

    作者:孙维高;郭荣;陈望;卢定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单侧咀嚼对拔牙矫治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侧咀嚼对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来院就诊的拔牙矫治病人分为单侧咀嚼组和双侧咀嚼组进行比较.结果:单侧咀嚼组病人,咀嚼侧牙齿移动速度为0.8~1.00mm/月,平均0.86mm/月;无咀嚼侧牙齿移动速度为0.9~1.06mm/月,平均1.00mm/月,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侧咀嚼明显影响牙齿移动速度,在拔牙矫治时,应密切关注有单侧咀嚼习惯的牙齿移动情况.根据不同的支抗要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期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赵永丽;郭宪政;王桂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酷似哮喘的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当以喘息为主要表现时极易误诊为哮喘,目前国内此方面报道较少.我院于1999年3月以来诊治了3例酷似哮喘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剑波;戴元荣;林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