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例腓肠肌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高建中;邢建峰;王培

关键词:腓肠肌皮瓣, 临床, 适应证选择, 危险性, 应用, 操作
摘要:腓肠肌皮瓣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从1996年6月开始,我们应用腓肠肌皮瓣22例,现介绍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索扭转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5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探查,5例睾丸获救,术后6个月随访3例睾丸大小质地基本正常,2例睾丸较对侧缩小约1/3,10例睾丸坏死切除,病理检查均为睾丸出血、坏死,其中1例先后双侧扭转者1年后随访右侧保留的睾丸明显缩小,无生精功能.结论:对青少年突发的阴囊疼痛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查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手术探查可提高睾丸存活率.主张对侧睾丸应作预防性固定.

    作者:邵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POEMS综合征(附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POME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3例POEMS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一致.不同点为本组病例以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伴植物神经损害;视乳头水肿、脾肿大多见,性腺机能减退较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多见而临床症状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少见;M蛋白检出率较低.结论: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相似,但有其特点,早期极易误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黄跃金;余琳玲;蔡学礼;朱雯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观察2例GPS患者并文献复习,总结GPS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血清学变化和影像学特点.结果:G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咯血和急进性肾炎;肾(肺)活检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或(和)肺毛细血管基底膜IgG、C3线样沉积;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中下肺野中外带腺泡结节及其融合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结论:了解GPS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血清学和影像学改变,可提高GPS的确诊率.

    作者:刘昭红;廖谷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药联用治疗18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变化.结果:联合或单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01或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尤其是联合用药组降低UAER作用与同期两单用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FBG、CH、TG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周明龙;张秀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热性惊厥再发的预防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6个月~4岁小儿多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38℃以上时发生,多呈大发作形式,严重者会引起脑损伤,甚至转化为癫痫.过去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再发因素有过不少报道,而对再发的预防报道较少,本文用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口服预防热性厥的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经左胸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附41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左胸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胸后外侧入路,游离胸段食管和全胃至幽门部,仔细探查;颈部取左胸乳突肌内缘切口,分离切除食管后将胃经食管床上提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4/4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4%(1/41),低于文献报告的发生率.结论:应用本术式能减少病人肺功能的损失,消除胸内吻合口瘘凶险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过程,是一种适用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式.

    作者:戴建科;刘圣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的同时可出现下壁导联ST段压低改变,这种改变的意义近年来常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36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孝玄;鲁祖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慢性乙肝的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2例腓肠肌皮瓣临床应用体会

    腓肠肌皮瓣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从1996年6月开始,我们应用腓肠肌皮瓣22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建中;邢建峰;王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脊柱手术后侧入路切口不愈合原因分析(附6例报告)

    脊柱后路手术在很多医院已广泛开展,其切口不愈合比较少见.但是,如果在术前、术中、术后一个或几个环节解决不好,就可能导致各种合并症的发生.近二年来我科共收治脊柱后路手术切口不愈合病人6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经过局部换药全部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林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格列本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门诊病人36例,均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入选前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并除外重症糖尿病(包括急性并发症)、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体重明显下降(>10%)等.起始剂量:格列本脲2.5mg,早餐前半小时服一次,二甲双胍0.25,早晚餐时或餐后各服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两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疗程13周.结果: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二联疗法治疗13周后,空腹血糖下降3.6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4.3mmol/L,血甘油三酯下降0.7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顺从性良好.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无效时采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肯定,顺从性好.

    作者:王少学;刘红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老年病人经尿道腔内手术的椎管内麻醉观察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经尿道腔内手术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Ⅰ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n=30),分别予以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药剂量.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后,血压均有所下降,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麻醉满意率明显高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麻醉药剂量明显小于Ⅱ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只要应用得当,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可行的并具有一定优点的麻醉方法.

    作者:邢素珍;茆庆洪;史宏伟;朱健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3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收治的6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保守治疗中有50例全部治愈;11例在1周内因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2例出现严重感染,其中1例死亡,2例出现肠瘘,其中1例死亡;另外2例出现慢性肠梗阻和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均在3个月后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应先行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若腹膜炎进行性加重,体温、血像进行性升高,且保守治疗超过两周可行手术治疗,若出现慢性肠梗阻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应保守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朱士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5例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监护

    目的:总结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监护措施及体会.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按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病人血压平稳;尿量的观察能反映患者的循环状况及肾功有情况;心功能的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脑部及肢体活动情况,术后应观察意识是否清楚、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病理反射等;呼吸系统护理;胃肠道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术后绝对卧床1周后再逐渐恢复活动.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出监护室,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丽萍;陈萍;宋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PCI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147例182处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180只支架,植入成功率98.9%,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PCI对CH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正强;李芝峰;曾力群;刘霞洪;徐敏;李杰;张文辉;刘丹;聂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无眼部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分析其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分期.结果:T2DM组的878只眼中,46只眼为DR 1期,CRA的血流速度降低,RI增高,其余为NDR,但其中63只眼CRA的流速降低,但RI无明显增高,86只眼仅表现为流速稍低.结论:DR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在DR发现前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提示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良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鲁平;文世林;鲁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8例疣状胃炎X线及胃镜检查对比

    目的:通过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疣状胃炎经气钡双重造影及胃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并经病理证实.结果:疣状胃炎呈多种形态改变,气钡双重造影多显示出黏膜表面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隆起,中心呈点状龛影,表面呈痘疮样糜烂,胃襞柔软,随充气量不同形态可改变.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胃镜检查各有利弊,综合两种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徐秀杰;陈宏平;马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卒中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预防并发症发生,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减轻经济负担.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98例进行潜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左克致可逆性急性心肌缺血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腹痛、呕吐、腹泻2小时入院.患者于2小时前在饭店进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稀水便6~7次,无脓血.同食者有类似症状.

    作者:苏春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穿刺细胞学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0例乳腺疾病患者做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对其中778例做病理对照.结果:在有病理对照的778例中,共诊断乳腺癌168例,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94.7%,诊断良性疾病590例,漏诊27例,诊断符合率95.5%.

    作者:孙正船;綦瑶;徐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