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贵;阳志宁
腓肠肌皮瓣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从1996年6月开始,我们应用腓肠肌皮瓣22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建中;邢建峰;王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左胸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胸后外侧入路,游离胸段食管和全胃至幽门部,仔细探查;颈部取左胸乳突肌内缘切口,分离切除食管后将胃经食管床上提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4/4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4%(1/41),低于文献报告的发生率.结论:应用本术式能减少病人肺功能的损失,消除胸内吻合口瘘凶险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过程,是一种适用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式.
作者:戴建科;刘圣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的同时可出现下壁导联ST段压低改变,这种改变的意义近年来常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36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孝玄;鲁祖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女,43岁,体重55kg,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于2000年5月23日拟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术.既往无抑肽酶应用史,否认过敏史,术前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阴性.麻醉完成后血压125/75mmHg,心率82次/min,气道压力12cmH2O.
作者:赵曙光;王亦文;倪乐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HIV的发展过程中,感染者血清HIV抗体水平的变化及特异性抗体丢失情况.方法:对HIV感染者发病前后血清内HIV抗体滴度及其抗体膜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所观察的30例HIV感染者中,转变为AIDS患者后均有HIV抗体水平下降及HIV特异性抗体丢失.结论:AIDS患者发病前后HIV抗体水平明显下降,HIV特异性抗体的种类逐渐减少,以抗p17抗体丢失为常见.
作者:张梅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国内外有许多文献报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38.5%[1,2],但其病因尚未明确.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术后心律失常非常重要.我院自1990年3月~2004年3月对64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了至少连续72小时心电监护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发生心律失常152例,发生率为23.5%.现就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郭劝民;曹卫平;朱子宜;徐振芳;赵玉军;张国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5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探查,5例睾丸获救,术后6个月随访3例睾丸大小质地基本正常,2例睾丸较对侧缩小约1/3,10例睾丸坏死切除,病理检查均为睾丸出血、坏死,其中1例先后双侧扭转者1年后随访右侧保留的睾丸明显缩小,无生精功能.结论:对青少年突发的阴囊疼痛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查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手术探查可提高睾丸存活率.主张对侧睾丸应作预防性固定.
作者:邵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收治的6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保守治疗中有50例全部治愈;11例在1周内因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2例出现严重感染,其中1例死亡,2例出现肠瘘,其中1例死亡;另外2例出现慢性肠梗阻和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均在3个月后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应先行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若腹膜炎进行性加重,体温、血像进行性升高,且保守治疗超过两周可行手术治疗,若出现慢性肠梗阻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应保守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朱士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2002年1月~2004年4月对收治的382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实施了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观察2例GPS患者并文献复习,总结GPS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血清学变化和影像学特点.结果:G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咯血和急进性肾炎;肾(肺)活检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或(和)肺毛细血管基底膜IgG、C3线样沉积;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中下肺野中外带腺泡结节及其融合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结论:了解GPS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血清学和影像学改变,可提高GPS的确诊率.
作者:刘昭红;廖谷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NGPTL4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ANGPTL4 mRN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肺组织中ANGPTL4 mRNA的表达是癌旁肺组织高的1.19倍,是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2.19倍.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ANGPTL4基因的低表达有关,ANGPTL4可能是肺癌一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作者:谢爱民;柳阳春;陈艰;龚南平;李克强;胡建明;徐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门诊病人36例,均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入选前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并除外重症糖尿病(包括急性并发症)、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体重明显下降(>10%)等.起始剂量:格列本脲2.5mg,早餐前半小时服一次,二甲双胍0.25,早晚餐时或餐后各服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两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疗程13周.结果: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二联疗法治疗13周后,空腹血糖下降3.6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4.3mmol/L,血甘油三酯下降0.7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顺从性良好.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无效时采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肯定,顺从性好.
作者:王少学;刘红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无眼部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分析其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分期.结果:T2DM组的878只眼中,46只眼为DR 1期,CRA的血流速度降低,RI增高,其余为NDR,但其中63只眼CRA的流速降低,但RI无明显增高,86只眼仅表现为流速稍低.结论:DR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在DR发现前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提示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良在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鲁平;文世林;鲁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致胆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术前经B超诊断符合率为31.25%,CT诊断符合率为44.75%,术中快速病理确诊6例,单纯胆囊切除4例,根治切除3例,胆囊切除和胆管内引流3例,探查胆管置管外引流4例,探查和胆管置管内引流2例,术后辅以区域性放射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结果:手术切除率62.5%,根治率18.75%,9例1年内死亡,余7例于术后2~3年内死亡.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等检查技术,提高术前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术中仔细探查,及时的快速病理检查和积极的根治切除以及胆管内外引流处理,术后辅以区域性放疗和介入治疗,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措施.
作者:毛登峰;秦建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增多,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有上升趋势.我科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收治12例妇科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现对围手术期治疗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腹痛、呕吐、腹泻2小时入院.患者于2小时前在饭店进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稀水便6~7次,无脓血.同食者有类似症状.
作者:苏春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染色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口质量的遗传病,在新生儿中约0.8%的人患染色体病[1].而患染色体病者,往往有特殊的体貌,为探讨体貌异常儿童临床表现与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关系,我科对近几年来院就诊的360例体貌异常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敏;唐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神经外科对脑出血的治疗,不只满足于抢救病人的生命,同时追求更小创伤的治疗技术和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ADL)质量.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脑出血(基底节区)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作者:付俊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种和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多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严重者影响患者容貌.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8月应用泰尔丝口服合用达林软膏外涂治疗痤疮8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作者:龚小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经尿道腔内手术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Ⅰ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n=30),分别予以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药剂量.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后,血压均有所下降,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麻醉满意率明显高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麻醉药剂量明显小于Ⅱ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只要应用得当,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可行的并具有一定优点的麻醉方法.
作者:邢素珍;茆庆洪;史宏伟;朱健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