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周明龙;张秀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氯沙坦, 苯那普利
摘要: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药联用治疗18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变化.结果:联合或单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01或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尤其是联合用药组降低UAER作用与同期两单用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FBG、CH、TG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合理、更有效.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巨大结石1例

    患者男性,48岁,主因从3米高处摔下后腰腹部疼痛半小时入院.于半小时前不慎从2米高处摔下,自觉右侧腰腹部胀痛,呈持续性发作,伴心悸无力,无恶心、呕吐及昏迷等.

    作者:张小顺;王志正;李铎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及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

    鼻后部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之急、重症,常因其反复发生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从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25例,在鼻内窥镜下用双极电凝和(或)微波对病人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斌;王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酷似哮喘的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当以喘息为主要表现时极易误诊为哮喘,目前国内此方面报道较少.我院于1999年3月以来诊治了3例酷似哮喘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剑波;戴元荣;林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治疗中的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和纤维变性性疾病.

    作者:曹珊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卒中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预防并发症发生,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减轻经济负担.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98例进行潜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脊柱手术后侧入路切口不愈合原因分析(附6例报告)

    脊柱后路手术在很多医院已广泛开展,其切口不愈合比较少见.但是,如果在术前、术中、术后一个或几个环节解决不好,就可能导致各种合并症的发生.近二年来我科共收治脊柱后路手术切口不愈合病人6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经过局部换药全部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林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0℃时标本的不同保存时间对PT、APTT结果比较

    PT和APTT是手术前必查的项目,要得到准确的结果,首先要做好质量控制.其中标本的保存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由于凝血因子易失活,因此严格的标本保存措施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好及时离心检测,但有时不能及时检测,血浆可冰冻保存.笔者分别检测了-20℃条件下存放14天和20天的标本,并与立即离心检测结果比较.以探讨-20℃时不同保存时间对PT、APTT结果的影响.

    作者:叶祥菊;刘成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微波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尖锐湿疣40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如激光、微波、冷冻、烧灼、手术切除,但均有一些禁忌证,且容易复发,我们采用微波加α-干扰素栓联合治疗外阴、阴道及宫颈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郇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单侧咀嚼对拔牙矫治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侧咀嚼对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来院就诊的拔牙矫治病人分为单侧咀嚼组和双侧咀嚼组进行比较.结果:单侧咀嚼组病人,咀嚼侧牙齿移动速度为0.8~1.00mm/月,平均0.86mm/月;无咀嚼侧牙齿移动速度为0.9~1.06mm/月,平均1.00mm/月,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侧咀嚼明显影响牙齿移动速度,在拔牙矫治时,应密切关注有单侧咀嚼习惯的牙齿移动情况.根据不同的支抗要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期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赵永丽;郭宪政;王桂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静滴在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左心衰竭的发生机制及硝酸甘油的合理使用方法.方法:前瞻性地分析了116例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严密监测血压,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使用硝酸甘油30~40μg/min的起始剂量.结果:116例中,112例(96.6%)为有基础心脏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8例,4例为无明确的基础心脏病患者.我们应用硝酸甘油30~40μg/min的较大起始剂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起到了比小剂量更明显的效果,无论临床缓解率、缓解时间还是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均好于小剂量.结论: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大部分为有明确的基础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为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使用大剂量硝酸甘油是可行的,起到了比小剂量更有效、更快的作用.

    作者:周荣;王建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POEMS综合征(附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POME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3例POEMS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一致.不同点为本组病例以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伴植物神经损害;视乳头水肿、脾肿大多见,性腺机能减退较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多见而临床症状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少见;M蛋白检出率较低.结论: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相似,但有其特点,早期极易误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黄跃金;余琳玲;蔡学礼;朱雯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8例疣状胃炎X线及胃镜检查对比

    目的:通过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疣状胃炎经气钡双重造影及胃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并经病理证实.结果:疣状胃炎呈多种形态改变,气钡双重造影多显示出黏膜表面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隆起,中心呈点状龛影,表面呈痘疮样糜烂,胃襞柔软,随充气量不同形态可改变.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胃镜检查各有利弊,综合两种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徐秀杰;陈宏平;马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大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大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观察大黄对胃粘膜出血的止血疗效和恢复肠蠕动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止血和预防再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腹胀,恢复肠蠕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能有效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保护胃肠粘膜屏障.

    作者:王冰;黄锦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

    目的:总结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C期10例,D期35例,腺癌42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2例,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睾丸切除加内分泌治疗或内放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下尿路梗阻症状、转移性骨痛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PSA在治疗后三个月内均显著下降,其中15例降至正常范围.10例PSA下降后出现反弹.结论: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定期PSA复查可以及早发现肿瘤复发.

    作者:李新德;成晟;芮雪芳;余大敏;李恭会;张大宏;陈岳兵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的同时可出现下壁导联ST段压低改变,这种改变的意义近年来常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36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孝玄;鲁祖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无眼部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分析其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分期.结果:T2DM组的878只眼中,46只眼为DR 1期,CRA的血流速度降低,RI增高,其余为NDR,但其中63只眼CRA的流速降低,但RI无明显增高,86只眼仅表现为流速稍低.结论:DR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在DR发现前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提示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良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鲁平;文世林;鲁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濮阳市1990~200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0~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资料总结分析.结果:1990~2002年濮阳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9398例,占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1.93%,居传染病第二位.1990~2002年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66.49/10万.1990~2002年其发病呈上升趋势.

    作者:姜玮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运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检测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结果: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间存在良好相关性.

    作者:陈军初;邱少东;钟伟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利培酮治疗38例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其副作用的处理.方法:对我院38例符合DSM-Ⅳ及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单一使用利培酮进行不少于8周的治疗,用PANS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利培酮治疗前后患者PANSS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89.47%,起效时间为两周左右,副反应以静坐不能及失眠为多见.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皆有满意疗效.

    作者:张淑芳;张尧;汤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ANGPTL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NGPTL4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ANGPTL4 mRN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肺组织中ANGPTL4 mRNA的表达是癌旁肺组织高的1.19倍,是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2.19倍.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ANGPTL4基因的低表达有关,ANGPTL4可能是肺癌一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作者:谢爱民;柳阳春;陈艰;龚南平;李克强;胡建明;徐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