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评价

王纮;吉爱提·色义提;李新宁;阿德阿联;郭斌;杨建军;汪永兰;马建平

关键词:跟骨骨折, 微创, 闭合复位, 内固定
摘要:目的:对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为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内固定这种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在2006年-2014年在本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年龄23岁~63岁,平均42岁。均为闭合性跟骨明显移位骨折。随访1年。其中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内固定组40例。男37例。女3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测量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Cl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进行比较,另采用Kerr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Kerr跟骨骨折评分两组患者均满意。术后无明显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影响工作者。切开复位锁定钢板组术后出现4例切口边缘液化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无因钢板外露再次手术行皮瓣转移覆盖者。微创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组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治疗跟骨骨折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早期手术及手术费用低的优点。多适用于粉碎不严重的移位骨折,如具有大块舌状骨块SandersⅡ型和SandersⅢ型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适用于SandersⅢ型和SandersⅣ型严重粉碎及关节面严重压缩骨折,其可在直视下解剖复位,同时坚强内固定,必要时直接植骨,锁定钢板固定更牢靠,无须石膏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但需仔细无创操作,减少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6例秋季腹泻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择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33例,对对照组中的33例腹泻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婴幼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中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后,患儿的病情好转情况优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的患儿;观察组中患儿家属对综合护理方法的满意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57.5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对秋季腹泻的婴幼儿进行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获得了患儿父母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划分为护理观察组与护理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比护理对照组更短,且护理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对照组,所有观察数据对比护理观察组均占优势,且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巩固和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阿曼姑·努尔;米娜瓦尔·吾布力;Mina Val Wu Buli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及护理

    目的:总结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即用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对本组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的体温、颅内压、以及GCS评分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体温为(36.5±0.3)℃,颅内压为(2.3±0.2)k P 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 C S评分为(9.9±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经检验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确切,实施综合性安全监测与护理相关措施是早期低温疗法达到预期疗效的保障。

    作者:李元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结石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及疼痛的效果及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改善胆结石患者心理及疼痛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理焦虑状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经人性化护理后,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大,且两组心理焦虑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及中度疼痛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发生率低,且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降低疼痛程度,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31例,对照组均行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观察组均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与对照组患者的80.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动脉细胞再生或为心脏“自然搭桥”

    美国科学家发现能再生出动脉的细胞,有助于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心脏病疗法--“自然搭桥”疗法,即诱导心脏细胞在病变或者阻塞的血管周围形成新的动脉,再造供血通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这能够在计划免疫管理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我们只有多部门协作、大力宣传、进社区入户排查、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流动儿童的管理,才是促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提供些帮助。

    作者:赵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120例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住院期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上半年高血压患者出院病例120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使用药物情况及用药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20例病例中C C B、A R B、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使用率较高。结论:目前高血压合并症比单纯性高血压危害更大,治疗重点多集中在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

    作者:徐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为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尿常规检验标本139份,分析误差标本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结果:误差标本有19例,误差率13.67%,其中12例因标本检验造成误差(63.16%),4例因标本采集造成误差(21.05%),2例因标本运送造成误差(10.53%),1例因标本申请单造成误差(5.26%)。标本检验引起的误差占比较大,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涉及标本采集、检验、运送等环节,需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作者:袁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67例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对行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67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切除术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该组病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病患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是(11.34±4.20)天,病患满意率达到94.12%。结论:对对行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缩短了病患的住院时间,大大提高了病患的满意度,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刘永霞;李学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某医院2014年7月申捷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希望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辅助药物。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某院2014年7月的全院申捷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结果:和2013年7月的情况相比,某院2014年7月的申捷使用总量下降了18.3%,申捷使用量排名前十的科室,其用量总和占全院总量的84.1%,和2013年7月的87.8%相比也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无适应证用药、应用范围过于广泛等问题。结论:针对某院申捷用药依然存在的问题,应当将申捷使用情况反馈到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规范用药目的与用药疗程,并组织专家制定申捷临床合理使用细则,规范申捷的使用。

    作者:谢娴婷;董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中、晚期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追踪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早、中、晚期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研究对象,均在围产期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定位追踪,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与产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腹超声对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为60.00%,经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优于经腹超声检查,但在围产期联合应用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追踪胎盘前置状态能有效提高定位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恩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卵巢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剥除术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对卵巢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剥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剥除术的卵巢肿瘤患者74例,根据手术室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5例)和优质护理组(39例),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3%;同时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2.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实施腹腔镜剥除术的卵巢肿瘤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缪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乌芪参苓汤治疗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乌芪参苓汤来治疗肠癌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肠癌患者50例为该试验的探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芪参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芪参苓汤结合治疗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很明显,在保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情况下,极高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医疗界推广及应用。

    作者:杜洪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风险评估

    目的:分析剖宫术后再次妊娠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28例孕产妇,均为曾在首次分娩中行剖宫产的患者。结果:28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选择了阴道试产,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85%。19例患者行剖宫产术,成功率100%。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分娩方式,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应该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和身体指征严格准确掌握分娩的适应证,选择适合产妇的分娩方式,把危险因素降到低。

    作者:彭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穴位敷贴治疗贴对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应用

    目的:对穴位贴敷在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肛肠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局部热敷,实验组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为7.5%,比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排尿通畅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给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情况,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中血清T3、T4及TSH水平分析

    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中血清T3、T4及TSH水平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市40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另选择我市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血清中的T3、T4及TSH水平。结果:实验组的T3、T4及TSH水平分别为(1.29±0.25)ng/ml、(80.27±10.54)ng/ml、(1.47±0.39)μIU/m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T3、T4水平低于常人,TSH水平高于常人,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部位进行射线防护,以预防甲状腺功能病变。

    作者:邢美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治疗方法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快速止痛、改善生活质量、便于推广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

    作者:张宁;侯江业;蔡飞;刘志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