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萍;袁昌劲;曹继刚;邹小娟;卢威;刘礼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深受王永炎院士的启发,并结合自身对象思维的理解,将象思维的内涵概括为象思维是在获取自然界万物之物象和意象的基础上,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事物进行归类,然后建立或运用象模型,根据象模型中内部关系来分析不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已知事物和认识未知事物的思维方法,具体的思维步骤为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建立(运用)象模型→象以尽意.
作者:刘娇萍;袁昌劲;曹继刚;邹小娟;卢威;刘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作者:苏化;杨川;周新颖;刘渊;杨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乳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乳癖.王国斌教授认为乳癖虚证多因素体阳虚、肾阳不足、气血亏虚导致寒凝痰滞、乳络不通,治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化痰通络,运用阳和汤化裁治疗乳癖临床疗效甚佳,现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作者:车志英;谈佳玮;何磊;樊尊峰;崔利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SPF级C57 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10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120mg/kg)及结扎股动脉、股静脉建立DF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3周,检测干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干预后血清VEGF、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实验末摘取胰腺,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胰岛结构.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显著降低FBG,上调VEGF,提高胰腺SOD、GSH活性,降低MDA含量.胰岛HE染色提示益气养阴通络方高剂量组形态学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降低血糖,调节血清VEGF浓度,增强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胰岛病理形态,从而促进血管再生,阻止或延缓胰腺功能的损害,加速足部溃疡愈合.
作者:宋莹莹;王长明;张赓;杨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曹洪欣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证候演变规律见解独到,善于动态把握疾病变化而综合调治疗效显著.他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应从滋阴润燥入手,更当注重痰湿、瘀血、毒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阴虚血瘀、湿热蕴结、实邪郁久化毒的复杂病变机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会厌逐瘀汤、上中下通用病风方、解毒活血汤等经方化裁,平中见奇.故结合验案总结导师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规律,以飨同道.
作者: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治疗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对血脂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 poE-/-小鼠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用越鞠丸和辛伐他汀分别对高脂饲料饲养的ApoE-/-小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脂含量,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越鞠丸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越鞠丸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HDL-C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越鞠丸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模型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越鞠丸能降低TC和LDL-C,其机制与辛伐他汀不同,越鞠丸可能通过抑制红蝽菌科等4类细菌和促进双歧杆菌科等5类细菌的生长来降低TC和LDL-C.
作者:李玉波;郝改梅;贾海骅;王国为;黄媛;李志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经筋病包括经筋痹病与筋性脏腑病,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多局限于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缺乏系统的认识,使筋性脏腑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经筋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经筋痹病的诊治,亦可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并不等同,需严格区分.故旨在通过经筋理论从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探讨此类疾病,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筋性脏腑病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正确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
作者:苏鑫童;刘琪;薛立功;刘元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组双氢青蒿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抑制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对照组、双氢青蒿素15 mg/kg组、30 mg/kg组和60 mg/kg组4个剂量组合药血清,以贝伐单抗为对照药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qPCR法检测细胞VEGF表达,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检测细胞VEGFR大结合容量和解离常数.结果: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双氢青蒿素30 mg/kg组和60 mg/kg组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且能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RT-qPCR结果显示,这2个剂量组的VEGF表达出现明显降低;VEGFR大结合容量出现明显降低,解离常数明显升高,结果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30 mg/kg剂量以上的双氢青蒿素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相关.
作者:王武;盛庆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繁杂,使得后世对于厥阴病的认识亦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故认为厥阴病既以“厥阴”为名,从“厥阴”一词的含义入手探究厥阴病的病机当有其合理性.认为厥阴的含义,一为阴寒凝盛,一为阳气待发,综合两者可知厥阴病之病机在于阴寒闭郁阳气,阳气当发而不发,故厥阴病主证当为寒凝阳郁证,其主方应为当归四逆汤,而当归四逆汤进一步演变则成为乌梅丸.同时基于对“厥阴”含义的探究得出,厥阴病阴极阳生的变化以阳气不虚为前提,故厥阴病并非六经病之后阶段.
