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德;成晟;芮雪芳;余大敏;李恭会;张大宏;陈岳兵
目的:探讨小儿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本组6例小儿前列腺肉瘤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多以排尿排便困难为主,结合B超、CT及病理活检证实前列腺性肉瘤,单纯化疗1例1年后死亡,单纯手术1例1年后死亡,手术加化疗2例1年后死亡,手术化疗加放疗1例2年后死亡,放弃治疗1例2个月后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不乐观,应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
作者:孙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药联用治疗18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变化.结果:联合或单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01或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尤其是联合用药组降低UAER作用与同期两单用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FBG、CH、TG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周明龙;张秀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无眼部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分析其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分期.结果:T2DM组的878只眼中,46只眼为DR 1期,CRA的血流速度降低,RI增高,其余为NDR,但其中63只眼CRA的流速降低,但RI无明显增高,86只眼仅表现为流速稍低.结论:DR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在DR发现前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提示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良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鲁平;文世林;鲁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说明快速血糖测定在急诊病人诊治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对800例急诊留观时诊断为非糖尿病病人进行分组观察.结果:其中400例进行了快速血糖测定,并加以分析和总结,以临床病例说明急诊病人快速血糖测定的重要性.结论:快速血糖测定对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艳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4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8个月于2003年12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3.3/10.4kPa,心肺听诊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d=3mm,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较浅,伸舌左偏,左上、下肢肌力均为V级,张力正常,腱反射活跃,左侧罗索利莫征(+),余病理反射未引出.院外MRI:右基底节脑梗死.本院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作者:王玉珍;高书勤;郭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全子宫切除术妇女,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两组术后的性生活恢复时间、性生活频率及性生活焦虑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性生活焦虑较低,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可减少术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
作者:周洪贵;阳志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NGPTL4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ANGPTL4 mRN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肺组织中ANGPTL4 mRNA的表达是癌旁肺组织高的1.19倍,是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2.19倍.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ANGPTL4基因的低表达有关,ANGPTL4可能是肺癌一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作者:谢爱民;柳阳春;陈艰;龚南平;李克强;胡建明;徐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预防并发症发生,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减轻经济负担.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98例进行潜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腓肠肌皮瓣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从1996年6月开始,我们应用腓肠肌皮瓣22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建中;邢建峰;王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随访机械瓣置换术后远期(大于6个月)亚临床血管内溶血(SCIVH)的发生,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372例接受机械瓣置换患者于术后远期进行溶血评估.共随访到345例,总随访率(92.74%).根据实验标准选取312例患者的溶血检验资料进行评价,并对年龄>60岁,性别、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置换的位置、瓣膜类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312例患者SCIVH的发生率为29.17%,多因素分析显示DVR、AVR是血管内溶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国人机械瓣置换术后同样存在着轻度的SCIVH现象,其严重程度与瓣膜置换的位置有关.
作者:张春曦;黄达德;伊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观察大黄对胃粘膜出血的止血疗效和恢复肠蠕动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止血和预防再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腹胀,恢复肠蠕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能有效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保护胃肠粘膜屏障.
作者:王冰;黄锦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性,48岁,主因从3米高处摔下后腰腹部疼痛半小时入院.于半小时前不慎从2米高处摔下,自觉右侧腰腹部胀痛,呈持续性发作,伴心悸无力,无恶心、呕吐及昏迷等.
作者:张小顺;王志正;李铎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去骨瓣减压和/或血肿清除术之前进行了侧脑室穿刺,术后持续或间歇外引流,必要时进行ICP监测.结果:本组共进行了52例次脑室穿刺,40例(95.23%)穿刺成功,总的穿刺成功率为76.92%,26例小脑室患者中有24例(92.3%)成功放置了脑室引流管.本组存活31例(73.8%),根据GOS:康复良好18例(47.61%),中度残废8例(19.04%),重度残废4例(9.5%),植物生存状态1例(2%),死亡11例(26.19%).结论:早期脑室穿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治疗和监护的双重作用,临床证明了其可行性及无可代替的优越性,即使是小脑室患者,也应积极施行.
作者:徐将荣;励勇;胡国平;朗岳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心脏刺伤临床抢救成功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2003年12月抢救16例心脏刺伤过程中术前诊断、临床分型及术中修补心脏裂口所采取的措施.结果:抢救成功15例,死亡1例.结论:心脏刺伤在临床并不少见,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简化诊断方法、缩短就诊至手术时间,争分夺秒积极剖胸探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临床分型对救治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长江;刘绪军;谢军;王洪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diabetes Postural hypotension,DPH)是由末梢植物神经障碍导致的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引起的,同时还伴有立位时心率增加反应的减弱.DPH发病率约10%~30%[1],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检查早期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DPH发病率13%[2].DPH常可发生与低血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无关的突然的猝死.为防止DPH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999年3月至今,我院内分泌科对收治的28例DPH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护理教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亚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其副作用的处理.方法:对我院38例符合DSM-Ⅳ及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单一使用利培酮进行不少于8周的治疗,用PANS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利培酮治疗前后患者PANSS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89.47%,起效时间为两周左右,副反应以静坐不能及失眠为多见.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皆有满意疗效.
作者:张淑芳;张尧;汤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5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探查,5例睾丸获救,术后6个月随访3例睾丸大小质地基本正常,2例睾丸较对侧缩小约1/3,10例睾丸坏死切除,病理检查均为睾丸出血、坏死,其中1例先后双侧扭转者1年后随访右侧保留的睾丸明显缩小,无生精功能.结论:对青少年突发的阴囊疼痛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查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手术探查可提高睾丸存活率.主张对侧睾丸应作预防性固定.
作者:邵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腹痛、呕吐、腹泻2小时入院.患者于2小时前在饭店进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稀水便6~7次,无脓血.同食者有类似症状.
作者:苏春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二年来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高龄、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有密切关系.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尽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以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三天后应给鼻饲.
作者:蔡亦强;郑兢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