作者:陈梓越;李奕诗;周红;黄绍刚;胡延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作者:祝珍珍;袁灿宇;袁智宇;孙天福;张建文;李西云;袁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以及将来治未病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涛丽;魏晓玉;徐强;李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目前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等方法.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其机理.总结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作者:李卫国;付星;杜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ox-LDL损伤HUVEC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UVEC ox-LDL损伤模型,采用MTT检测法、AnnexinV-FITC/P1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法,观察方药对HUVEC增殖率、凋亡率及与增殖、凋亡相关蛋白VEGFR、P66、P53、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增殖方面,祛痰化瘀方能增加HUVEC吸光度,祛痰方、祛痰化瘀方可上调HUVEC VEGFR的表达水平,ox-LDL作用下4种方剂均可增加HUVEC吸光度并上调VEGFR表达水平.在细胞凋亡方面,祛痰方、化瘀方和祛痰化瘀方均能降低P66的表达水平;ox-LDL作用下,HUVEC Bcl-2表达降低,BAX、P66表达升高;祛痰化瘀方等4种方剂对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都有极大改善,且均可降低BAX的表达水平;祛痰方组、化瘀方组和祛痰化瘀方可降低P66的表达水平,祛痰化瘀方可提高Bcl-2的表达水平,Ox-LDL及4种方剂均对P5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及基础方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促进增殖、抗凋亡达到对抗HUVEC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中祛痰化瘀方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冰;林雅军;马雅銮;李玉梅;薛欣;胡镜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6例,探讨各证型的发生频率、中医治疗效果、性别、病因和疗次的分布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证型的发生频率比较,肾阳虚型92例39%,肾阴虚型66例28%,肾阴阳两虚型78例33.1%;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肾阳虚组总有效率80.43%,肾阴虚78.79%,肾阴阳两虚组5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患者中医分型作为因变量,以肾阴阳两虚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因、疗次,而肾阴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程、病因和疗次.结论:年龄、病因、疗次是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作者:杨丽;王树庆;王海霞;李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民国时期是近现代中医药教育传承方式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对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中药学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秉持传统中药基本理论体系框架,或融会中西体现中药科学化萌芽,或注重临床用药实用性,或研究对象具体化,逐渐促成中药学学科分化.这些教材体现了近现代中药学教育模式的思路,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药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对建国后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孙鑫;钱会南;何流;张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从大椎穴至腰腧穴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的火龙灸治疗,1周治疗1次,共治疗8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疗效,次要结局指标为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入组后、第4周末、第8周末时2组进行评价.结果: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有效率82.14%(23/2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时均明显低于入组后,第8周末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阳虚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尚洁;许焕芳;白田雨;尹雅倩;高德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增加中药方剂内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止咳平均时间、气喘消失平均时间、湿罗音消失平均时间、退热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L-6、TNF-α水平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戚畅;刘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肥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需要引起临床关注.故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综合疗法以及动物实验几方面着手,就中医药在控制肥胖、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邓岚;艾玉珍;李鸣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拟扶正通腑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时第三型腹膜炎(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TP患者做回顾性研究,其中21例西医常规治疗,采用手术引流、肠内外营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22例中西医综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自拟扶正通腑汤胃管注入、保留灌肠,配合电针、艾灸、芒硝外敷等,比较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入住ICU天数、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发生率、死亡率等差异.结果:2组入住ICU天数、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死亡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拟扶正通腑汤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第三型腹膜炎可降低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杜进龙;曹玉平;齐建华;王丕;陈俊平;王晓琳;杜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五运六气推演的始点,目前广为热议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正月朔日说和后世的大寒说、立春说3种,故逐一剖析《内经》、王冰注说及气候变化说的理论源流.正月朔日说源出《内经》正文,分别从一年之六气论、六十甲子历说、测病灾实例、从运说,辨析天气始冬至、地气始大寒、人气始立春的历法内涵.王冰次注《内经》,涉及运气推演的艮南说始于寅、立春说始岁首、大寒说候脉气.气候变化说诠释了五运六气知常达变及太阳历主寒热变化、阴阳合历主风雨气候等,并辨析立春、始春之异,探讨气象资料分析方法的数据偏移问题.综观而论《内经》正月朔日说是正确的六气开始时间.
作者:田合禄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